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不喝上贡皇室的好茶六安茶?

   2020-09-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六安茶指的是产于寿州盛唐,也就是今天安徽六安一带的茗茶,其中以“小蚬春”最为出名。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出现了关于六安茶的记载。众所周知,我国名茶起源于贡茶,在唐代以前贡茶甚至不具备专门的茶名。所以将六安茶列为历史名茶,可谓是实至

六安茶指的是产于寿州盛唐,也就是今天安徽六安一带的茗茶,其中以“小蚬春”最为出名。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里,就出现了关于六安茶的记载。众所周知,我国名茶起源于贡茶,在唐代以前贡茶甚至不具备专门的茶名。所以将六安茶列为历史名茶,可谓是实至名归。

按理说这等上贡皇室的好茶,应该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家家户户争着买的抢手货。可偏偏荣华富贵的贾府里头,老太太史太君硬是不买它的帐。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事件回放一: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些。’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她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文中出现了两款名茶,其一是产于安徽省六安县的六安茶。六安茶区自古就是贡茶产地,唐代出“小蚬春”,宋代出龙芽,明代出皖西六安,到了清代则是六安瓜片。问题是六安瓜片创制于清末,在六安茶系里属于后起之秀。而《红楼梦》在乾隆中叶以后,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抄本日多,末叶时已经公开在庙市中抄买了。可见上文提到的六安茶,肯定不是现在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瓜片,而只能是六安茶系里的早期品种。

其二是“老君眉”,也就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银针茶,今天称为君山银针的。这货是黄茶中的珍品,全由精选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现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而得名。冲泡开了又形如长眉,所以也有称它作“老君眉”的。

这两款都是历代沿用作为贡品的名茶,真要PK起来,论资历算是势均力敌。那为啥贾府老太太厚此薄彼,只爱老君眉没商量呢?莫非真像贾赦老爹中秋笑话里说的,老太太的心偏到胳肢窝底下去了不成?

自然不是那么回事,问题可能还是出在个“味”字上。品茗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好比青山绿水那样的绿茶,瞧着是芽片嫩绿,色泽清亮,一眼看去犹如清风过耳,美得赏心悦目,可一入口酸苦得不行,而且毫无回甘余地,只配给商家拿去做养眼的招牌。

六安茶也属于炒青绿茶类,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中写到: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可见它的苦是全地球人都知道的。后期出现的六安瓜片或许正是因此而改进了制作工艺,使得口感变为鲜醇回甘。

六安瓜片(图片源自网络)

相比之下,“老君眉”也就是君山银针,在茶汤味道上显然力压了对方不止一个头。它的原料幼嫩而做工精细,黄茶特有的焖黄工序令茶叶苦涩味儿减弱,香气更加清鲜,滋味更加甜醇。这样的口感,自然是比入口偏苦的六安茶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了。

除了茶汤本身味道以外,不晓得大家有无留意到,妙玉尽管身为女道士,可她对老太太的口味嗜好是相当地了解。贾母只是略微坐坐,随机要求讨杯茶吃,她就能立刻捧上一钟“老君眉”来。看来面对贾府名义上的最高主宰者,即便是出家人也未能免俗,照样得事先摸清底细,才好把马屁拍得不着痕迹。那么,贾母的个人口味又是什么呢?

事件回放二: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宝姐姐揣度得一点不差。老年人本来就因为机体各脏器老化,容易导致新陈代谢低下、气血耗损虚少、牙齿动摇脱落、耳聋眼花健忘失眠,以及消化能力减弱等症状。何况贾母这般养尊处优的老人家,自然比不得刘姥姥那样的庄户人家日常操劳,到老来身子骨反而硬朗。从游园完了被风吹病,王太医建议调养以注重保暖和饮食清淡为主。看来,这位老太太显然消化系统有点问题,胃动力欠强劲。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茶的药性普遍微寒,偏于平、凉。细分下来绿茶性偏凉,对肠胃的刺激较大,加上咖啡碱和茶碱含量较多,容易刺激神经。而黄茶属于沤茶,在沤发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有助脾胃,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肥胖等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所以从日常茶饮保健的角度来说,清热消暑可以选择绿茶,想促进消化还是选择黄茶、或不伤身体的普洱茶较好。

古人对于茶类的分别是早有研究,像明代流行的点盏茶就灵活运用了六安茶的特性,并且加入多种辅佐食材调剂口感。《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中,潘金莲招待西门庆的那盏茶,其中就有六安茶。

“妇人从新用纤手抹盏边水渍,点了一盏:浓浓艳艳芝麻、盐、笋、栗子、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掇卤、六安雀舌芽茶。西门庆刚呷了一口,美味香甜,满口欣喜。”

这里所说的“六安雀舌”是香片的一种,过去天津人士最为欢迎。潘金莲点的这盏茶如果撇去了六安雀舌,就变成昔日华北流行的甜茶,又称为面茶,是冬日进补的妙品。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贾母之所以舍六安茶而取老君眉,并不仅只是基于口感方面的考虑,也是依据自身具体健康情况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事件回放三:

“且说贾母两日高兴,略吃多了些,这晚有些不受用,第二天便觉着胸口饱闷。……自此贾母两日不进饮食,胸口仍是结闷,觉得头晕目眩、咳嗽。不多一时,大夫来诊了脉,说是有年纪的人停了些饮食,感冒些风寒,略消导发散些就好了。……哪知贾母这一病日重一日,延医调治不效,以后又添腹泻。”

——第一百零九回“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中医理论向来是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分析论断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脾脏属土,贾母的肠胃消化能力素来乏弱,可见是命里缺土。土最怕木来克,肝脏就属木,木又能生火,因此请来瞧症的大夫有的就断她是“气恼所致”。贾母自己则判断为胸膈闷饱,后来又增添了腹泻症状,显然体内的整个消化系统已经紊乱到濒临罢工阶段了。到了临终时刻,贾母几乎已经无法起身,得靠喝了两口茶才觉得心里好些,有气力强撑着交待遗言。

从推开了邢夫人进的一杯参汤,只索要茶水喝这点来看,贾母自己也晓得自身状况就出在了体内火气过旺上。虽然火能生土,可火多了土就燥。像贾母这种饿土型的命格,难怪平日里时常要以茶饮、奶类和冰糖燕窝粥作为滋补养生的食料方法。人参性偏热,适宜给气虚、阳虚体质的人服用。书中贾母直到最后关头也没有进用参汤,显然和拒绝饮用六安茶一样,是根据身体情况作出的相应选择。

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纵使是乐于合众的君子,也无法否认每个人独特的差异性。在西方也有句类似谚语:“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也同样是在阐述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对应到饮茶方面,重点不在于六安茶或老君眉究竟哪样才更好更上品,而在于什么样的人适合饮用什么样的茶。药茶败火、红茶暖胃、乌龙茶瘦身、花草茶清肺……用得好都能对人体大有裨益。

可若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跟风乱饮一气,难免就会生出百病。有人喝茶喝出了胃病、贫血,还有人因此罹患肾结石。这些都不依循茶理,违背了茶道的本意。

啜饮一盏清茗,不仅是品茶香,也不仅是评水味,更重要的是对于自身抱持的那一份审视、观照和了解。和自己最“麻吉”的茶,才是你的贴心良药。

 
标签: 贾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一种不显山露水的睿智,既能慈祥,又能犀利,既能见泰山,又能见毫厘,任荣国府里有各色人等花样百出,她都能稳稳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唯独有一件事,贾母办得非常不明白,那就是黛玉的婚姻大事。明明宝黛姻缘已经呼之欲出,连凤姐的小厮
  • 薛宝钗为讨好王夫人 竟耻笑贾母连这句话都敢说
    王夫人是中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故事主角贾宝玉和十二钗之一的皇妃贾元春之母,贾政之妻,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性格上外表和善,内心毒辣。王夫人有时候也确实是菩萨心肠,王熙凤久病难愈,她急得不得了,一听说要人参入药,她
  • 红楼梦中的贾母为什么最后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很关注,那就是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认为《红楼梦》是两个版本的专家的观点是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着人的观点。而且贾母选择宝钗从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毕竟黛玉与她关系更
  • 红楼新解 贾母为何力主“宝黛”结合?
    宝玉和黛玉,应该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本应该被祝福的一对却经历了很多坎坷。在全书之中大家都反对他俩的结合。但是有一个人是非常支持他们的,这个人就是贾母。那么贾母为什么主张“宝黛”的婚事呢?贾宝玉身为贾府中比较受重视的孙子,从小是在脂粉堆
    12-15 贾母
  • 贾母为什么如此喜欢薛宝琴?薛宝琴到底好在哪里
    薛宝琴,宝钗之从妹,都中梅翰林的未过门儿媳。她从《红楼梦》卷四十九一出场,便大受青睐。尤其是贾老太君的厚爱。如何见得?让我们把书翻到卷四十九,“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的,已经逼着咱们太太认了干女孩儿。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
  • 贾母为何弃黛择钗 贾母为何最终选择了宝钗?
    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很关注,那就是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认为《红楼梦》是两个版本的专家的观点是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著人的观点。而且贾母选择宝钗从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毕竟黛玉与她关系更
  • 贾赦为何要娶鸳鸯 贾母为为何不同意贾赦娶鸳鸯
    贾赦为什么要娶鸳鸯?许多人(包括红学家)都以为,贾赦娶鸳鸯,无非想老牛吃嫩草,不值一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须知,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袭荣国公世职,是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大少爷。另外,从貌美如花的迎春和风流倜傥的贾琏身上,也可以看出贾赦是
    12-03 贾母贾赦
  • 红楼梦中贾母的原型是谁?
    贾母是宁、荣二府中最高的家长,人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中,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生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和贾敏一个女儿
  • 红楼梦贾母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贾母?
    红楼梦贾母是怎样的人?如何评价贾母?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娘家兄弟的孙女。首先,贾母有大慈悲心肠。在小说
  • 红楼梦中林如海为何要把林黛玉让贾母抚养?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林如海只有这一个女儿,而且又不打算续弦,按照常理父女正该相依为命,但林如海竟然把黛玉送到贾府,而且他是想一劳永逸地把黛玉托付给贾母的。林如海有权有势有学问,完全可以给女儿提供优厚的成长教育,但他却没有承担做父亲的责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