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 慈禧与李鸿章“秘密结婚”的幕后真相

   2020-09-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898年10月20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发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政治新闻,相当八卦和令人震撼。这篇报道说,来自香港、横滨的“日本皇后”号邮轮,带回了一批东方的报纸,报纸说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已秘密结婚。

这篇以“李鸿章结婚了吗?”为题的报道文章上说,中国年轻的皇帝光绪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与愤怒之中,因为他的母亲,中国的皇太后于1898年9月22日上午再次结婚,她在一个名叫“新发”的小寺庙中嫁给了中国最具声望的政治家李鸿章。随后,这对新婚的老夫妇乘火车前往天津渡蜜月,为了防止他人追随,他们还将沿途经过的铁路均予拆除。……这对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新婚夫妻,他们将在旅顺港口渡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避免皇帝本人的尴尬,也是为了消除另一位政治家荣禄的愤怒,尽管皇太后慈禧曾经两次怀上过荣禄的孩子,但最终,这位风韵犹存的皇太后成为了李鸿章的个人收藏品……那么,一向以严肃谨慎自居的《纽约时报》,为什么要热炒这样一个大摆乌龙的八卦新闻呢?而慈禧与李鸿章究竟有没有上床之类的绯闻呢?

其实,这样的八卦政治新闻,出现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敏感时期并不奇怪。当时,在慈禧的铁腕打压下,遭到失败后的改革者们,得到了不少海外媒体的支持和同情。于是,便发起了大规模的对于慈禧这位风韵犹存的皇太后的抹黑运动。自此,有关慈禧的大量伪造信息,被当作了史料,并在辛亥革命后“出口”到了世界各地。《纽约时报》看到这样的事关中国皇太后与一个洋务大臣的惊天绯闻,便不假思索地热抄了起来。

然而,第二天《纽约时报》便发现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于是,就在报纸上以“李鸿章没有结婚”为题进行了更正,并明确地指出:显然,这是一则东方式的玩笑。据说,那篇不实报道是援引“日本皇后”号邮轮所带回的《中国邮报》上的文章。那么,身为洋务大臣的李鸿章到底与慈禧有没有无暧昧关系呢?

作为晚清的一代重臣,李鸿章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一直处于古今中外朝野满汉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心。在举世震惊的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被贬到了两广去做总督,一呆就是四年,直到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他才又一次迎来了他的机遇,这就是慈禧在逃亡的过程中对他的新的任命:“命直隶总督由李鸿章调补,兼充北洋大臣”。李鸿章就这样官复原职了。但李鸿章自己肯定没有想到,他将开始的这人生最后一年将满是曲折和耻辱。

1900年的夏天,已经78岁的李鸿章从两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在一艘名为平安的轮船上说出了“舍我其谁”慷慨之词。此时,距甲午海战战败已过去了近五年,北京城已经被八国联军侵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人狼狈不堪地逃亡西安。这个时候,逃命之中的慈禧急需要这样一个人前往北京去收拾局面: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在外国人面前比较能吃得开,能够得到还没有沦陷的南方官员们的支持,有独自处理大事的魄力,能够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尽量维护朝廷的利益,能够确保帝国的完整,而且最关键的是还得是对慈禧本人非常忠诚的人。慈禧衡量来衡量去,能满足她这一个条件的就只有一个不是满人的官员,这就是李鸿章。那么,慈禧为何如此信任李鸿章呢?说来来,这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不愿意做太皇太后的慈禧让她妹夫醇亲王奕譞的儿子继位,这就是光绪皇帝。对于这次皇帝继位,不仅宗人府颇有微词,而且朝野上下也有很多人不满。慈禧就在宫里她说她生病了,是不是真有病也难说。这个时候,各地督抚都推荐医生进宫给慈禧看病,李鸿章就推荐了薛福辰去给慈禧看病。

实际上,薛福辰是李鸿章派去的一个密探,进京给慈禧表忠心,告诉她李鸿章是效忠她的,可以全力地支持她。有了李鸿章的这一支淮军驻扎京师,慈禧便有持无恐。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慈禧对李鸿章的信任无以复加,什么人在她面前讲李鸿章她通通不听。而这是李鸿章40年宦海生涯能够一路走过来一个重要保障,没有慈禧的支持和保护的话,他也走不过来。当然,慈禧尽管对李鸿章信任有加,但是,要说慈禧与李鸿章上床,甚至名正言顺的结婚,根本就是天大的乌龙。

就这样,李鸿章奉命收拾残局。于是,他密电各地督抚:千万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无信,各国咸来问讯。以一敌众,理屈势穷。俄已据榆关,日本万余人已出广岛,英法德亦必发兵。瓦解即在目前,已无挽救之法。初十以后,朝政皆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两宫所出者,将来必如咸丰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为疆臣计,各省集义团御侮,必同归于尽。欲全东南以保宗社,诸大帅须以权宜应之,以定各国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抚联络一气,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办法。

随后,李鸿章又联络张之洞、刘坤一等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形成了所谓的“东南联保”,也就是在清政府中央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是不折不扣的抗旨行为。

在慈禧西逃的最初日子里,由于各地督抚都联系不到清廷中央,很多人误以为慈禧和光绪已经殉难。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而出访过美国的李鸿章也觉得自己外有列强支持,内有封疆大吏拥护,完全可以胜任。唐德刚中的《袁氏当国》中记载了这件事:“八国联军时帝后两宫西狩,消息杳然,东南无主之时,当地督抚便曾有意自组美国式的共和政府,选李鸿章为总统,李亦有意担任,后因两宫又在西安出现乃作罢。”

而此时让了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签订《东南互保章程》之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找上门来了。这一次瓦德西前来,不是让李鸿章做总统的,他是来让李鸿章交出慈禧太后的。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在出逃西安之前,曾向八国联军宣战。飞扬跋扈的瓦德西认为,向西方宣战的慈禧是战犯,必须要接受审判!

李鸿章说,自己不知道慈禧太后在什么地方。然而,瓦德西却说:我知道慈禧太后就在你的家里,就在你的床上!瓦德西还拿出来刊登“李鸿章结婚了吗?”文章的《纽约时报》作为证据。这让李鸿章大吃一惊。看来,当时,李鸿章以前并没有看到过这一天《纽约时报》上的那篇八卦新闻;而瓦德西也没有看到第二天《纽约时报》上那篇以“李鸿章没有结婚”为题的更正报道。当然,瓦德西拿着《纽约时报》的八卦新闻作证据,这也说明了西方人以八卦新闻为证据、抹黑和攻击他人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标签: 李鸿章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