另眼看三国 赤壁之战值得歌颂吗?

   2020-05-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赤壁之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一举击破北方强敌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把它作为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而加以推崇和歌颂,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多的赞誉也不为过;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孙刘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一举击破北方强敌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把它作为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而加以推崇和歌颂,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多的赞誉也不为过;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孙刘联军的“火攻壮举”非但不值得歌颂,反而是令人深感遗憾的。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中国的形势。曹操东征西讨,统一了几乎所有北方领土,坐镇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除边疆的少数民族外,中国的其它地区还有以下几股势力:西凉马腾、韩遂,东川张鲁,西蜀刘璋,东吴孙权,荆州刘表(刘备依附之)。从军力来看,西凉、西蜀、东吴三方最强,“余皆不足虑”。但马腾、韩遂的领导才能远不及曹操,手下武将虽多,谋臣甚少;刘璋暗弱,川中良将谋臣多而不能善用之,以致人心涣散,“人人思得明君”。当时曹魏最大的对手就是东吴,孙权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吴地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以为屏障”,而北方士兵多不习水战,所以东吴无疑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但从总体军力来看,东吴还是无法和曹魏相比,当时曹操率大军二十三万(诈称一百万)下江南,而吴军最多不过五六万,如果不是因为曹操的战术失误,中了黄盖的苦肉计和庞统的连环计,为吴军“提供”了火烧连环船的机会,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很可能就要重演。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曹操识破了黄盖的苦肉计,沿江而下,一举攻破东吴;吴亡,刘备区区两万军根本无法抵挡曹军,必为曹操所灭。此时的曹魏就占领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然后挥师北上,不费吹灰之力即可统一西凉;再以得胜之兵西行以收复两川。这样,曹操就完成了自己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天下太平,再无战乱纷扰。

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结局,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赤壁之战获胜的是曹操,根据当时的天下形势,曹魏完全有统一天下的希望,而且中国统一所需的时间相对于历史而言将大大缩短;反过来,历史上东吴的一把火烧死烧伤了二十多万曹军,曹魏国力大伤;而孙权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刘备也得以进军西蜀,三国鼎足之势形成,这时的曹操以及他的儿孙们再也没有办法轻易攻破吴蜀了。换句话说,赤壁之战的一把火,不仅烧毁了曹操尽早统一中国的雄心,也大大延缓了中国统一的日程。此后军阀混战依然连连不断,甚至战争规模不断升级(比如夷陵之战),社会生产力屡屡遭到破坏,百姓根本过不上安宁的日子。何新先生在《中国历史中的人口规律与社会治乱》一文中指出,“在中国历史中两个最长的大动乱时期,汉末三国和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持续战乱所导致的人口大规模绝灭是极其残酷的。前者在100多年间使中国人口消灭了80%,后者在300年间使人口减少了30%”。从这个角度来说,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高度,赤壁之战乃至整个汉末三国史中的战乱纷争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呢?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根本就是个奸雄;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天下,理应由他来统一中国。这是中国长期以来“拥刘反曹”的典型的正统思维模式。但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曹操、刘备是演义里的人物,是经过正统观念极强的罗大侠加工处理的。正史中的曹操没有那么奸诈,反倒是一位极富雄才大略的、有能力安邦定国的、很受百姓拥戴的人物。他迅速统一了北方,在很大程度上结束了北方战乱,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下令实行“屯田制”,大大促进了北方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至于那什么“戮皇后”、“杀君子”,大多是罗贯中杜撰的,史料上没有记载。

进一步说,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军阀混战、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历史。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好,都是军阀势力的权力代表,没有哪一方拥有绝对的正义性可言。作为现代人看历史,我们不应该有太强的正统观念——以为刘家的天下就还得让刘家接着管。其实中国古代社会中没有一个王朝的统治有合法性可言,他们要么子承父业,要么通过暴力改朝换代,哪朝哪代是在宪政民主制下开创的?对于军阀混战的时期,我们的历史观不应是哪个更正统哪个当权,而是哪个军阀可以尽早统一中国、结束战乱,并且其权力代表拥有安邦治国的品格和能力,哪个军阀就应该当权。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即谁能给人民带来最大收益,谁就应该当政;至于哪个正哪个偏,谁姓刘谁不姓刘,实在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因素。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汉末年最“应该”当政的无疑是曹操。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国民还在为赤壁之战叫好,却不知这一战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多大的灾难。

 
标签: 三国 赤壁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