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唐宣宗问 我的江山能坐多少年?

   2020-08-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唐宣宗问我的江山能坐多少年?唐宣宗李忱,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的故事。这简历够详细的啊。唐宣宗三十七岁才当了皇帝,当皇帝之前被唐武宗屡次暗杀,但是都逃过一劫

唐宣宗问我的江山能坐多少年?

唐宣宗李忱,唐宪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皇帝的故事。

这简历够详细的啊。

唐宣宗三十七岁才当了皇帝,当皇帝之前被唐武宗屡次暗杀,但是都逃过一劫。他外表看起来很傻,不爱说话,看人眼珠子不转,偶尔间或一拢,让人觉着他是个活物。因此宫中人们都以为他是个傻子。十岁那年生了病,发高烧,烧的全身放光,以至于说胡话,坐在那里就如皇帝登基。奶妈报告了唐穆宗,唐穆宗亲自探望,拍着唐宣宗的背说,这不是发了神经病,这是咱家的一个活宝。

十余岁时,遇重疾沈缀,忽有光辉烛身,蹶然而兴,正身拱揖,如对臣僚。乳媪以为心疾。穆宗视之,扶背曰:"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

长大之后,他就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唐文宗和唐武宗每次请人吃饭,都要逗他说话,不说不行,给大家增添很多笑料。可是没有他,大家也就这么过。

但是唐武宗病重,让他监国,他干起工作来有条不紊,英明果断,大家才发现他并不如表面上看的那么傻。

唐宣宗即位,马上把宫里给唐武宗炼药的十多个道士杀了,停止了毁弃佛教寺庙。因为他以前在民间流浪时,曾经当过和尚,受到过一位名叫悟空的和尚帮助,所以对佛教很有感情。不仅如此,他还下令,以前被废弃的寺庙马上在短时间内恢复起来,还俗的和尚可以再次出家。

唐武宗时期是要求罢黜百教,独尊道教的。照说老子和如来也没结下什么梁子,为啥斗争这么激烈。老子和孔子结了梁子倒是有的,可是儒家道家反而处的很好。

大唐有一种信用机构,名叫义仓,里面存着粮食,如果遇到灾年,就要打开义仓,把仓库里的粮食借贷给农民耕种,到了秋收连本带利一还。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最后真正需要种子的贫民得不到雪中送炭,而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却锦上添花。唐宣宗下令,每年的义仓都要派人详细核查,义仓里的粮食确保贫下农到位,富农不给。

敕:"常平义仓斛斗,每年检勘,实水旱灾处,录事参军先勘人户多少,支给先贫下户,富户不在支给之限。"

还有选举作弊事。其童子近日诸道所荐送者,多年齿已过,伪称童子,考其所业,又是常流。起今日后,望今天下州府荐送童子,并须实年十一、十二已下,仍须精熟一经,问皆全通,兼自能书写者。如违制条,本道长吏亦议惩法。

本来国家需要十二岁以下的优秀小学毕业生入京深造培养,没想到弄了一些初中都毕业了的十七八岁青年冒充小学生,还是一帮庸才。

唐宣宗晚年中了风毒,风毒指与所居处潮湿低下有关的致病因素。唐宣宗早年受到唐武宗迫害,曾以游方僧人的身份流浪江湖,风餐露宿,生活条件恶劣,估计晚年的此病与他早年经历坎坷有关系。

于是下诏去罗浮山请一位轩辕先生前来治病。诏曰:"朕以万机事繁,躬亲庶务,访闻罗浮山处士轩辕集,善能摄生,年龄亦寿,乃遣使迎之,或冀有少保理也。朕每观前史,见秦皇、汉武为方士所惑,常以之为诫。卿等位当论列,职在谏司,阅示来章,深纳诚意。"仍谓崔慎由曰:"为吾言于谏官,虽少翁、栾大复生,不能相惑。如闻轩辕生高士,欲与之一言耳。"

我不是秦始皇,也不是汉武帝,我不信那些长生不老之术,我就是想见见轩辕先生,说句话,没有别的意思。我没有再活五百年的痴心妄想。

罗浮山人轩辕集至京师,上召入禁中,谓曰:"先生遐寿而长生可致乎?"曰:"彻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周给,自然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何必别求长生也。"留之月余,坚求还山。

轩辕集到了京师,唐宣宗问他,你能活这么大岁数有啥秘诀吗。轩辕先生说,不好色,不贪吃,没有高兴悲伤,喜欢施舍于人,这样就能长寿。别的秘诀没有。

其伎术诡异之道,未尝措言。集亦有道之士也。

唐宣宗不问,他也不说。孙悟空就会筋斗云,你让他看相算卦,他也会,就是不给算。

临行唐宣宗说,先生你再住上一年,我在罗浮山给你建造一座道馆,让你好好修炼。但是轩辕先生不留,坚决要走。唐宣宗就问,那您说国家会有灾难吗。我的江山还能坐多少年?轩辕先生提笔写了四十二字,但是十字却上挑。原来是十四年。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不要把十四当成四十,也不要把四十当成十四。

上曰:"先生少留一年,候于罗浮山别创一道馆。"集无留意,上曰:"先生舍我亟去,国有灾乎?朕有天下,竟得几年?"集取笔写"四十"字,而十字挑上,乃十四年也。兴替有数,其若是乎!

大中十四年八月七日,唐宣宗崩于大明宫,圣寿五十。群臣上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

史臣曰: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献文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十余年间,颂声载路。衣浣濯之衣,常膳不过数器,岁或小饥,忧形于色。虽左右近习,未尝见怠惰之容。与群臣言,俨然煦接,如待宾僚,或有所陈闻,虚襟听纳。宫人有疾,医视之,既瘳,即袖金赐之,诫曰:"勿令敕使知,谓予私于侍者。"其恭俭好善如此。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

这是一位勤俭节约的好皇帝,由于少年多历磨难,所以能够感悟到民间疾苦。宫女生了病,自己掏钱给宫女买补品吃,还不让她外传。工作勤奋刻苦,即使身边的侍卫人员,也没有见过他懒惰懈怠的时候。礼贤下士,虚心纳谏。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也不过如此。只是由于流传的资料太少,不能把他的好全部写出来。

 
标签: 明君 唐宣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朱祁镇的儿子是明君吗 朱祁镇的孩子是好皇帝吗
    朱祁镇的儿子是明君吗 朱祁镇的孩子是好皇帝吗
    1、儿子朱见深和孙子朱佑樘都是非常有作为的明君,在这两父子的努力下,将朱祁镇留下的烂摊子收拾掉了,生生为大明王朝续了一百多年的命。2、朱祁镇宠信奸佞,搞得朝政黑暗,奸臣当道。最无语的是,他还为差点害死自己的王振平反,生生将一个祸国殃民的贼人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唐太宗真是一代明君吗?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在书本上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着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
    12-31 唐太宗
  • 一代明君李世民竟也有强占弟媳为妃的行为!
    在中国历史有名的明君中有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驾崩于公元649年7月10日,享年51岁,他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样的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虽是次子,但他在位期间,真的创造出来一个太平盛世,对此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12-30 李世民
  •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
  • 朱元璋是怎么死的?朱元璋是昏君还是明君?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就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原名朱重八,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生于公元1328年,去世于公元1398,在位30年,
  • 宋太祖赵匡胤 光明磊落、霸气十足的千古明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
  • 一代明君隋文帝为何处处受制于独孤皇后?
    隋文帝叱咤风云,平定南北,统一天下,是一个难得的贤君,不过,在后世对他的评价中,他也因为怕老婆而名列榜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以来,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无数佳丽
  • 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
  • 因果循环:历史上那些篡位“明君”的悲惨下场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篡位的明君!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个个篡位明君基本上没有善始善忠的,往往是篡位的手段越残忍,其下场就越悲惨,历史在冥冥之中自有他的逻辑与宿命!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靠篡位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就是王莽
    12-24 明君篡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