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为何迟迟不能封侯?司马光说他是徒有虚名

   2020-07-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广是汉代有名的将领,与匈奴交战大大小小共七十多次,被匈奴人尊称为“飞将军”。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却终其一生难以封侯,而且还落得个自杀身亡的结局。对此,一众“羽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所以,李广为什么终身不得封侯呢?通常的说法有三种:1.

李广是汉代有名的将领,与匈奴交战大大小小共七十多次,被匈奴人尊称为“飞将军”。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却终其一生难以封侯,而且还落得个自杀身亡的结局。

对此,一众“羽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所以,李广为什么终身不得封侯呢?通常的说法有三种:

1.生不逢时;

2.不遇明主;

3.个人原因。

先看第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汉文帝。

李广参军是在文帝十四年,因为抵抗匈奴入侵有功,被封为中郎。其后,他经常跟着皇帝一道出行,时不时遇到冲锋陷阵、抵御外敌的事情,有时也会与猛兽进行格斗。他的一身本领显露无疑。

李广虽然武功卓越,一身是胆,但可惜文帝施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无为而治”为纲要的战略方针。因此,文帝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广啊,你要是穿越回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分分钟的事!

所以说,李广之所以没有封侯,原因是生不逢时,这是皇帝哥都承认的哟。但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漏洞太大!

李广历经了文、景、武三朝,即便文景时代,奉行的是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武帝一朝便开始了对匈自卫反击战。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远超以往,凭此封侯的人多的双手双脚都数不过来。哪里能说没有战场厮杀立功封侯的机会呢?

因此,生不逢时的说法可以pass了。

再看第二种说法–不遇明主,它最流行。

后人对汉武帝其中一个指责便是:你丫就会用自家亲戚!的确,汉武帝进攻匈奴时依赖的大将都是外戚: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死后以皇后身份下葬)的哥哥。

李广身为一代名将,与匈奴征战多年,出征时却不被重用,竟然听命于年纪轻轻的卫青、霍去病之下。漠北之战时,李广身为前将军,本来有机会与匈奴单于决战,实现多年来一战封侯的心愿。岂料关键时刻,大将军卫青竟然不让他打前锋,令他改从东路迂回包围单于。

当然,这并不是卫青本人的注意。原来,汉武帝出征前曾特意嘱咐过:李广命格不好,一旦遇到单于,不要让他打头阵。于是,李广人生最后的一次机会就此消失了。之后更因为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指定地点而犯了大罪。愤怒绝望之下,李广挥刀自宫,不,自尽。

所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怪汉武帝:他任人唯亲,对李广刻意打压。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汉武帝最开始其实相当重视李广。汉景帝时,李广在帝国的边疆抵抗匈奴的进攻,历任上古、上郡 、 陇西、 北地 、 雁门、 代郡 、云中等七郡太守,在与匈奴的作战中闯下偌大的名声。武帝刚继位,听到李广的知名度,便他从地方调到中央,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负责皇帝的安全。这难道不是重任吗?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采用王恢的计谋,发兵三十万,企图在马邑策划一场对匈奴的诱奸,不,诱歼战。此战李广随大军出征,任骁骑将军,总负责人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韩安国。不过,这次埋伏走漏了消息,单于没有上当,李广无功而返。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再次出兵匈奴。他让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卫青等四人各领一万人马从四个方面同时出击。这次出兵四个人是各自出兵,并没有隶属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是给了李广、卫青等公平的机会去证明自己。不料李广不仅全军覆没,连自己也被生擒,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依律是要被处死的,后来花钱赎罪留下一命,并被贬为平民。

然而在家呆了没两年,李广又被启用,担任右北平太守,重新担任边疆重任。又过了几年,石建去世,武帝便再次把李广调到中央,任郎中令。这可是九卿的官职哟。同一年,卫青再次出征匈奴,汉武帝又令李广以后将军的身份跟随。

平胸,不,平心而论,我们能说他对李广不够重用吗?能说李广是不遇明主吗?

好,现在不遇明主也被pass了,还剩下第三种说法–个人原因,更通俗地说,是能力不足。

什么?能力不足?你说李广能力不足?你敢对狗狗发誓今天没有吃翔?!!!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徜徉在口水的大海中,重量级嘉宾必须要出来躺枪了。

司马光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有的。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里写李广的才气,重点写了两件事:

第一,射的一手好箭。话说李广有次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一块石头,却误以为是老虎,于是一箭射出,竟然把箭头射进了石头中。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块石头。后来唐代的卢纶就此做了一首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第二,临危不惧。李广在边疆驻守时,遇到了匈奴射雕人,于是他带领一百来骑兵前往追击。经过数十里路途的追击,终于擒获了射雕人。然而,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了匈奴数千人的骑兵,形势变得非常危险。

李广此刻展现了大将风采,他不仅没有立刻后退,反而让骑兵再向前一步,一直到离匈奴骑兵二里路时才停止。随后,他更是让士兵们解下马鞍,下马休息。种种行为让手下们以为他是放弃治疗了。

李广这样解释:我们离大本营有几十里路,现在跑肯定来不及。所以我便不跑,不仅不跑,我还要表明我们不跑的决心,这样匈奴只会以为我们是个诱饵,不敢进攻。果然,一直到傍晚,匈奴也没有进攻。双方相持到了半夜,匈奴人还是害怕对方有埋伏,便率先撤兵了。李广一行最终化险为夷。

司马迁试图通过这两件事来刻画一个武艺过人、临危不惧的大将形象。然而,第一件事不过是强调了他的个人武力值,与将才无关。第二件事,虽然显示出他临阵善权变的才能,但是这次危险也是他一手造成的,本领就不应该出现。身为全军统帅,却冒失失地追一个射雕者,这无疑是在逞匹夫之勇,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所应采取的行为。

因此,李广的将才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重要的是,李广也没有达到封侯的硬指标。

汉代的封侯有三种:王子侯、外戚恩泽侯、功臣侯。王子侯是世袭,无需立军功 ,外戚恩泽侯也无需军功,但也有立军功的。而作为功臣侯 ,却是非有军功不可。李广出身平民,要想封侯必须要用军功。

需要什么样的军功呢?

汉武帝时代,主要有这么四条:

1.斩杀或活捉敌军高级将领的,如王、相、将军、阏氏等。

2.斩首一千以上。

3.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

4.父亲在战斗中作出重大贡献而死 ,儿子可以获封侯。

同时,还有一条限制条件:如果打了败仗,或者己方损失与敌军相当,也是不能封侯的。

史记记载,李广在汉武帝时期总共有五次出征。但结果呢?两次是全军覆没,三次是无功而返,根本达不到封侯的标准。具体来看: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汉军皆无功。

元光五年,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

元朔六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後二岁,是时广军几没,罢归。···广军功自如,无赏。

元狩四年,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遂引刀自刭。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而卫青呢?军功不要钱地往家拿。

元光五年,斩首虏数百。

元朔二年,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元朔之五年春,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益封青六千户。

···

两相对比之下,是非曲折一目了然。

依据上面所说,司马光一方的结论不免更靠谱:李广之所以无缘封侯,既不是生不逢时,也不是不遇明主,主要的问题在于自身能力不足,完不成封侯所要的军功。自然,他无缘侯爵。

然而,问题来了:李广驻守边疆抵抗匈奴多年,被匈奴尊称为“飞将军”。这称号并不是朋友圈的互相吹捧,含金量至少是99.99%。为什么到了后来的汉武帝时期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五次征战,三次无功,二次全败呢?

答案或许在于:李广是文景时期出名的武将,擅长的是防御战、阵地战。到了汉武帝时期,打法变了,要求武将能搞千里奇袭、擅长运动战、迂回包围战,这些在李广以往的经验里并没有,并不为他所熟悉,而且他最终也无法掌握,漠北决战时找不到道路便是一个例证。

老办法玩不转,新办法不会玩,李广悲剧性的结局似乎无可避免。本文为360常识网原创,未经360常识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李广 司马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人 李广所属朝代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人 李广所属朝代
    1、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将军。2、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汉中郎,以骑士侍卫皇帝。3、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
  •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 李广将军出生的朝代
    李广是什么朝代的 李广将军出生的朝代
    1、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将军。2、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汉中郎,以骑士侍卫皇帝。3、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
  • 唐朝时期的李广被称为飞将军吗 唐朝时期的李广是不是被称为飞将军
    唐朝时期的李广被称为飞将军吗 唐朝时期的李广
    1、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著名军事家。李广的祖先是秦朝将军李信,曾率军战败燕太子丹。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2、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
  • 李广大将军是哪个朝代 李广是属于那个朝代的大将
    李广大将军是哪个朝代 李广是属于那个朝代的大
    1、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将军。2、李广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众多敌人,升为汉中郎,以骑士侍卫皇帝。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授
  • 李广是哪个朝代的 关于李广的简介
    李广是哪个朝代的 关于李广的简介
    1、李广,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2、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
  • 揭秘西汉飞将军李广如何巧施妙计退敌兵?
    时至今日,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今天就来说两则关于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吧!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四位将领率兵从雁门、代郡等地分头攻打匈奴。李广射虎匈奴单于早就听说飞将军李广是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便告
  • 叱咤风云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终生未被封侯
    汉将李广是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秦安人,司马迁又说他祖籍其实在陕西兴平。李氏家族祖上即能征善战,射箭是家传的绝技,在秦时就出过名将,据说秦灭燕国,最后活捉燕太子丹的,就是李广的先人。这也就是李广和堂弟李蔡早早被汉文帝任做武骑常侍,护卫天子
    12-30 李广
  • 李广之死与李陵之降始末 一家都是悲剧人物
    李广一家都是悲剧人物。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最后,他因不堪忍受大将军卫青的排挤和刀笔小吏的折辱,愤而自杀。
    12-30 李广李陵
  • 揭秘李广将军悲情一生 并非只是因为战功!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第一次了解飞将军是在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中。怀着与生俱来的猎奇心理翻开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李将军的书。渐渐地各种英雄事迹串出了将军一生的脉络。陇西,一个日后诞生了隋唐王朝的“关陇
    12-26 李广
  • 李广一生终不到封侯 王朔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一起侍奉汉文帝,到景帝的时候,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的时候,做到了代相国。在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右贤王有功,合于军中的律令,被封为乐安侯。元狩二
    12-23 李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