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举人最大能做到什么官?

   2020-04-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清朝参加岁试成绩优秀的生员(秀才)可以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能参加更进一级的乡试,称为"录科"。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通常三年一试,考期通常在农历八月时举行,因此乡试又名"秋闱"。其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和进士出身的各部院官担任。

清朝参加岁试成绩优秀的生员(秀才)可以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能参加更进一级的乡试,称为"录科"。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通常三年一试,考期通常在农历八月时举行,因此乡试又名"秋闱"。其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和进士出身的各部院官担任。

通过了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考取第一名的考生又称为"解元"。考中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乡试在第一年的秋天考试,考中举人的在第二年春天必须进京参与会试,也就是考进士。而参考的旅费由政府发给,称为"公车"。会试由礼部所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由於多在农历二、三月举行,所以又称"春闱"。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的主考官,会试的主考官,在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称主考官为大总裁,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

清朝新录取的贡士,在殿试之前还必须进行一次复试,复试结果,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於以后授予官职有很重要的关系。殿试在四月份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此外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明清两朝的殿试都只考策问一场,不考八股。出榜分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称为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殿试考中称为“甲榜”。按照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不再参加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朝元。举人考上进士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机会,但是举人还是有做官的机会的,很多举人也是走的这条路。当了举人的确就可以当官,只不过一般都是中下级官吏,比如教谕之类的学官,或者县丞、主薄之类的佐贰官。运气好的话,赶上吏部的大挑,还能外放个小县担任知县,著名的清官海瑞海就是由此迈入仕途的。

当然,极个别的举人也能混到通判、同知、甚至知府这样的地市级官员,但要是再往上就要看运气了。历史上,以举人身份出将入相的少之又少,海瑞能得到从一品太子太保的荣誉衔已经是举人中的凤毛麟角了。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另外一个特例就是左宗棠。左宗棠一辈子科举最好成绩是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中,他仅以“搜遗”的方式勉强考取道光50大寿恩科第十八名举人。最后却不断升迁,官至正一品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钦差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一等恪靖伯,二等恪靖侯,逝世追赠太傅,属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异数。

 
标签: 举人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
    12-08 和珅举人
  • “全真七子” 的师父王重阳竟曾是文武双举人
    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因其同名改编影视作品的精典而脍炙人口,而其中长春子丘处机也为广大《射雕》迷所熟悉。可是要说到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
  • 解密: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
    11-25 和珅举人
  • 晚清重臣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严复因何晋升缓慢 没有考上举人是最大障碍
    严复早年在天津水师学堂执教时,常抱怨晋升缓慢,他后来因翻译西书名满天下,一些学者便想当然地认为,严复满怀爱国激情和专业知识,只因没有巴结李鸿章,才落得怀才不遇的境地。严复之子严璩在《侯官严几道先生年谱》中称:“庚辰(1880),府君二十八岁
    09-26 清朝举人
  • 贪官和珅胸罗万卷 为什么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
    05-26 举人和珅
  • 贪官和珅胸罗万卷为何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上?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年”、“有为青年”,应该不是过誉的溢美之
    05-14 和珅举人
  • 村民家门口的坐垫石 竟刻“中式举人杨愈将”字
    将旗杆石进行清洗后,再洒上干石灰,镌刻在旗杆石上的“中式举人杨愈将”几个字便清晰地显现出来。武考成名旗杆石一度成村民坐垫石捐赠仪式后,杨年经等非常热心,在他们的指引下,孙广平、沈晨光等先后前往杨愈将故居、杨愈将出资兴建的杨氏宗祠、杨愈将及杨
    03-14 举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