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家抗日护台 “练十万学生军”救国

   2020-08-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丘逢甲(1864年—1912年),台湾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他原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仓海,也称仓海先生,诗文中常自署“东海遗民”、“台湾遗民”。《马关条约》签订后,为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丘逢甲亲率义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台湾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他原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仓海,也称仓海先生,诗文中常自署“东海遗民”、“台湾遗民”。《马关条约》签订后,为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丘逢甲亲率义军,与日军抗争。护台失败后,他内渡大陆,广兴新学,以图强国。逝世前,丘逢甲仍不忘光复台湾。丘逢甲至今仍为台湾人民所深深敬仰。

树立教育救国信念

1864年(清同治三年),丘逢甲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家教书先生家。丘逢甲4岁入塾读书,由其父教读。他生性聪颖,6岁能诗,7岁能文,14岁考取秀才,福建巡抚丁日昌很是赏识,赐他为“东宁才子”(东宁即台湾别名)。25岁丘逢甲应福州乡试,中举人,26岁赴京会试,考中进士,成为我国历史上台湾籍有数的著名进士之一。

时值19世纪晚期,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我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台湾孤悬海外,为我国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在这种背景下,丘逢甲痛感民族、国家祸患重重,日益关心中外事变,接触了西方文化,“慨然有维新之志”,“毅然以天下为已任,恒为大吏陈国家大计”。他虽然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但他深感清王朝腐败无能,无意做官。他认为不如“专意养士讲学,或为民间仗义兴笔,反有意义”。于是在光绪帝接见后,他即告假归台省亲。回到台湾后,福建省台澎道唐景崧对他很赏识,请他出来做官,被他谢绝,他只允任《台湾通志》采访师。1889年丘逢甲开始走上教育生涯,任台中衡文书院主讲,同时在新竹五峰乡创办山庄书院,不久又任台南府罗山书院、嘉义府崇文书院的主讲。他讲的是新学,要学生在课余,勤读报章,关心国事,激发他们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

抗日护台的民族英雄

正当丘逢甲在台湾发展教育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战败,中日签订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全国哗然。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联合致电清政府抗争,要求清廷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但无效。激于义愤,他倾尽家资,在清政府不顾台湾人民死活、台湾人民“无主可依”的情况下组织和率领台湾健儿,组成五万余人的抗日护台大军,与日寇浴血奋战。他与道员林朝栋协守台中,他们于新竹一带与日寇血战20余昼夜,在牺牲的将领中有不少是他的学生,如姜绍祖(“敢”字营统领)、丘国霖(“诚”字营统领)、徐骧(“捷”字营统领)、吴汤光等烈士。经过浴血奋战,终因弹尽粮绝,丘逢甲于同年七月底,在部将劝谏下,乃挥泪内渡大陆,归返祖籍广东镇平县文福乡淡定村。回乡后他筑“念台精舍”培栽后进,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教育事业中。

“练十万学生军”育才救国

丘逢甲在劫后余生回到家乡后,痛定思痛,认为抗日护台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缺乏应有的教育,不懂什么是国家、民族利益及其与自身的关系。他在1900年与另一革命志士唐才常会面时曾谈到台湾抗日失败的教训,他说,当时“台南北留下壮勇,不下四五万;台中义军虽属新募,犹肯死战。乃彼久练之兵,一与遇敌,土崩瓦解,真令人不胜愤懑,以后革命必先练学生军乎?”他深刻认识到不造就一批具有爱国革命思想的新军,就不足以使革命成功。这是他归返大陆后大力倡导教育,创办新学,开发民智的主导思想。

丘逢甲内渡后于1897年应潮州地方官之聘,出任韩山书院院长,从此重又踏上“育才救国”的道路。在韩山书院他提倡新学,着重介绍西方学说以启民智,但遭旧势力的反对,辞职离去。

1898年—1899年冬,丘逢甲主讲于潮阳县东山书院、澄海县景韩书院,仍以新学保士。在连年讲学活动中,他认识到旧式书院不能很好灌输新知识,若想造就能振兴国势的人才,就必须创办新学。于是他约同好友共同创办了东文学堂。不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为了救国救民,丘逢甲加速了创办新学的步伐,1901年春,他联络了粤东开明士绅,在广东汕头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该学堂模仿天津北洋学堂分班教学的做法,除聘中文教员外,还聘请了在汕头英、日籍学者以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课程设有经、史,还开设了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外语(日、英文),还有“兵式体操”。学堂坚持“取欧西法教育青年,以维新鼓舞士气”,来学青年不少是倾向新思想、要求革命的青年。

丘逢甲在《缘起》一文中指出办岭东同文学堂的主旨。他说:“西人已以学强其国,于是侵凌远东。日本志士,相与奋发,不三十年亦遂以学强其国。而在东方,土地、人民十倍于日本之中国,乃鄙夷西学不屑道,以驯致以贫弱而危亡。”他办同文学堂,就是为了尽速地通晓日本维新之道和西方的学术,他认为“学西文非十年不能道,学日文则一年而可成”,“且西人有用之书,东人多译之”,“为求其速效,不能不先借径东文,此本堂之宗旨也”。

丘逢甲在岭东办学,不过十余年,就见效果,“岭东民气蓬勃奋发,国民军起,凡光复郡县,莫不有岭东人参与其间,皆此校倡导之力”。

除了在岭东办学之外,丘逢甲还在广东各地办学。为培养小学教师他办了“镇平初级师范讲习所”,还办了不少小学、中学,“单以创兆名校之丘氏族学,闽粤之间不下十数”。

丘逢甲在内渡大陆后数年间,致力于办新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声望的教育家。1906年他被两广总督聘为学务处视学,及广府中学堂与商业学校监督(校长),1908年又被教育界同仁公推为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

拥护辛亥革命

丘逢甲晚年坚决推崇孙中山民主革命学说,拥护辛亥革命。1908年他以两广学务公所议绅身份,委派革命党人罗福星前往南洋视察侨校,罗氏得以在南洋从事革命活动;他还推荐革命党人林修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到广东警官学堂任教;1909年他兼任两广方言学堂校长时,聘请革命党人邹鲁、朱执信任教;他当选省谘议局副议长后,即安排革命党人古应芬为谘议局书记长,邹鲁为书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丘逢甲听到消息振奋不已,他写道:“内渡十七年,无若今日快心者”,认为“革命军从此推翻清室,建立共和,贤能在位,诚意振刷,则洗雪国耻,恢复故土,可指日计”。当时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妄图在广州挣扎,丘逢甲挺身而出,召集各界人士会议,力主拥护共和。而此时省谘议局不少议员相继逃往香港,正议长易学清托病不出,身为副议长的丘逢甲当机立断,于11月8日在谘议局召开各界人民会议,正式宣布广东省共和独立,并催在香港的革命党人胡汉民速回省城任都督。从此,广东宣告光复。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为中华民国广东省军政府教育部部长。他与王宠惠、邓宪甫三人又被推为粤省代表,赴南京参加筹建中央临时政府的会议,在会上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丘逢甲被选为参议院议员,成为民国成立后第一名台湾省籍议员。1912年1月丘逢甲肺病复发,请假南归,不幸于1912年2月25日溘然长逝。在弥留之际,他喃喃语曰:“吾不忘台湾。”终年48岁。

丘逢甲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一生为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而奔走呼号。为挽救民族危亡他大办教育,为推翻清政府他拥护辛亥革命,他切盼“大九州当大一统……溶溶四海一家春”。台湾人民向以龙的传人为光荣,他们十分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同时也崇拜抗日护台的英雄丘逢甲。台湾人民为了纪念他,开办了“逢甲大学”。丘逢甲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爱国者和教育家,他的著作被后人收集在《丘仓海先生文集》中,这部光辉的著作,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他一生的宝贵资料。

 
标签: 台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收复台湾有几次?
    历史上收复台湾共有两次:第一次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662年2月1日;第二次是国民政府从日本帝国手中收复台湾,时间是公元1945年10月25日。
    02-23
  • 台湾历史上叫过什么名字?
    先秦称台湾为瀛洲。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为鸡笼。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
    02-23
  • 国民党军统局前世今生 现今的台湾国家安全局
    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军统局内勤组织共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
    12-30 台湾
  • 台湾买老爷舰“钱多人傻” 拆导弹发射架换机关
    花巨款向美国购买战力有限的二手武器,台湾当局一直在扮演这种“钱多人傻”的滑稽角色。就譬如本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1683号“军舰移转法案”,授权总统对台出售4艘佩里级护卫舰。该案已在参众两院过关,只待奥巴马签字批准。钱报记者采访的军事专
    12-29 台湾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隋炀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代称之为“
  • 台湾三杰之陈永华简介 陈永华成就介绍
    陈永华简介陈永华是一位抗击清朝的著名将领,他是明朝时期福建地区的人,他的父亲曾经在明末时期是个举人,但是在清兵来到福建的时候自杀而身亡。陈永华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他对战争和局势发表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分析,并且让郑成功十分的欣赏,也正
    12-28 台湾
  • 郑成功收复台湾战船介绍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