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灭后唐之战 “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军入主中原

   2020-09-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后晋灭后唐之战,是历史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此战诞生了一个儿皇帝石敬瑭,其所作所为,为人所不齿。几年前,因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这一问题,西安、洛阳两地网民大打口水战,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还是西安为起点?后来争论升级了,延伸到

后晋灭后唐之战,是历史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此战诞生了一个儿皇帝石敬瑭,其所作所为,为人所不齿。

几年前,因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这一问题,西安、洛阳两地网民大打口水战,争论的焦点是:到底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还是西安为起点?后来争论升级了,延伸到帝都分量之争。有西安网民说:洛阳虽然也是古都,但所立朝代除东汉之外,其余皆为短命王朝,其中后唐存14年而灭、后晋立12年而亡等等,哪有西安的汉唐气势?

其实在我看来,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之所以寿命短,正是因为洛阳战争频繁的缘故,这更说明洛阳作为帝都分量很重。古都不以朝代短长论分量,譬如建都南京的朝代都很短命,却不影响南京作为古都的分量。细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凡国家分裂之时,洛阳的重要性要高于长安,都来洛阳争天下;步入统一之后,长安则上升到第一位,都去长安坐天下。其原因是国家统一之后,坐镇长安便于防范西北游牧民族东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长安就像是历史的钟摆,坠着历代的都城城址,不在此便在彼,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必要互贬。

事实也正是这样。譬如进入五代时期,试问北方哪一场战争不是为争夺洛阳而展开?大唐灭亡后,直到公元960年北宋才建立,54年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战争打起来,那叫一个狠,都在洛阳的肌体上动刀动枪。洛阳城以血肉之躯,承受着战火的蹂躏,挡住无数“子弹”,这个战争的肉案板,代价有多高?分量有多重?

后唐兵变与潞王夺权之后,李从珂成了后唐末帝,而立了无数战功的石敬瑭却只能当臣子。当年他跟在明宗的屁股后面,一刀一枪地奋斗过来,但潞王称帝后,他只能称臣于潞王。潞王仍让他做河东节度使,令其离开洛阳,偏居于北方。

李从珂当皇帝,心里也不踏实,总担心石敬瑭要反;石敬瑭也不踏实,总担心李从珂暗算他,于是他常在别人面前称自己年老多病,啥也不关心了,不断地写辞职报告,要求解甲归田,请皇上解除其兵权,改任行政职务。

末帝见石敬瑭想退居二线,问手下大臣该怎样处置,大臣们皆认为不可,说石敬瑭这是在试探,一旦解除其兵权,石敬瑭必反。可是,末帝想顺水推舟,就批准了石敬瑭的请求,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

石敬瑭果然生气了,要反叛,末帝就下诏削去石敬瑭的官爵,对其亲属进行捕杀--从这点看来,历史上大将要反,多是由皇帝逼迫的。几天后,末帝又派大军向石敬瑭发动进攻,让大将张敬达率大军3万,在今山西太原南安营扎寨,对晋阳形成包围之势。

面对重兵压境,石敬瑭有些焦虑,担心打不过张敬达。这时,一个幕僚给他出了馊主意--向契丹求援。自古以来,国家发生内乱,多有向邻国借兵的,这事不稀罕,问题是这一次,幕僚是让石敬瑭“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向尚处于游牧阶段的异族王称臣,称对方为老爸,自己当儿子。

这就有点难堪了。

此人不但让石敬瑭

去当干儿子,还建议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意思是说,等契丹出兵灭了后唐,就把以上地区送给邻国。

这一交换条件太离谱!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马上反对,说:“称臣就够了,当儿子太过分;多给财物尚可,割地予敌不妥!”石敬瑭却动心了,这家伙本身是沙陀人,与契丹人同属胡人。他想:“我们胡人之间,谁愿当爹谁愿当儿,那是自己的事儿,只要能度过当前危机,或能登上龙位,就是让我当孙子也干!”

于是他派使者到契丹请求援助,提出称臣于契丹主,并约定灭唐之后,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以儿子侍奉老子的规矩,侍奉契丹主。人们听了不觉好笑:石敬瑭已经45岁了,而契丹主耶律德光才34岁,儿子竟然比老子大,奇!

契丹主当然很兴奋,于是先派3000骑兵来援助石敬瑭,接着又亲率5万骑兵南下,包围晋阳后,向唐军发起猛攻,大败唐军,杀掉万余人。石敬瑭一看,自己认的干爹还真管用,于是也率军来打唐军。后唐末帝大惧,赶紧调洛阳步骑兵到河阳(今孟州)布防,又派忠武节度使赵延寿率兵2万赶赴晋阳御敌。

可是,后唐兵力不足,与契丹兵打起来,根本不是对手,多次失败,草粮皆空。石敬瑭见形势大好,干脆称帝,与契丹合兵一处,杀向洛阳。消息传到洛阳,百姓纷纷出逃,躲进豫西山中。几天后,末帝带残兵退守河阳,重新布防,试图守住洛阳北边的最后防线。其手下诸将对他说:“契丹大军将至,河水又浅,人心离散,此处不可久守!”末帝无奈,下令破坏河阳桥,以阻契丹骑兵,自己则回到洛阳,收拾细软,准备逃窜。

石敬瑭率兵一路往洛阳赶,唐军中一些将领见石军汹涌而来,纷纷率军投降,甚至为石敬瑭准备好渡河的舟楫,致使黄河防线不战自溃,洛阳完全暴露在敌军面前。而在邙山巡防的1000多名骑兵也无心作战,不断有人骑马奔石敬瑭去了。

此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已是瓮中之鳖。石敬瑭

为防止末帝向西逃跑,请1000名契丹骑兵扼守渑池。末帝彻底绝望,与曹太后及几位大臣自焚而亡。至此后唐灭亡后晋坐稳,后晋灭后唐之战圆满结束,时为公元936年。

事后,石敬瑭倒是很守信用,割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还给“爹爹”奉送数万金帛。

 
标签: 石敬瑭 儿皇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的原因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
    1、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是因为他为了做皇帝认贼作父,人格丧尽。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他虽为皇帝,仍向契丹称臣,石敬瑭虽然比耶律德光年长十岁却称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
  • 石敬瑭是谁 为何为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原因
    五代十国,天下大动乱,”乱慌慌你方唱罢我登场“,君王就如走马灯似的走过,无法带给台下观众丝毫印象,即使是一国之君也仅仅是换得比旁人稍稍多一点的目光,喝令天下,能让后人记住的又有几人?但是,五代中却有一个人,他的名气比和平时代的治世之君还要有
  • 截杀俄军的土库曼武装:祖上或是汉奸石敬瑭
    古往今来,凡是叫土耳其旅的威武之师,最后都挂了。前一个是朝鲜战场的土耳其旅,在军隅里被志愿军打残。但好歹旅长亚兹吉活了下来。后一个是叙利亚战场的土耳其旅,在阿勒颇附近被大帝的特种兵和阿萨德的政府军歼灭。这一次更惨,旅长也死了。就是前两天的事
  • 后晋高祖石敬瑭简介 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
  • 解析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何会主动给自己戴绿帽子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还在晋国政治局势动荡的时候帮助他分析目前
  • 后晋皇帝石敬瑭竟主动给自己戴绿帽子?
    我国后晋第一位皇帝石敬瑭原名石绍雍,在位时间一共是6年,享年52岁,其中他发生了不少故事。石敬瑭的故事提到,年少的石敬瑭因杰出的军事才华被李存勖选中,成为其手下将领,不仅一马当先的救下了他的岳父,而且还在晋国政治局势动荡的时候帮助他分析目前
  • 石敬瑭 “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
  • “儿皇帝”石敬瑭趣事 为称帝不惜带“绿帽子”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发动宫廷政变,成为后唐末帝。李从珂当上皇帝后,深怕拥兵自重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窃取神器”(篡夺皇位),便将其召回京师洛阳,予以软禁。李从珂还在石敬瑭身边安插耳目,窥探他的言行,想抓住把柄,置其于死地。
  • 五代十国的干爹时代 从李克用到石敬瑭非常乱
    现代似乎流行“干爹”文化,认爹的,多为妙龄女子,做爹的,多为事业有成的多金男。利益双方,往往在借助各宗媒介,在诸多场合多有互动,其中演绎最为精妙的,恐怕非前些时日锒铛入狱的郭美美莫属了。但中华文化,本就博大精深,这“干”字,白天在公共场合,
  • 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割让土地的皇帝是谁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抢去。在史书上记载的燕云十六州第一次被割
    08-07 石敬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