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2020-08-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

范镇,字景仁,四川成都华阳人。在他年少时,被太守薛奎赏识,得意进京。不久高中状元,步入仕途。因为他正直敢言和政绩卓越,被升至知谏院。当时因为宋仁宗没有子嗣,迟迟不肯立太子。为了这事,范镇多次给皇帝上奏,让他尽快确立太子的人选。他不怕得罪皇帝,先后上书十九次,待命百日,连头发和胡须都白了。

之后范镇在政治上拥护司马光的新法,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因此得罪了王安石,被贬。公元1087年,范镇病逝,谥号忠文。综上所见,范镇和范仲淹虽然同朝为官,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深,更没有什么亲属关系。

早年和薛奎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聘为幕宾。之后薛奎入朝,把范镇也一起带到了京城。到了京城,范镇的文章马上就得到了当时京城的名士的赞赏。不久,他就中了进士,任主薄。因为才能出众和正直的性格,被升到了知谏院当起居舍人。

宋仁宗皇帝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他一心渴望有个亲儿子来继承他的江山,但是总不能如愿。所以大臣们都非常担心,想让皇帝尽快确立储君的人选。然而,这件事牵涉很广,谁也不敢率先提出来。只有范镇,为了立储君的事三次面见皇帝,十九次上书,据理力争,为此头发和胡须都白了。最终在和韩琦等人的努力下,宋仁宗才确立了养子赵曙为太子。

后来,王安石推行新法,造成了宋王朝民不聊生的状况。范镇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又五次上奏反对。使得王安石十分生气,亲笔写奏章反驳。范镇见自己斗不过王安石,就主动请退。请退后,范镇游历山水,怡然自得。先后下长江,到荆襄,由此写成了三百多首山水诗。直到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位,王安石新法被废,重新启用旧臣。范镇也因此被启用,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快要八十岁了,婉拒了皇帝,没有去就职。宋哲宗并没因此甘心,又改授他为蜀郡公,这才让他勉强去就职。公元1087年,范镇忽然得了重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死后,赐谥号忠文。

范镇和范仲淹两人都北宋时期的名臣,而且还是名震一时的文学家,最主要的是,两个人都姓范。但是,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甚至连师徒、朋友关系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同僚关系。范仲淹,字希文,在公元1015年中进士,和韩琦、狄青等名人生活在同一时期。

当时正值北宋和西夏交战,夏景宗李元昊连年对北宋用兵,而北宋却连连战败,对此一筹莫展。在公元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到西夏,和韩琦一起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在他守卫西夏的时期,多次挫败李元昊进攻大宋在西北防线的阴谋,并采取“屯田”制,和西夏打起了持久战,让西夏占不到丝毫便宜。终于在庆历年间,穷兵黩武的西夏迫不得已向大宋求和。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调回京城,任参知政事。他积极主张推行新政,实行改革。公元1045年,新政改革失败,范仲淹被贬。1052年,范仲淹病重。这时他却被任命为颖州知州,他带病上任。结果走到半路就病逝了。

 
标签: 范仲淹 王安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范仲淹什么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
    范仲淹什么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
    1、范仲淹是北宋人。2、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3、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
  • 范仲淹曾任杭州太守 用现代经济学化解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
    12-30 范仲淹
  • 为什么范仲淹会被称为中国气节第一人诸?
    断齑画粥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
    12-28 范仲淹
  • 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 皇室家族势力的制约
    范仲淹在宋真宗时代进士及第,开始为官生涯。宋真宗也许因为自己的登基过程比较惊险,因此,当了皇帝之后,经常私心膨胀,以图彰显自己的地位,例如他过于信佛信道,伪造“天书”,大搞封禅等。大致说来,中国历史上凡是过于信佛信道的皇帝,都不能算一个好皇
    12-27 范仲淹
  • 揭秘范仲淹为何在刘娥太后执政时期多受打击
    范仲淹进入仕途后,奋不顾身,敢说敢为。由于他敢于上书言别人之不敢言,不免开罪于皇帝或皇太后。他一生四进四退。前三次被贬,每次出京,都有同僚、亲友、宾客相送。相送的人们对于范仲淹的被贬,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赞扬,认为他的被贬是一种光荣,而且
  • 揭秘贤臣范仲淹家族能经历八百年而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每餐吃一块,过这样贫困的生活。到以后范仲
    12-09 范仲淹
  • 宋朝史上范仲淹在军事上有何特别建树?
    范仲淹虽为一代文士,却从小就喜欢谈论军事。宋朝时,西北党项族对宋是时附时反。到了该族首领元昊掌权时,他就不再甘心臣服于大宋王朝了。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元昊起兵造反。范仲淹再次被召入朝,恢复了他以前担任过的天章阁待制。若仅只是天章阁待
  • 宋朝诗人范仲淹经济头脑 曾化解两次经济危机
    提起范仲淹,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
  • 宋朝史上究竟是谁在向北宋名臣范仲淹泼粪?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夏恢复了和谈,危如卵翼的西北局势得以转危
  • 范仲淹经济头脑 曾用用现代经济学理念化解危机
    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在那个时代,就懂得通过拉动内需这样的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十分前卫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
    11-12 范仲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