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的强大 从战车看春秋时代中国战争艺术

   2020-12-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春秋时期,东周王朝的中央统治日渐式微,各诸侯国成了一定区域内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的中华大地,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基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而战车数量,则成为衡量武装力量强弱的一个标准。春秋时期的战车春秋时期战车车体为独辕,辕长近3米,或直或曲,

春秋时期,东周王朝的中央统治日渐式微,各诸侯国成了一定区域内的实际统治者当时的中华大地,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基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而战车数量,则成为衡量武装力量强弱的一个标准。

春秋时期的战车

春秋时期战车车体为独辕,辕长近3米,或直或曲,辕前端有衡,衡长约1米,上附有木轭用于驾马;车一般为双轮,轮子用木制,直径约1.4米;长毂;车轴一般长约3米在两端镶有铜;车身为方舆,车箱长约1米,宽约0.8米,四周设有栏杆,后方设有门以供人员上下。到西周春秋时期,对战车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加大了车辕的曲度,抬高了辕端,从而减轻了服马压力,提高了车速;加宽了车箱,使车体宽度一般为1.5米左右,有利于作战人员更灵活的在车内自由挥动兵器作战;在辕、轭、等关键部位上大量使用铜制铸件加固或装饰,使车体更牢固,更耐用。(这类车被称为“金车”“攻车 ”或“戎车”)

仿制的春秋战车

春秋时期的战车,一般是四匹马拉的两轮木质马车。车上若是没有国君或统帅的话,一般居中的都是御者,就好比现在坦克上的驾驶员一样。一左一右分别是弓手和戈手,在左边的叫做车左或者甲首,主要武器是弓箭,负责远射(也是一车之首,类似于现在坦克上的车长);在右者叫车右或者戎右,或叫骖乘,主要武器是戈或者戟,主要任务是冲击敌阵时挥戈杀敌,或者与对方战车错车时,钩杀对方车上的士兵。并且车右还需要掌握修理技能,当战车出现故障,车右需要跳下来进行战场抢修。

呜呼!27个世纪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对战争中一辆战车上三个成员的分工,就达到如此精细的地步,真是当之无愧的战争巨匠民族。看一些春秋时期战车的图片,帮大家加深印象:

四匹马拉一辆车,居中一人为御者。

这张图中出现了车右

马匹上覆盖了虎皮,意在壮声势,或者是惊吓敌方马匹。

这张图就出现了车左,注意其已搭上弓箭。

完整的一辆战车:四马、御者、车左、车右

高速冲击时的战车

四匹马拉一辆车,动力绝对没的说。但要是一匹马受伤或者死亡,这车也就跑步起来了,对吧?

战车的编成

战车是一种大型兵器灵活性较低很难单独作战,在战车中一般除本车的甲士外还配备一定的“徒卒”(步兵)协同作战,并在作战中由一定数量战车组成编队。在西周一般每乘战车配有徒卒十人,五乘战车组成一队,每五队(二十五乘)组成一个“正偏”,每四个“正偏”(一百乘)组成一个师,每五个师(五百乘)组成一个军。另外在车兵和直接配署的徒卒外还有大约两倍的步兵单独编组用于协同作战。到了春秋车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随着各国兵源的增加(春秋前一般只征召平民贵族参加军队)军队中车载甲士和步卒的比例有了变化,每乘战车的徒卒增大到七十余人,(即当时许多文献中所谓的车千乘,带甲十万)作战时一般十五乘编为一个“偏”,每两个“偏”编为一卒,这成为车兵作战的基本单位。

 
标签: 春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