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晚清名臣 左宗棠为什么搞不过李鸿章?

   2020-09-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晚清时代,左宗棠、李鸿章可谓一时瑜亮。左宗棠起家于太平天国动乱时期,从浙东杀入,收复杭州,克定湖州,南下追击太平余部,在闽南彻底剿清洪杨之乱。接着挥师西北,克定新疆,西北重入中央管辖。如此大功劳,仅仅封了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呢?拿下苏州,剿杀

晚清时代,左宗棠、李鸿章可谓一时瑜亮。左宗棠起家于太平天国动乱时期,从浙东杀入,收复杭州,克定湖州,南下追击太平余部,在闽南彻底剿清洪杨之乱。接着挥师西北,克定新疆,西北重入中央管辖。如此大功劳,仅仅封了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呢?拿下苏州,剿杀太平军,后又平定二十年的捻乱,封了一等肃毅侯。

时过境迁,却是淮军成为清政府的武装支柱,在甲午战争之前,整整15年间,李鸿章的私人武装保卫了整个中国华北、东北、长江沿岸。李鸿章也是青云直上,天字第一号大臣!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在京城主政仅仅半年,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走人,放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离开权力中心。政治人物离开了政治中心,就是流放!在1885年最终悲愤逝去。左宗棠原来拥有一支号称“楚军”的军队也渐渐消失在了历史当中,和淮军比,更是天上地下。

功绩上,左宗棠毫不输给李鸿章, 更是压了一筹。可是在后世影响上,左宗棠在这场斗争中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那一刻,前景是多么美好,为什么会败给李鸿章呢?下面,从军权、人事权、财权三方面略作分析。

军权

左宗棠自己曾今指着自己的口袋说,可惜我口袋里没有抚都之才。左宗棠虽然刚出山时募集了五千楚军,是江忠源的余部,后来也一直没有扩张。所以当曾国藩把刘松山的松自营送给左宗棠的时候,左宗棠感激涕零,说这是“嫁女儿啊!”。只是在打金积堡的时候,刘松山阵亡,刘锦堂接任。后来“湖湘子弟漫天山”,左宗棠进了中央,军队和左宗棠就分离了。

李鸿章不一样,李鸿章自从发家后,军队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掌控。借着上海海关的税和安徽老家的地方团练,李鸿章从一个普通的曾国藩幕僚,一跃成为手握5万重兵的大将!随着湘军裁汰,淮军成为中国的唯一可依靠的军事力量,平捻军后淮军的部署就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事实上的国防力量。后来的袁世凯新军,也是从淮军蜕变出来的。李鸿章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军队,牢牢抓住了军权。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12-31 李鸿章
  •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12-30 李鸿章
  •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12-29 李鸿章
  •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12-26 李鸿章
  •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12-25 李鸿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