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时贾赦和贾政为何不见林黛玉?

   2020-04-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赦、贾政两位身为至亲舅父却都托辞不见,很多人都指责贾府势利,瞧不起黛玉这个孤女;并举出薛家为例,说贾家对薛家的迎接有多热络重视,可见趋炎附势,厚此薄彼。这指责貌似正直,实则太有点小家子气,把赦、政等人看作周瑞、林之孝一般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赦、贾政两位身为至亲舅父却都托辞不见,很多人都指责贾府势利,瞧不起黛玉这个孤女;并举出薛家为例,说贾家对薛家的迎接有多热络重视,可见趋炎附势,厚此薄彼。

这指责貌似正直,实则太有点小家子气,把赦、政等人看作周瑞、林之孝一般见识了。

书中说,黛玉进京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黛玉。”可见并无冷淡之意。而且进府之时,贾母与邢、王二夫人都一早等在堂上,连丫环见了黛玉来都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抢着回话“林姑娘到了。”可见贾母等待之殷。

黛玉进来,贾母搂着“心肝儿肉”的大哭绝非做作,是一位老祖母想念外孙女儿的最正常反应。而贾府里的人都是看着贾母眼睛眉毛行事的,贾母如此看重黛玉,贾赦、贾政两个做儿子的又怎么会慢怠她呢?

即便从贾政对贾雨村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端倪。

“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

说句不恭的话:打狗还得看主人。贾政对贾雨村如此厚待,全是看在林如海面上,爱屋及乌——“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贾政因看重妹丈,对其雇佣的家庭教师都这样礼遇,且“即忙请入相会”,又怎么会对外甥女儿刻薄冷淡、故意不见呢?

更何况,那林家五代列侯,林如海探花出身,又是钦定的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虽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官衔比贾政高不说,还是个钦差,还轮不到贾赦、贾政瞧他不起呢。

那么贾赦、贾政到底为什么不见黛玉呢?

其实,为的是个“礼”字。

钟鼎之家行的是孔孟之道,在《孟子》语录里,连“嫂溺,援之以手”这样显而易见的事都要拿出来讨论到底合不合礼法,还要圣贤孟子来拿主意,并特地解释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嫂子掉水里快淹死了,小叔子出手救她,是权宜之计。

换言之,要是没到生死关头的大事,那么“男女授受不亲”就还是天条。

古时大富之家,贵公子拜会朋友,先得拜会对方母亲、妻子,但只是口里说着拜见,人却往往只到对方阁楼下行礼即回,并不须真的见面。《水浒传》里武松见潘金莲,一是因为武大郎家宅狭窄,小户人家,无处回避,讲不起这些礼法;二则也是金莲不尊重,本来见过之后就该躲了去,她却存了心思要勾引小叔子。

但那林黛玉是写“敏”字都要减一笔的闺秀,深谙礼法,却必会是另一番行事了。这在曹雪芹的年代原是常识,所以作者只是以白描手法平平写来,并不需额外加注解;但是在清朝小说《歧路灯》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段旁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件事。

书中说谭绍闻往堂兄谭绍衣府上拜访,提出要与嫂嫂请安。谭绍衣道:

“吾弟差矣。咱家南边祖训:从来男女虽至戚不得过通音问。姻亲往来庆贺,男客相见极为款洽,而于内眷,不过说‘禀某太太安’而已。内边不过使奉茶小厮禀道‘不敢当’,尊行辈,添上‘谢问’二字。虽叔嫂亦不过如此。从未有称姨叫妗,小叔外甥,穿堂入舍者。”

这便是大家之风了。

同样的,黛玉进贾府时,依礼先随邢夫人去拜见贾赦,行“禀安”之礼;但贾赦命人传话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倒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是为“谢问”。黛玉站着听过,告辞回去,又要去拜见贾政。先是等在东耳房里,王夫人却命人传话说“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只得往正房里来。来了后,王夫人才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就此全了礼。

这些场景闲闲道来,就像今人写小说,两人见面问句“吃了吗?”原是国人从前最常见的问候语,虽然在今天已经不大听到了,可若谁写了这情节,也不会故意解释说:我其实并不关心他是不是真的吃了,只不过礼貌上这样问一句而已,是个俗礼儿。

当然贾政去斋戒也可能是实情,因为下文接着说到宝玉:“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宝玉这时候才七八岁,不会是独自出门,很可能父子俩是一道去的。

但是黛玉去拜见时,并没有直接进正房,而是先在东耳房等候,就是因为并不知道贾政不在家,所以要先侧室问礼;倘若贾政在正房,那也一定会说“身上不好,暂且不忍相见”的。如今贾政不在家,所以王夫人会让人请林黛玉进来,而这时候黛玉仍然不知道贾政在不在,所以书中用了一句“只得往正房里来”,是有点无奈的意思;结果进来了,王夫人才说出贾政不在家的话,黛玉也才放下心来。

有不满意贾政王夫人者,曾撰文说从这段明显看出王夫人对黛玉不好,明知道贾政不在家,还让她跑来跑去,等在耳房里,显然是有意冷落——这也是多心了。黛玉进府时才六岁,王夫人再城府深沉,也不会费这么大周章去给一个小姑娘脸色瞧,更何况这小姑娘还刚刚进府,这下马威也行得太早了点吧。

 
标签: 林黛玉 贾赦 贾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真有林黛玉其人吗 历史上林黛玉真有其人吗
    历史上真有林黛玉其人吗 历史上林黛玉真有其人
    1、历史上是没林黛玉的。 2、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 3、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
  • 红楼梦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红楼梦林黛玉简介: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
  • 是什么让林黛玉的眼泪越来越少?黛玉成长记
    许多人表示不喜欢林黛玉,“小心眼,哭哭啼啼的”。说这话的人,有的没看过《红楼梦》,不过是人云亦云,有的看过《红楼梦》,只是少了点耐心。他们没有耐心去体会一个少女的成长,才看个开头就下个定论,然后便转身走开了。我为他们感到可惜。林黛玉,曹公最
    12-29 林黛玉
  • 两大美女林黛玉与薛宝钗比较 钗黛二人有什么异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角,她本来的真身前世是受了神瑛侍者灌溉的绛珠仙草,所以这辈子注定和贾宝玉要有所牵扯,同时林黛玉也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相貌长得非常精致美丽,但是性格柔弱,并且多愁善感,另外还非常的有才,所做的诗中都带着
  • 林黛玉为何住贾府 林黛玉家庞大家产被贾府侵吞
    玉、黛玉的爱情故事深入人心。可是,谁关心过黛玉的经济问题?连黛玉唯一的贴心人宝玉也是浑浑噩噩,他也不会帮着去打听黛玉的家产到底去了哪里。林黛玉的理财能力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背景就是贾府经济在走下坡路。如果不去了解经济问题,就没办法对人物作出
    12-29 林黛玉
  • 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红楼梦》里的贾母,有一种不显山露水的睿智,既能慈祥,又能犀利,既能见泰山,又能见毫厘,任荣国府里有各色人等花样百出,她都能稳稳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唯独有一件事,贾母办得非常不明白,那就是黛玉的婚姻大事。明明宝黛姻缘已经呼之欲出,连凤姐的小厮
  •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前世今生二玉的关系,原本是两条线相交织。一条在甄士隐梦中,一条在贾雨村言里。一个在离恨天,一个在大荒山。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前世的两条线,相遇在今生,相遇而不相交。外知己而内茫然。彼此目标一致,知音不知心
  • 揭秘林黛玉临终时的遗言 透露出其最真实的死因
    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直接跳到最后一天吧。摁快进键,找到第九十七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瞧,别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的临终遗言有两句,是先后分开说的。前
    12-22 林黛玉
  • 林黛玉为何完败于薛宝钗 薛宝钗有何过人之处
    她虽然深得贾母的百般宠爱,但在贾府里她始终有“寄人篱下”的孤独感,贾家再好,终究这里没有自己的父亲母亲。更何况,贾府上下,都生就一双双势利眼,骨子里就清高孤傲的她更能体会其中的酸楚。王夫人的刻板冷漠,薛姨妈的虚与委蛇,王熙凤的见风使舵,贾政
  • 贾宝玉为何至死难忘林黛玉?
    开卷《红楼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神话的叙述:女娲补天时留下一快石头未用。天长地久,石头修成人形,名为神瑛侍者。侍者常在灵河岸行走,见河岸边有一株绛珠仙草,逐日以甘露灌溉。仙草幻化,为一女体,她心思想,既得神瑛侍者甘露之恩,若下世为人,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