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驾崩 慈禧太后为何力挺光绪当皇帝

   2020-02-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拿今天的标准来看,不算深夜,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里,这时的中国人大多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养心殿西暖阁却点着明晃晃的蜡烛,王公大臣济

同治皇帝驾崩仅仅两个小时,事关清朝国运的紧急会议就在养心殿西暖阁按时召开了。

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了,拿今天的标准来看,不算深夜,但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里,这时的中国人大多已经进入了梦乡。然而,养心殿西暖阁却点着明晃晃的蜡烛,王公大臣济济一堂,室内一切色彩鲜艳的器物均被移走或遮盖,所有人一律一身重孝,一脸哀戚。然而,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在翻江倒海,都在苦思冥想着一个问题:到底谁会是皇位继承人呢?

两宫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啜泣着走进西暖阁,皇太后当然不用穿孝,但国有大丧,也卸去首饰,不染铅华,一人一身黑色棉袍。两宫太后坐到宝座上,当初垂帘听政时候的那面半透明的帘子也顾不上挂了。慈安哭得神情恍惚,慈禧抹了把眼泪,露出炯炯目光,扫视着跪在脚下的群臣。

择立新君,是家事更是国事,所以,这五类人中,近支宗室和军机大臣均有发言权;如果出现骑虎难下的争执,远支宗室也有居中调和的机会。比较而言,内务府官员是皇家的奴才,只是负责决策的落实执行;至于上书房的师傅被请到这个场合,是皇家尊师的表示,师傅们纯属列席旁听,没有发言权。

据罗惇曧的《德宗承统私记》记载,首先有人请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伦两位人选。还没等慈禧表态,心直口快的惇亲王奕就抢着发言反对,他说了四个字:“疏属不可”。就是说溥侃、溥伦血脉疏远不能继位。奕的失礼反而给慈禧提供了个“台阶”,慈禧不失时机地表示首肯,说:“溥字辈无当立者。”

慈禧话音刚落,人群一阵骚动。确实像慈禧说的那样,溥字辈里面没有很合适的人选,但是,如果不立溥字辈的人为帝,自然只能从同治皇帝的平辈——载字辈里面选择了,要是这样的话,清朝的皇帝系不仅将改为“兄终弟及”,而且将由“从兄弟”——叔伯兄弟继承皇位,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思路。按这一思路设想一下的话,可供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都有儿子可供选择。其中恭亲王的儿子载澂已经成年,年纪跟同治皇帝差不多,爵位是贝勒;醇亲王的儿子载湉年仅四岁,前几天同治皇帝病重,搞了一次加恩亲贵的“冲喜”活动,载湉得了个公爵,是辅国公,还没办正式的册封手续。

对于这次会议的具体情况,清官方没有记载,一些野史虽不乏附会,但多为猜测之词,比较而言,最权威的记载是《翁同龢日记》。翁同龢作为皇室教师列席会议,冷眼旁观,把会议情况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后来,台湾学者高阳先生评价这一记载是“有不尽,无不实”,也就是说,翁同龢没有记全,但记下来的内容没有不真实的。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此时军机大臣跟慈禧太后发生了争执。请注意日记中的这样一句话:“(慈禧说)此后垂帘如何?枢臣中有言,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

这句话怎么就能看出争执呢?慈禧提出要垂帘听政,而太后垂帘的前提是皇帝幼小,可见,慈禧要立小皇帝。

相反,枢臣——军机大臣请立贤者。显然,贤者一定是长者,因为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来说,不能用“贤”与“不贤”来评价,可见,军机大臣不同意立小皇帝。这就是中国政治的表达方式,双方均未直说,但彼此全听得懂。当然,考虑到慈禧太后的权力欲,军机大臣也跟她讨价还价,表示虽然建议立个年纪稍大的皇帝,但依然请她垂帘听政。

在此,军机大臣的用意可能是为奕的儿子载澂争取机会,因为奕是权倾朝野的人物,是军机处的领导者,军机大臣均为奕的亲信。但作为政治对手,慈禧对他早有戒心,肯定不愿意由奕的儿子继承皇位;更何况载澂是个不争气到家的纨绔子弟,欺男霸女的龌龊事儿没少干,因为霸占了一个有夫之妇,被关进了宗人府的大牢,要不是慈禧网开一面,估计现在还在牢里押着呢。同治皇帝微服出宫,寻花问柳,载澂就是“领路人”之一,这样的人怎能入承大统,做万民仰视的皇帝?但军机大臣振振有词地强调,国家多事,有赖长君。面对这种情况,慈禧如何说服众人,扭转乾坤呢?

人们不得不佩服慈禧的机警善辩。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禧没有纠缠载澂是否适合做继承人,而是话锋一转,沉痛地说:“文宗(笔者按:咸丰帝)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这一句话说得军机大臣哑口无言。

 
标签: 慈禧 光绪 同治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慈禧太后秘史 慈禧太后秘史有哪些
    1、慈禧17岁入宫,被封兰贵人,颇得咸丰皇帝宠爱,次年就晋懿嫔,4年后生下一子以后的同治帝,晋懿妃,再次年受封懿贵妃,此时的慈禧已经有与孝贞显皇后分庭抗礼的实力。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5岁的同治继位,慈禧改称圣母皇太后。她联合了孝贞显皇
  •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简介
    慈禧太后是哪清朝哪位皇帝的母亲 慈禧太后个人
    1、慈禧太后是清朝同治帝的母亲。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3、慈禧太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
  •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慈禧墓被盗全过程 慈禧墓被盗是在哪年谁指使的
    1、1928年6月,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二次北伐”。2、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剿抚,路途中,孙殿英见到了许多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在盗运,各种小强盗小百姓推着的木料小车激发了孙殿英的灵感。3、接着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袁世凯献媚慈禧 看李莲英脚“见机行事”
    袁世凯每次见到慈禧太后,都吓得不敢正视主子一眼。私下里,他请教李莲英:在老佛爷面前,目光究竟往哪儿看?李莲英告诉他:“以后,你就看我的脚得了!”袁世凯有点莫名其妙:“看您的脚?”“没错,就看我的脚!”李莲英接着说,“在老佛爷面前,你就低头盯
  • 慈禧墓尸身挨刀被扔棺外 罪魁祸首竟是她自己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无冕女皇,把持了皇权长达四十七年。最为最高掌权人的慈禧,一生之中极其奢靡。而她也把她的这种奢侈带到了她的陵寝,慈禧陵于同治十二年动工,共花费白银227万两,耗时六年建成。但是光绪二十一年
    12-31 慈禧
  •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 晚清最后十年 庚子之变的惨痛慈禧太后开始新政
    1901年,也就是中国农历的辛丑年。这一年,如果按照西历的话,应该是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听起来颇有万事待兴、朝气蓬勃之气象。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年却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就在前一年的夏天,由于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慈禧太后也只好带着光
  • 慈禧秘史 厚爱溥仪一家 指定溥仪接班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代皇帝”。关于溥仪怎么上位,历史有很多评论,但是溥仪是慈禧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那么慈禧与溥仪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到慈禧对溥仪家族的厚爱。溥仪父亲
    12-31 溥仪慈禧
  • 慈禧太后靠选秀发家竟主宰大清朝长达一甲子
    过去的选秀跟现在社会的选美差不多,也是经过海选、初赛、复赛等层层关卡,最后被选为秀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佳丽如云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在后宫,众多的嫔妃中得到皇帝的宠幸。除了美貌之外,她洞悉隐性,工于心计,有着一般男人所没有的帝王素质
    12-31 清朝慈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