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死后谁当大都督 孙权为何不让吕蒙接班

   2020-12-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三国志》记载,严峻本是安徽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儒家的经典费昂了解,在天下大乱之时避乱江东,和诸葛瑾、步骘等人关系很好,是东吴文臣中的佼佼者。既然严峻本就是一个文人,根本不了解什么军事那孙权为什么还要派严峻接替鲁肃呢?

当严峻被指派代替鲁肃时,严峻的一些亲友纷纷来道喜,可是严峻却百般推辞,不接受大家的祝贺,并且一再向孙权上表,表示自己“朴素书生,不闲军事”,要辞掉职务。可是孙权不同意,希望严峻不要客气。但是严峻天天来找孙权,而且说话之间,眼泪都流下来了,看到严峻如此为难,孙权于是下令改任虎威将军吕蒙接任。大家一看,纷纷赞赏严峻“能以实让”,了不起。

“能以实让”,什么意思?就是说,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严峻根本没有资格接替鲁肃,严峻推辞,只不过是依据事实,辞让职务罢了。那孙权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荒唐的决定呢?孙权这么做大有深意,而最主要的意思,就是打压吕蒙。吕蒙是东吴重臣,对孙权忠心耿耿,为什么还要打压他呢?这就要提到吕蒙的两位前任,周瑜和鲁肃了。在周瑜时代,孙权名义上是东吴之主,可是在军中,实际上的最高指挥者却是周瑜。当孙权接替兄长孙策的权力之时,人心浮动,江东不宁。周瑜率领大军回到吴郡奔丧,然后长时期驻扎在吴郡。在周瑜来说是为了保护孙权,捍卫孙权,可是在孙权看来,未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傀儡,名位东吴之主,却要倚仗周瑜的支持。

而当曹操率领大军征讨江东,张昭等人一片投降之声,虽然有部分武将主张作战,但也心中犹豫,不知道是成是败。可是一旦周瑜回来,文臣也好,武将也好,纷纷前往拜会周瑜,希望周瑜一语定乾坤。而在殿前大会时,周瑜慷慨激昂陈诉灭曹大计,孙权于是决心作战。而当周瑜大败曹军之后,周郎威名更是传遍天下,甚至有人传言,江东只知道有周瑜,不知道有孙权。而刘备和曹操更是别有用心的告诉孙权,周瑜才智卓绝,绝对不会久居人下,假惺惺的提醒孙权小心提防周瑜。虽说孙权知道周瑜未必有谋反之心,可是周瑜实在功高震主,难怪在周瑜的晚年,孙权对周瑜一再压制,多次拒绝周瑜杀刘备,夺荆州的计划。

而周瑜之后的鲁肃呢?鲁肃比之周瑜,在江东的威望要小一些。可是,鲁肃和周瑜本就是多年好友,长年辅佐周瑜,熟悉军务,虽然是文人出身,却深得东吴众将推崇。而在赤壁之战前,众说纷纭之时孙权难以决断之时,是鲁肃告知孙权,众人皆可以投降,唯独孙权不可投降。在赤壁之战前后,鲁肃跟主动联合刘备,完成孙刘联盟的大战略,成功打退曹操,并且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可是,孙权和鲁肃也有矛盾,而矛盾的根源就是双方对孙刘联盟的态度不同。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盟,甚至就是由他出面借给刘备荆州(江陵)。而孙权呢,是在困境中就希望联盟,借助刘备的力量对抗曹操。可是一旦形势有利,就想咬刘备一口。

孙权是个实用主义者,而鲁肃的目光更加长远。不过,鲁肃的一些儒者气质,也确实使得鲁肃有些心慈手软。而孙权三十出头,野心勃勃,哪里会安分。可是就算是自己对鲁肃不满,对孙刘联盟的策略不满,可是只要鲁肃在世,孙权就无法乾纲独断。于是,孙权渴望能够有一只完全听从自己指挥的军队,希望能够有一位完全服从自己调遣的将军。而吕蒙就是最好的人选。吕蒙在赤壁之战后就迅速成长起来,青年时期的吕蒙残忍好杀,不务学业,由于孙权的劝告,吕蒙开始学习兵法,一段时间之后,鲁肃拜访吕蒙,一番交谈之后大惊失色,说:“非复吴下阿蒙!”而吕蒙的回答更是精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成为当时东吴最优秀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吕蒙率领七万吴军,大败号称四十万的曹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就算是吕蒙再能打,也需要对孙权绝对的忠诚。虽然说在逍遥津之战是,吕蒙拼死守护孙权,忠肝义胆可鉴日月。但是,孙权不但要向吕蒙表示,自己可以随意升迁、罢黜吕蒙,更向整个东吴军民表示,自己才是东吴军政的最高指挥者。于是,孙权在鲁肃去世之后,没有直接任命最合适,最有人气的吕蒙接任。那孙权为何选择严峻呢?万一严峻不主动辞职,那孙权怎么下台呢?原来,孙权选择严峻也是早有打算。严峻此人,“性质直纯厚,其于人物,忠告善道,志存补益”。孙权就是看中了严峻为人质朴,忠厚老实,对人也从来没有坏心眼,总是想着帮助别人。向这样的人,怎么会贪恋权位,怎么会占着那个不属于自己的蹲位呢?于是,从吕蒙开始,孙权结束了周瑜时代、鲁肃时代,开始了漫长的孙权时代。

 
标签: 鲁肃 吕蒙 孙权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去世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里鲁肃怎么去
    1、鲁肃是因病去世的。 2、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黄龙元年(229年),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
  • 鲁肃 才能媲美诸葛亮却被三国演义黑成渣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尊刘贬曹的总方针下,不仅曹操被黑的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连带着曾经和蜀汉作对的东吴,同样被罗老人家有意无意的抹黑。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三国演义》几乎碌碌无为。而笔者今天要谈到的鲁肃,更是为了映衬诸葛亮的光辉
  • 揭秘三国鲁肃服孔明歇后语故事怎样来的
    史书上没有记载鲁肃是如何服孔明的,但是在家喻户晓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写成了一个老实的人,一个直心眼的人,对孔明可以说是非常佩服的,至今还有从《三国演义》中来的一个歇后语,那就是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事实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 鲁肃死后谁当大都督 孙权为何不直接让吕蒙接班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当命令传来,吕蒙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军中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那严峻何人,有什么资格可以担任东吴军队统帅呢?依据《
  • 东吴建国路 鲁肃通敌与吴国的弯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东吴自孙坚、孙策父子立国之日起,总给人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感觉,有时甚至是横冲直撞。但自从鲁肃走进孙权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向勇往无前的吴人安静了下来,他们固守吴楚,再无进展。一个人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最大的嫌疑
    12-13 鲁肃东吴
  • 三国鲁肃遣子问路的故事
    三国鲁肃遣子问路的故事“鲁肃遣子问路”是一则谜语,是1982年五月长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个单位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匡庐谜会”,其中九江队为了尽地主之谊,写下一副对联,该对联为: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三国》鲁肃剧照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军
    12-11 三国鲁肃
  • 东汉外交家鲁肃其实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
    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积极的谨慎的维护着孙刘联盟,鲁肃死后,孙刘
  • 乔国老叫什么 揭秘乔国老为什么要讽鲁肃
    三国时期,主要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所以在三国中,主角向来都是男人,极少有女子在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大小乔、貂蝉、甄宓和孙尚香。前四个是三国四大美女,后一个是吴国公主,蜀国主母。而乔国老又与其中三个有着切不断的关系。那么乔国老叫什么呢
    12-07 鲁肃
  • 三国大智若愚的名将鲁肃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
  • 为何说鲁肃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
    说起赤壁之战,大家都耳熟能详。谈起赤壁之战,人们会想起许多三国典故。什么草船借箭,舌战群儒,还有七星坛诸葛祭风等,这些都是小说中虚构或者夸大的内容。赤壁之战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以三国中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的曹操失败而告终,这场大战为之后三分天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