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与后金的战争 为何说后金是最恐怖的骑兵?

   2020-04-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明朝辽东重镇沈阳。沈阳作为辽东重镇,辽阳的藩蔽,防御十分的完备坚固:沈阳城外层层匝匝地挖了十多道深沟,沟壑间纵横交叉,深一人许,堑底插尖木,鼠兽难行。就算清除了这些尖木,而深沟内一箭之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大举进攻明朝辽东重镇沈阳。

沈阳作为辽东重镇,辽阳的藩蔽,防御十分的完备坚固:沈阳城外层层匝匝地挖了十多道深沟,沟壑间纵横交叉,深一人许,堑底插尖木,鼠兽难行。就算清除了这些尖木,而深沟内一箭之地,又有一道深壕,壕内侧有一、二十人才能抬得动的大木围连成栅。栅内又挖掘有大壕二层,宽五丈,深二丈,壕底同样密密麻麻地遍布着尖桩,沟内侧还筑有拦马墙,排列着炮车,每车安放大炮二门、小炮四门,两车之间又安置大炮五门。

什么叫固若金汤?这就叫固若金汤!

就凭着这个坚不可摧的防守体系,辽阳明军守将贺世贤有理由让努尔哈赤连城墙都摸不着就滚回去。

可是贺世贤贪功,中了努尔哈赤的诱兵之计,弃放弃了乘城作战的优势,将军队拉出城外与后金骑兵对练。

后果是灾难性的。

学术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说后金的八旗兵为同期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

当然,对于这个说法,会很多人不服气。

可只要你通过客观的分析和全面的对比,你将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

下面就后金军队和明朝军队的对比简略说几点,让你对后金骑兵的作战力有深层一点的认识。

首先,女真是渔猎民族,世代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以畜牧渔猎为生,没有农业,没有纺织业,他们穿着兽皮,拎着武器,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与狼虫虎豹打交道。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如果体魄不够健壮,身体素质不够剽悍,缺乏过人的求生能力,没有与狮子老虎博技的本领,他们早就活不下去了。

在生存的原始动力下,在渔猎活动中,他们一个个力大无穷,精于骑射,堪称丛林的杀手、天生的斗士。打仗对他们来说,就跟平时的一场场大型的围猎没有区别,您见过哪个猎户在出猎之前是战战兢兢,忧心忡忡的?而一旦把这些恐怖的猎手训练成军队,其所迸发出爆发力,其所展示出来的战斗力将是惊心动魄的!

可以说,对后金骑兵而言,战争就是一种乐趣,战争意味着宣泄、意味着释放、意味着猎取、意味着获得。

事实也是如此,后金骑兵所到之处,无不是杀戮、抢掠,同时,空中还会充满了肆意的嚎笑。

相对而言,大明军队的士兵大都来自农耕文明的农家子弟,惯用锹犁的手和伺弄庄稼的劳动方式使他们乐于安享现态,原始人应有的暴唳之气已退化得一干二净,你要他们二话不说操起刀子就和后金骑兵拼命而毫无心理障碍,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

虽然明朝军队的总体人数占优,在武器装备上有压倒性的优势,炮兵部队的大将军炮、虎蹲炮、佛郎机炮射程远,威力大,骑兵部队又配有火统,步营则拥有大量鸟统和多管火枪,并且在冷兵器,如长刀、矛、槊、弓箭等打造上,锋利和抗击打强度、耐度和韧度上均远胜后金,防护器具中的铁甲、皮甲在数量上也远超后金,但决定战争胜利的走向绝对不是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一样东西。

这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的名字叫做:“气”——战斗的勇气、战斗的士气、战斗的杀气!

明军军队里是有很多兵油子的,这些兵油子并不是怀惴着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来参军的,对他们来说,当兵只是一份职业,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到军队中来,就是为了领那每一个月五钱银子的生活费,犯不着一上阵就玩命。

但毋庸置疑的是,明军军队中也不乏那种素经训练,上阵有进无退的悍兵,如这次全部阵亡的九边边兵、川兵、浙兵等。

但就整体实力而言,其战斗力比后金军队就差得多了。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战争中形成了兵民合一的八旗体制,以旗统兵,八旗旗主对旗内兵民拥有绝对的权威,生杀予夺。因而八旗组织就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收敛力,使得努尔哈赤指挥起军队来得心应手,如臂使指,“虽将百万,可使合为一人也”。

这样的队伍,在战场上冲杀起来当真纵横驰骋、毫无畏惧,其结果将是无往而不利!

所以说,后金作旗骑军就是一支充满了战斗的勇气、战斗的士气和战斗的杀气的劲旅。

此外,他们还拥有着一样明朝军队难以比拟的东西——骑兵。

因为马匹数量充足,士兵骑术精湛,他们在战斗中倏来倏去,来如雷,去如电,电闪雷击,以极快的速度予对手杀伤,他们虽然没有明军的枪炮、火铳,但他们的攻击太快了,往往在明军换弹换药之际就“刃已加颈”。

就是这样一支既精于骑射,又长于搏杀,还凶悍无情,而且数量还相当庞大的军队,你说你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去跟他们争锋?!

在强大的后金骑兵面前,贺世贤失败了。他浑身鲜血,身中十四矢,被射得如同一个刺猬,悲壮极了。

固若金汤的沈阳坚城,就这样落入了努尔哈赤手中。

明朝损失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中高级将领达三十余人,下级官兵更是不计其数,城中百姓惨遭屠杀,那些老弱病残孕者均无处可逃,干脆就从城上往下跳,死伤遍地,哀号于城下,不忍目睹。

不过,这仅仅只是辽沈大战的序幕。

一场异乎寻常的惨烈恶战随即开始了。

辽东经略袁应泰得知后金大军进逼沈阳,便命总兵陈策、童仲揆等率领川、浙两军由辽阳北上增援,又遣总兵李秉诚、朱万良等率师从奉集堡北上支援。

川军和浙军号称明朝的两大劲旅,出征萨尔浒前,名将刘綎曾经放话:“若得两三万川军,俺可以独挡奴酋!”

而浙兵更是一代戚继光严格训练出来的一支铁军,这支铁军,代代相传,无论是在东南抗倭还是在蓟北镇守边地,均屡建奇功。万历三大征中,每当敌我双方的局势僵持不下,或者明军已现败相,但只要浙兵出现,战场形式立刻改观。

可惜,当日,川浙军团赶到萨尔浒时,大战已经结束。

从此,这支部队被作为机动部队驻扎在辽阳城外。

川兵带队的指挥官是年近七旬总兵陈策,川兵中最强悍的石柱白杆兵由女英雄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浙兵的带队指挥官是副将戚金。

游击周敦吉大呼道:“事急矣,请直抵沈阳,与城中兵夹击,可以成功。”

川浙军团虽然都是步兵,但其严整的军纪和求战求胜之心,使他们仅用一天的时间便神速的赶到了沈阳城不远的浑河边。

但还是来晚了。

他们谁也没有料到沈阳城的失陷竟会如此之快。

当沈阳失陷的消息传来,他们震惊了。

救援行动转瞬成为了泡影,部队在浑河南岸停了下来。

军中高层将领集中在一起,召开临时军事会议。

周敦吉、秦民屏等人神情激愤,高声大叫:“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上下将领,个个强烈请战。

尽管敌强我弱,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看见将士们士气高昂,求战心切,最终还是做出了主动进攻的部署。

实际上,他们除了继续进攻,已经别无选择了。

因为后金军轻取沈阳,不会做太大的休整,马上就会出兵攻击辽阳。

要知道,后金骑兵机动灵活,来去如电,一旦发现了前面有明军撤退,定会穷追不舍,紧咬不放。到时,明军的主动的撤退难免会演变成一场被动的大溃败,等待他们的,只有惨遭全歼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能堂堂正正地和敌人打上一仗。

同时,陈策他们知道,在他们之后还有奉集堡总兵李秉诚、虎皮驿总兵朱万良等人率领三万明军援沈,坚持到他们到来,或者坚持到天黑,在夜色的掩护下向朱万良等人靠拢才有生的希望。

好吧,那就打吧。

可是,怎么打呢?

如果只是被动地停留在浑河南岸结阵,那么明军,尤其是以火器见长的浙兵设置防御阵地尚需时间,而前面的浑河却又不是能阻挡敌人天堑,如果敌人的骑兵在自己设置防线的时候蓦然杀来,失败同样不可避免。

要为主力布置车阵和构筑工事争取时间,就必须派出一支人马主动出击。

于是,这支数千人的队伍被一分为二,周敦吉、秦民屏率领三千余人从浑河浮桥过河,到沈阳城下迎战,部队主力在南岸结阵驻扎。

一场血战即将打响,川浙军团表现的机会来了!

手持白杆长枪的川兵从浮桥上鱼贯向北,留守南岸的戚金则指挥士兵布下明军著名的车阵。顺利拿下了沈阳的努尔哈赤的确没打算在沈阳做过多的停留,他对手下诸将说,沈阳一战,明朝军队士气全无,此刻我们乘势前进,辽阳指日可下。

努尔哈赤完全没有料到周敦吉、秦民屏率领三千白杆兵已经杀到了沈阳城下。

听说明军只来了三千人,努尔哈赤并没有掉以轻心,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派出了素以敢战而闻名的正白旗部迎战。

努尔哈赤虽然没有大意,正白旗军却明显轻敌了。

在他们眼里,面前这支明军步兵跟以往被歼的明军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认定,只要他们发起攻击,这支明军就会哭爹叫娘,四散溃逃。

然而,两军一接触,后金的骑兵就被白杆川兵的长枪戳得“纷纷坠马”。

打头阵的精锐红巴甲喇军不信邪,再来,后军骑兵策动铁骑,势如千钧雷霆,疯狂杀向明军。

然而,这些明军殊不畏死,不退反进,挥动长枪,以步制骑。

其结果是又有一批后金骑兵在惨叫声中被挑落马下。

正白旗骁骑数次冲锋都被明军打退。

努尔哈赤明显懵了,赶紧的,又派出了自己亲自掌管的正黄旗。

正黄旗的遭遇更惨,被“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

战事发展到这儿,八旗军上下全部震惊了。

努尔哈赤本人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就在这紧要关口,逆天的一幕出现了:投降后金的原明朝抚顺降将李永芳,利用沈阳城中的大墩台,以千金紧急招募了明朝败兵当炮手,居高临下向城下正在血战的川兵发炮,炮声隆隆,“无不立碎者。”

已经把五倍于己的八旗精锐打得鬼哭狼嚎川军万万没有想到,一向被明军掌握的大炮火器,居然出现在敌人的阵地上,阵势很快就乱了。

努尔哈赤大喜,调援兵后续攻上,辅以铁骑从两翼围杀,白杆兵统帅秦邦屏和明将周敦吉、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皆战死,剩下的残部只得退回浑河南岸。

当然,战斗还没结束,一场更为血腥的战斗紧接着展开。

努尔哈赤挥动八旗军渡河强攻,把南岸的明军包围数重。

而南岸明军的车阵已经构筑完成。

车阵是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与蒙古鞑靼作战时总结出的一套以步制骑的战法,战车在行军时可以装载粮食辎重,驻扎时可以当营寨的外围防护栏,防御时则可以围成环形防御阵地,士兵以车为掩体,将火炮架在车上,向外发炮。

现在负责构筑车阵的是戚继光的侄子戚金。

戚金长年跟随伯父转战各地,得到伯父的指点和栽培,练兵颇有伯父之风,称得上是戚继光军事学的传人,后来在蓟北戍边担任浙军的作训主官,又曾随浙军入朝与日军作战。在收复平壤一战中,他薄城先登,积战功做到了副总兵。

现在,看见强敌骤至,戚金不慌不忙,指挥明军摆开车阵,沉着应战。

努尔哈赤先以四旗的兵力从左翼发起进攻,最选迎接他们的,是明军浙兵的大口径佛郎机火炮,其次是车阵内弓弩,此外还有各种火铳、火箭、小口径虎蹲炮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火器。

这些火器巧妙地运用了火铳三叠阵,保证射击的连续性,后金骑兵被打得人仰马翻。

努尔哈赤急眼了,一咬牙,舍弃了骑兵的机动性,将攻城用的楯车推了出来。

这是一种用长白山松木做成的木头车,车上宽厚坚固的大木能阻隔明军的轻火器射击,后金骑兵纷纷下马躲在车后面努力推车向前。

针对后金这种战法,明军亮出了戚家军特种兵器——铁狼筅,从战阵中闪出,逐一将躲在车后的后金士兵钩倒刺死。

几轮厮杀下来,后金伤亡者达三千多人。

胜利之神似乎站在明军这边。

其实不然,明军人数不足一万,而且连日赶路,在沈阳城下又败了一场,目前身陷重围,而敌人有数万之众,背后有坚城沈阳为依托,兵马粮草均有保证,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投入补充,明军虽然占据了战斗的上风,但只是暂时的,时间一久,如果没有后援部队的接应,终不免全军覆灭。

所以,他们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后面赶来的朱万良、李秉诚两部的身上。

而朱李两部已经开进到离沈阳十几里的白塔铺一带,并且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二百名斥候骑兵。

不过,他们了解到浑河南岸战斗的惨烈,害怕了,停下来观望战局,“既不能解沈阳之围、又不能救南兵之覆”。

努尔哈赤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派出皇太极向朱李两部发起主动攻击。

朱李两部明军“俱执丈五长枪及铦锋大刀,身着盔甲,外披棉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装备精良,然而稍经交手便即行溃退,皇太极军仅有数千人,居然将三万明军打退数十里,沿途追杀了三千多人。

这样,后金军再无后顾之忧,放手一搏,准备全力绞杀浑河南岸这支失去后援和退路的明军浙兵。

八旗军轮番上阵,攻击波一波紧接一波,连绵不绝,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

明军在后金的车轮战术的攻击下,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破。面对如狼似虎汹涌而至的后金军,他们仍然毫无惧色,狼筅手、藤牌手、刀手各按方位站好,结成鸳鸯阵,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

饶是后金骑兵以凶悍著名,看到这些明军视死如归的气概,无不心中慄慄,所倚仗者不过人多势众耳。

后金骑兵大声呼喝,既是为自己壮胆,也是为了恫吓对方,重重匝匝,将明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残阳如血,战事越来越惨烈。

明军的人数越来越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甚至年已七旬的总兵陈策纷纷倒在血泊中。

而后金的损失也并不小,其战将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均在混战中丧生。

明军总兵童仲揆为南京人 武举出身,掌四川都司,有万夫不当之勇,本来可以杀出一条血路逃生的,但戚金大喊“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不愧为戚继光家族之人)让他改变了主意,抱定了必死之心重新杀入战场。

暮色四起,明军在戚金、童仲揆的带领下,仅存几十名浙兵,但他们的鸳鸯阵式依然不乱。后金每进一步都必定要付出血的代价。

一向残暴凶残的后金骑兵终于怯战了……

他们没有勇气和这仅存的明军继续肉搏,而选择了撤出战阵,四面环集,采取了毁灭性的方式来结束战斗——万箭齐发。

“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语见魏源《圣武记》)

近于万人的川浙军团全军覆没,而八旗兵死伤人数也与之相当。

《明熹宗实录》上也称:“自奴酋发难,我兵率望风先逃,未闻有婴其锋者。独此战,以万余人当虏数万,杀数千人,虽力屈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越熙宁战争 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宋越熙宁战争背景后来历史学家认为宋越熙宁战争背景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宋朝国力空虚,宋朝的三冗两积社会弊病从一开始就有,但是在熙宁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正是由于李超统治者看到了宋朝外强中干的历史局面才敢轻举妄动,对宋朝进行大举侵犯。其实宋越熙宁战
    12-31 王安石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对越反击战:用生命书写战旗的历史
    抢旗防地,一座中学的露天广场。部队的夺旗誓师大会正在进行。主席台上,“穿插尖刀”、“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后勤保障”……各种任务都作了一面红旗,齐齐整整迪摆列在一条线上。台下,指战员们列成方队,静静地望着,大家的目光都紧盯着“穿插尖刀
    12-31
  • 抗战史上哪次战斗中东北抗联首次击毙日军少将?
    1938年初,日伪军开始对活动在饶河、虎林、抚远等县的东北抗联第7军进行疯狂“讨伐”,企图压缩我抗日游击根据地。而第7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巧妙与敌周旋,相机歼敌,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讨伐”恶行。7月,为协助驻饶河大顶子山后佛寿宫2名伪
    12-31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悲惨岁月 日军曾在京修2506座人圈20万人死亡
    从1939年开始,侵华日军在长城沿线(山海关九门口至独石口老丈坝)制造“千里无人区”,屠杀了6万多无辜百姓。同时,在这一带约5万平方公里的所谓伪“满洲国”“西南国境”上强迫民众修筑了2506座“人圈”,强迫140多万当地民众进入“人圈”居住
    12-31
  • 土耳其半年遭遇5次恐怖袭击 景点无人问津
    “现在伊斯坦布尔的景点全部免费开放,没有人来啊。所有城市公共交通也全部免费。”在伊斯坦布尔从事旅游业20多年的陈总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最近多次爆炸案,对旅游业打击太大。很多旅行社今年甚至没有开张过。”陈总自己公司的旅游业务也是损失惨重。他坦
    12-31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日本在距钓鱼岛最近岛部署导弹 欲扼住中国航道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为对钓鱼岛加强控制,日本陆上自卫队于近日在距离钓鱼岛最近的宫古岛,完成了地对舰导弹的强化性部署。日方还计划于2016年在熊本县部署新式地对舰导弹,旨在应对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并通过监视宫古海峡航道,影响进出太平洋的中国
    12-3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