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禧听到李鸿章去世会如此伤心?

   2020-10-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终于能带着光绪皇帝离开窝了一年半的西安,前往北京。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跟这个搭搭话,跟那个聊聊天,还很好奇地观察着西洋乐器。突然一个人大叫着太后、太后,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与庆亲王跟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慈禧终于能带着光绪皇帝离开窝了一年半的西安,前往北京。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跟这个搭搭话,跟那个聊聊天,还很好奇地观察着西洋乐器。突然一个人大叫着太后、太后,不顾礼仪奔扑在太后跟前,递上一纸电报:

镜头开始晃动,本来满脸欢喜的慈禧还没看完,便已呈崩溃之态,颜色大变,歪歪斜斜地朝火车车门奔去,几次差点摔倒在地,幸好扶住一根柱子,才没出事。到了车厢之后,两行清泪留下脸颊,不停地抽泣。隔了一阵,让李莲英宣袁世凯上车。然袁世凯进来之后,她却半天没有反应,直到李莲英叫了两声太后,袁世凯来了,才慢慢转过头,一字一顿地朝袁世凯说,李中堂过世了……

这当然有些艺术加工,实际情况是如何呢?

梁启超六万五千字的《李鸿章传》,作于1901年,即李鸿章去世当年。其中写到,“遂瞑焉长逝,享年七十八岁。行在政府得电报,深宫震悼。”又转录光绪皇帝奉慈禧懿旨所发上谕,“遽闻溘逝,震悼良深”。

震悼之义,为惊愕悲悼。说明慈禧与光绪,都觉得李鸿章死得太突然了,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听到消息,悲伤不已。

而《清史稿李鸿章传》是如此记载的,“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用的,亦是震悼一词。显见,光绪的上谕,已定了调子,朝廷的态度就是“震悼”。

那这二字背后,慈禧太后是否亦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伤心、流泪甚至崩溃呢?

其实我们不如来说说,电视里那样演,合不合理?我觉得是合理的。

首先,此乃人之常情。一个经常在身边转悠的人突然就死了,哪怕他年事已高,早就得病,知道迟早会有这样一天,消息传来之时,仍会莫名难受。慈禧太后也是人,哪怕她杀人不眨眼,不代表她对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

其次,慈禧太后与李鸿章,共事几十年。一起经历了清朝中晚期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国内的起义到外国的侵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李鸿章替清朝的存续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兴名臣,他们的关系,俨然已超越君臣,甚至可以说有些友情了。朋友去世,能不悲伤?

再次,我想很多人一定会觉得,慈禧太后就算伤心,也是悲伤于以后没有能担大事的人替她补捅下的那些娄子了。没人给他们做挡箭牌了。

我觉得这倒是最次要的。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明明知道会被民众骂做汉奸,明明知道会被慈禧太后推出来做替罪羊卖国贼,李鸿章仍是义无反顾,死而后已。能争一分是一分,能省一点是一点。试问普天之下,就算是那些皇族,又几个不是打着如意算盘呢?有谁做李鸿章这样鞠躬尽瘁——这些,慈禧太后应该是记在心里的——她的伤心,应该是真的!

 
标签: 李鸿章 慈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