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烝母、李隆基夺媳为什么在唐朝可以被接受?

   2020-02-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只因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两人眉来眼去,很快建立了感情。太宗驾崩之后,依据后宫的的惯例,武则

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只因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两人眉来眼去,很快建立了感情。太宗驾崩之后,依据后宫的的惯例,武则天和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样到长安感业寺为尼,后来不甘心的武则天通过一系列的运作,让李治想起了自己,最终得以回到皇宫,封为昭仪,后来成为皇后。

唐高宗李治的孙子唐明皇李隆基执政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唐代的全盛时期“开元盛世”,但是,晚年却沉迷于艺术和美色,这美色就是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本来这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就是寿王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当初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也是他的母亲武惠妃请求下才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不料,三年后武惠妃去世,玄宗整日郁郁寡欢,所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也不能抚慰痛失伉俪的悲恸。

这时,有人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李隆基对杨玉环也是垂涎已久,于是就把他儿子的媳妇整到后宫里去了。为了正式的得到杨玉环,同时也让别人少说闲话,唐玄宗先是以给他的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让杨玉环出家做了道士,赐号太真,不就在温泉宫也就是华清池临幸了杨玉环。五年之后,唐玄宗又给寿王找了一个王妃,之后就把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因为自唐玄宗的皇后王皇后去世之后就没有再立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事实上的皇后。

无论是唐高宗李治烝母,还是唐玄宗李隆基夺媳,虽然朝臣中都有人反对,但是这爷孙俩最后还是都成功了,我们看后世正宗的汉人王朝中很少有如此荒唐的事情发生,那么在唐朝为什么为发生这种有悖伦理的事情呢?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宗明义地引用了朱熹《朱子语类》中的话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熹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李唐一代的祖先原本来自于夷狄,所以唐代乱搞婚姻关系那些事也就见怪不怪了,这就是唐朝皇族婚姻关系的“胡化”。

唐朝皇族出自名门陇西李氏,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

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直到北周末,隋文帝杨坚恢复其为李氏。后来,隋炀帝穷兵黩武导致天下大乱,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看到隋朝大厦将倾已经定局,所以便在晋阳以尊隋为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第二年,隋炀帝客死扬州,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

古时候夷狄的习俗是父死,子可以娶后母,没有中原王国那种伦理纲常的限制。比如昭君出塞到达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yān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单于。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绝了她的请求,敕令昭君遵从匈奴习俗。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后母,于是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两人又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李唐有夷狄的血统,自然也就在婚姻制度方面比较开明,不受伦理纲常诸多限制,这也正是唐高宗李治和唐明皇李隆基这爷孙俩敢于烝母夺媳的原因。

 
标签: 唐朝 李隆基 李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