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一定要收复台湾?

   2020-08-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康熙收复台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拜《康熙大帝》所赐,我们不仅熟悉了施琅,还知道了姚启圣,他们都对收复台湾有着莫大的功劳。事情是这样的: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而成为百世流芳的民族英雄。而定鼎中原的清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

康熙收复台湾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拜《康熙大帝》所赐,我们不仅熟悉了施琅,还知道了姚启圣,他们都对收复台湾有着莫大的功劳。事情是这样的:

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而成为百世流芳的民族英雄。而定鼎中原的清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必须从意欲独立于国家版图之外的郑氏割据政权手里再次收取台湾。为此,大清和郑氏集团进行了几十年的斗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始而招抚,招抚不成而征剿。剿抚之下,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而康熙帝不以胜者自骄,下令厚葬郑成功父子并盛赞郑氏一家为"海外孤忠"。

当然以上是官方的说法,当然是主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整,但是小编不这么认为,如果当时是汉人的朝廷,有可能说是维护国家统一,但是满足入主中原,对于他来讲是没有国家的,他在建立他的国家,所以也谈不上说收复台湾了,国家就真正统一了。

而且,在施琅收复台湾以后,康熙曾考虑过:宜迁其人,宜弃其地,也就是把人迁回来,台湾就不要了,说明康熙并不是真正的想要台湾这个地方。而只是想要这里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这里的人呢,我们要看一下他的前因后果。

与台湾又战又谈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不久即病逝,内部发生争讧。清朝乘机派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与清朝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郑经不允,谈判未成。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郑经战败,退出厦门,逃奔台湾。清朝乘胜派舟师出征台湾,在海上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

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清王朝三藩未除,经济不稳,无力用兵海上。而台湾郑氏,土地初辟,人口甚少,生产落后,经济困难,急需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且郑部大多是福建人,离家日久,思恋乡土,私下渡海来归者络绎不绝。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康熙亲政后,刑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

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

此后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决策选将不久,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土爽嗣位。清廷讨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武力攻取台湾的人很多。康熙排除了众多反对意见,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底定海疆”。

由上面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康熙一开始只是想让台湾称臣,也就是让郑氏臣服就可,甚至还可以封“八闽王”,但是郑经没有同意,一方面他在台湾凝聚人心主要靠的还是反清复明,并且岛上还有明朝的王爷。而康熙经过一件事之后,才真正的下定决心收复台湾,那就是发生了三藩之乱,郑经和三藩一度联手,搞得康熙都想迁都,康熙这才发现原来这里还是汉家的地方,我大清始终是外来的,在大清统治范围内,如果有一个地方还在反清复明,那么清朝就永无宁日,因此消灭反清复明的力量,这才是康熙收复台湾的真正决心,收复台湾也只是要让这些人剃发易服,归于大清统治而已。

或许,消灭反清复明的有生力量的郑氏集团,才是康熙收复台湾最大的动力。

 
标签: 康熙 台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 清朝康熙皇帝几岁登基
    1、康熙八岁当上皇帝,但是由于年纪太小,当时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小孩子,尽管天资聪颖,也确实没有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此时只有八岁的康熙,只能算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更多的决策和治理国家的决定,主要还是由王爷和当时的权贵大臣们来制定,或者是他们
  •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康熙怎么当上皇帝的 康熙如何当上皇帝的
    1、是因为孝庄听了一个外国人的缘故。 2、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患了当时的时疫天花,卧床不起,后事的安排已刻不容缓,最重要的是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大统。当时,顺治帝想立二皇子福全,而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听取了钦天监监正、德国传教
  •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康熙有几个儿子 康熙有几个孩子
    1、康熙共有35个儿子。2、分别是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胤褆、长华、胤礽、长生、万黼、胤祉 、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禌、胤祹、胤祥、胤禵、胤禨、胤禑、胤禄、胤礼、胤衸、胤禝、胤祎、胤禧、胤祜、胤祁、胤秘、胤禐。
  •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多少年 康熙几岁当皇帝在位
    1、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去世,在位时间61年,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
  •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有哪些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异 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
    1、康熙与孝庄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谥号。 2、容妃、蓝齐儿、宝日龙梅、魏承谟、魏东亭是虚构。 3、容妃:容妃为乾隆妃,史上第一个回族妃子,乾隆十分喜爱她,每次有进贡哈密瓜,容妃得一等花皮回子瓜,而其他妃子只得二等青皮瓜。她可能是香妃的真身
  •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对吗
    蒲松龄是清朝哪个皇帝时期的人 蒲松龄是清朝顺
    1、蒲松龄是清朝顺治、康熙时期皇帝时期的人。2、蒲松龄生于1640年6月5日,去世于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
  •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康熙接下去的皇帝是谁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哪一位
    1、康熙帝的下一任皇帝是雍正帝。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 谁是康熙后面的皇帝
    1、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2、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
  • 康熙年间铜钱值多少钱?
    现在康熙年间的一枚铜钱大概三四百左右。铜钱的价格不会太贵,具体价值也要看产地和品相。背“福”,“南”,“广”,“台”,“漳”比较值钱。
    03-16
  •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康熙帝是如何智擒鳌拜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常常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