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登基的崛起之路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2020-09-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

晋文公重耳还没当上国君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亲自迎接重耳。楚王赏识重耳的才能,对重耳厚待礼遇有加,常常宴请重耳。有一次楚王在饭局中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他日能重返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万一有一天晋楚两兵对战,晋国一定退避三舍,绝不主动进攻。

重耳流落到楚国的时候,晋国国内动荡,国君病故,秦国得知这个情况后决定扶持重耳当晋国国君。于是重耳离开了楚国来到秦国,在秦国护送下重回晋国,顺利复位。由此,重耳果然当上了国君,成为晋文公。那么他是否会遵守诺言不主动和楚军对战呢?

晋文公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君王,在国内实行整顿改革,使得晋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实力变强大晋国面临着和楚国争霸的局面。楚国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宋国急忙向晋文公求救。

因为宋国曾经也有恩于他,但是帮助宋国就意味着要和楚军对战,这不是晋文公愿意做的事情,最后晋国的臣子献出了一个计策,建议晋文公去攻打曹国和卫国,因为曹,卫国刚和楚国联谊,曹,卫国有难必然求救于楚国,这样楚国会撤兵了。这个计策妙在既能解救宋国又不至于完全得罪楚国。果然晋文公派兵攻打曹国后,楚王决定撤兵。但是围攻宋国的楚将领成得臣却固执不听从命令。成得臣不甘心退兵,认为这样半途而废太可惜。而晋文公此时却把曹,卫两国都拿下了,成得臣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刻派兵去和晋军对战。宋国围困之难得到解救。

晋军看到楚军逼迫,晋文公立刻就下令退兵。晋军总共退了三次,一次三十里。晋军将领都劝晋文公直接和楚军对战,晋文公回答到遇到楚军,退避三舍,这是他和楚王昔日的承诺,如果楚军执意相逼晋军再战,这样也没有破坏这个承诺。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

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敌军的阵营里面去。远远看去,不得了了,敌人怎么连老虎都可以驱遣,莫非是有神仙帮忙?楚国人害怕了,于是打仗就失败了。

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开始是楚国想要打宋国,宋国是抱晋国大腿的,肯定是要向晋国求助的。宋国开了口,晋国不帮忙也不好,而且也怕楚国下一个目标就是晋国,再加上自己也想要有一点国际地位啊。这么多理由加在一起,晋文公大手一挥,打!可是毕竟楚国人多呀,晋国如果是自己打的话根本没有那个胆量,所以晋国就想和秦国、齐国一起打。怕秦国和齐国不帮助自己,晋文公就对几个大国用离间计,本来嘛,国家利益为先,秦国和齐国一看不对头,楚国这样不厚道呀,于是开始打楚国,楚国这时候就有点吃瘪了。毕竟和那么多国家打仗,士兵再多也不够呀。国际形势不好。

在城濮的时候,高潮终于来了,楚国输的一塌糊涂,晋国从此在各个国家之间立足了脚跟,晋文公也称霸了。

晋文公之死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他生于公元前697年(《左传》一书也说是671年)他也是一代明君,是政治家、外交家。他登基后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与齐恒公并称为“齐恒晋文”,晋国能称雄百年,他功不可没。

他的一生也是历尽磨难,年少时因为晋献公的心头肉骊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加害申生,最后申生上吊自尽,之后又开始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皇子。

得到风声后后两人便开始了漫漫逃亡生涯。之后重耳开始游走于各国之间。在齐国期间他娶了齐桓公同家族的少女,在此要些乐不思蜀。后来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重耳为了重国便拥护周天子。果然周天子赐给他许多奖赏。成功复国后他开始与各国的征战,先全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公元前632年联合各国举行了践士之盟,为其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推举贤良、宣扬德教、改进工具、奖励垦殖、减免赋税、布施恩惠。他使得晋国更加繁盛。

然而不论他有什么样的功绩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由于年事已高,晋文公长期卧病在床,最后在公元前628年的十二月告别人世,终年70岁。他的死一说是病故一说的寿寝正终,然而不论如何我们都无从查找,但是他是一位明君,带领晋国开创了霸业是毋庸置疑的事。

 
标签: 登基 晋文公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皇上登基大典在哪里举行 历史上皇上登基大典在哪里举行
    皇上登基大典在哪里举行 历史上皇上登基大典在
    1、清代皇上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是所有典礼中最重要的。2、新皇帝的登基大典是所有典礼中最重要的。清代住在紫禁城的十位帝王,除顺治在沈阳故宫即位、嘉庆帝受乾隆帝禅位之外,其余八位皇帝都是在上一代皇帝即大行皇帝的丧期内即位的。
  • 朱厚照的儿子几岁登基 朱厚照的儿子登基是几岁
    朱厚照的儿子几岁登基 朱厚照的儿子登基是几岁
    1、朱厚照没有儿子。1491年10月27日出生。 2、5岁的武宗即位,次年改元为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其时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朝
  • 朱元璋在哪里登基的 朱元璋登基的地方在哪里
    朱元璋在哪里登基的 朱元璋登基的地方在哪里
    1、应天府,即现在的南京。2、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完成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
  • 崇祯皇帝登基是哪一年 崇祯皇帝登基的年份
    崇祯皇帝登基是哪一年 崇祯皇帝登基的年份
    1、明思宗朱由检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号崇祯,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从1627年登基到1644年自缢,总共是17年。2、崇祯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但在
  • 溥仪登基时有一个不祥之兆 是什么预兆?
    我曾经说过,王朝末年很容易出子嗣难继的问题。清朝,从咸丰皇帝之后,就开始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巧合的是,清朝的国运正是从咸丰开始急转直下,一步步走向关门的。咱们掰着指头数一下吧:咸丰之前的清朝皇帝,都有几个、十几个儿子,可是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而
    12-31 溥仪登基
  • 流氓皇帝刘邦 登基后连骂人用的粗口都没改
    刘邦虽然一生落下了不少骂名,但不算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不过要说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刘裕、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
    12-28 刘邦登基
  • 雍正继位遭人质疑 他真的篡改遗诏登基称帝?
    康熙十一年的一个寒冬之夜,一代明君康熙驾崩。对于谁继位,他生前并没有明示,遗诏公开之后,四皇子胤禛继位。满朝文武都觉不可思议。不久民间就有传言,四皇子胤禛更改遗照谋朝篡位。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也是目前很多电视剧中所播的那样:遗诏本来写的
    12-27 雍正登基
  • 李显登基坎坷路 武则天传帝位给李显的过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
  • 王莽为了称帝共花了多长时间?他是怎样登基的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群臣想在宣帝曾孙五人中推立一人为太子,王莽嫌宣帝的曾孙辈都已成年,就借口五王都是已故平帝的兄弟,不能相继为帝,应在宣帝的玄孙中选立。宣帝玄孙有二十三人,王莽却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当
    12-25 王莽登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