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骡子与徽骆驼 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2020-03-2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

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

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比左宗棠要成熟稳重得多。他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人称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死后梁启超为之立传,书名“晚清四十年史”,可见其一生功业命运与晚清相始终。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平生遭受弹劾达八百余次,但他恒能忍辱负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更类“徽骆驼”。

左李好骂人

左、李都喜欢骂人。

左宗棠才气过人,也盛气凌人,有霸术更有霸气。即使对于众人敬畏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也是称兄道弟(左小曾一岁),丝毫不愿居于其下,遑论其余,只要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必然要大声呵斥。但有个特点,终其一生,骂人的强度与烈度随着官职的提升而日渐趋弱。晚年时,也许是人人都知道左侯爵脾气,大家当面都陪着小心,左宗棠无人可骂,只是逢人便骂曾国藩而已。

左宗棠最出名的一骂是“王八蛋,滚出去”,为此几乎搭上性命。

这一骂是发生在咸丰八年(1858年),引发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樊燮案”。当年举人左宗棠以“师爷”身份(无正式官衔的幕僚)辅助湖南巡抚骆秉章,掌握军政实权,省内大小官员来见,都要行礼参拜,偏偏永州镇总兵樊燮不买账,认为自己是朝廷钦授的正二品武官,坚持不向左宗棠请安。结果,左上前一脚踢翻樊总兵,还大声呵斥“王八蛋,滚出去!”

事实是否如此戏剧化,有待考证,但左宗棠连“恩人”曾国藩都敢骂,可见此事绝非空穴来风。结果,骆秉璋及左的至交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与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靠山的樊家,在咸丰皇帝面前打起了官司,咸丰皇帝甚至密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后来左宗棠因朝中有人力保,得以逃过一劫,樊燮则无奈丢官回家。樊燮受此奇耻大辱,就把两个儿子关在楼上,命其穿上女人衣服,直到考中进士、名列翰林,在功名上超过左宗棠(左一生未中进士),才能换回男装下楼。据说从前樊家楼上还留有“左宗棠可杀”五字,可见怨恨之深。这个例子可说明,左宗棠火爆的性格,往往容易无端树敌。

李鸿章性子也好谩骂,越是亲近的人越骂得凶,到最后,左右的人会视骂的轻重次数,来预测被骂者受宠信的程度。据说,李鸿章晚年曾外放两广总督,当时有一个谙熟李鸿章脾气的人,故意和布政使(是巡抚即省长的主要副手)闹起了矛盾。别人劝他,想得到提拔还和上司过不去?那人是武官,性格憨直,说“没关系,前天李中堂已经骂我滚了”,一时传为笑谈。

李鸿章的骂,往往还有情分,左宗棠的骂,总是不留余地。

李鸿章手下有个管粮草的小官叫鲁白阳,是淮军名将聂士成的亲戚。鲁白阳在淮军中久不得志,知道李鸿章和左宗棠关系不佳,于是偷拿了淮军账本深夜投奔左营,大约是账本上有淮军的不法记录,想以此邀功请赏。但左宗棠见事极明,话也说得漂亮,“吾属皆军人,奚肯以此中伤同类?”便打发鲁白阳回去了。李鸿章得悉后,深恨鲁白阳。后来李鸿章当上直隶总督,鲁白阳选定李鸿章上班必经之地,死乞白赖站了一年多,天天让李鸿章看到。有一次李鸿章忍不住说“趣行勿溷”,意思是赶紧走吧,别烦我了!但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外省的职位。时人既佩服左宗棠之度,更钦佩李鸿章之量。

李鸿章性格诙谐,喜欢调侃人,至老不变。曾有位湖南秀才到天津直隶总督署见李鸿章,才谈了没几句,李鸿章突然问道:我听说湖南人大多都入了哥老会,你是不是其中成员?这位秀才性格并不文弱,很镇定地回答,如果我是哥老会,您就是安庆道友(意即江湖中人)的头目了。李鸿章哈哈大笑,并不生气。李鸿章喜欢性格刚强的人,下属有来拜见的,他一定会目不转睛地看,有些人被看得汗流浃背毛骨悚然,李鸿章便痛加斥责赶走,假如来人镇定自若,他最后就会笑出声来。

意气之争耶?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夏天,左宗棠举报曾国藩欺君罔上,曾国藩当然大为不爽,本来协力作战的曾、左自此形同陌路。

四年之后,左宗棠“故伎重演”,这次中招的是李鸿章。

镇压了东南地区的太平天国后,左、李奉旨各自率楚军、淮军追剿游走华北的捻军。1868年8月,捻军张宗禹部在重重包围下,全军覆没。战后论功以淮军居首,李鸿章荣升协办大学士。左宗棠怀疑李鸿章所言张宗禹投徒骇河自杀而死的说法,率军四处搜捕。李鸿章气愤难平,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本来就不甚投契的左李,也正式交恶。

左宗棠睥睨一切世俗的成法,加上强硬不服输的性格,使得他无法与师友“和谐”相处,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不仅曾国藩,在“樊燮案”中四处为左宗棠奔走的亲家郭嵩焘、同壕战友沈葆桢(曾接手承办左宗棠创立的福建船政)等人,后来都一一与之关系破裂。相比之下,李鸿章虽也跟曾国藩闹过意见,一度负气出走,但终生奉曾国藩之教诲为圭臬,即使与左宗棠话不投机,但较少冲动行事。曾国藩曾特地写信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

李鸿章与左宗棠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是少负大才,中经困顿,晚年以衰龄还荣膺重任。其谋事之勤,体国之忠,均不愧为一代名臣。可是民间有关左、李不睦的传闻很多。

传说,有次左宗棠去见李鸿章,李鸿章出来迟了。联想起李鸿章宠爱小老婆的传闻,左宗棠讥讽道“与如夫人洗脚”,意为你为了小老婆不惜轻慢大臣。李鸿章毫不示弱,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无进士功名的心病,结果两人从此见面都绕着走。

但严格来说,左、李意气之争的背后,其实源于深层次的政见之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廷高层内部爆发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就是左宗棠与李鸿章这对政敌一次结结实实的“火拼”。

自从1874年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以来,一百多年间,“海防与塞防之争”,渐渐演变成主张派与投降派之间的“爱国与卖国之争”。其实,此次大论战的实质,是国力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如何在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两个战略方向上,分配有限战略资源的政策大讨论。所有中枢名臣及地方大员都参与其中,自由发言,为慈禧太后等最高层决策者献计。

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棠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终也全面爆发。一定要以“爱国还是卖国”来褒贬二人,似亦有失公允。

此次有限范围内的“民主大讨论”的结果,是清廷采纳左宗棠一派的建议,作出“海防与塞防”并重的决策。当时清帝国一年的平均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白银,从1875年到1884年(即左宗棠西征中后期)的10年间,塞防经费花了8000万两,而1885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10年间,海防经费仅有3000万两。从这个角度看,塞防还是稍稍优先于海防。

 
标签: 左宗棠 李鸿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慈禧为何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少数派收复新疆?
    慈禧为何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早在清朝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喜欢别出心裁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其实,新疆一点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
  • 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生平事迹简介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功劳。晚清之际,是
    12-26 左宗棠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
  • 左宗棠后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后代名医辈出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
  • 左宗棠比联招亲 左宗棠的崛起有赖于妻子的资助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道
    12-21 左宗棠
  • 左宗棠口才过人善编故事 可谓是第一炒作高手
    今日网络时代,炒作无处不在,其实古人也很重视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位炒作高手,他一生给李白写诗数十首,以显示自己与名人不一般的关系,而李白只回了他一首打油诗。到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
    12-19 左宗棠
  • 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
  • 世人对名臣左宗棠的评价为何总是时好时坏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
    12-15 左宗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