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玩得更绝的一招!

   2020-03-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大宋初创,宋太祖赵匡胤遇到了与汉高祖刘邦同样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管束那些功高威重的将军,使其不致于危及新到手的皇权。当然,这时候,历史毕竟又演进了千年,华夏人事变化不小,大宋皇帝较大汉天子的忧虑,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自身的特殊差异。其实,赵

大宋初创,宋太祖赵匡胤遇到了与汉高祖刘邦同样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管束那些功高威重的将军,使其不致于危及新到手的皇权。当然,这时候,历史毕竟又演进了千年,华夏人事变化不小,大宋皇帝较大汉天子的忧虑,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自身的特殊差异。

其实,赵匡胤没有刘邦心眼那么多,起初,他并没有在意武将们手中的兵权,他还是比较相信哥们义气的。

杯酒释兵权的始作俑者是赵普。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军师,适时提醒太祖,得防着那些手握重兵、威望甚高的将军们,“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兵权”,这是赵书记(赵普担任赵匡胤的节度掌书记)给新天子治军的十二字方针。

说起来,并非赵普有多先见之明,军阀动辄扳倒当朝皇帝自己坐上龙椅的事情,在五代,属于家常便饭。这正是赵普替太祖担心的起因。而另一个更具说服力的例证是,赵匡胤就是拥有无边的军权后,从人家后周七八岁孩子柴宗训手里,把天下“顺”到手的。你能顺别人的天下,就敢保证别人不会顺你的天下?道理很简单。

依照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危险主要来自两拨人,一拨是各自势力强大又有自决权利的节度使,另一拨便是赵匡胤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手握禁军亲兵统领大权的殿前都点检。

咱们先说殿前都点检。这个名称和职位的首创者,是后周世宗柴荣。亲军、禁卫,历朝历代的皇朝都有,朝廷直属,负责京师守备,宫廷宿卫,当然,最终目的是保卫天子的安全。周世宗觉得以往的禁军不足以确保政权不受侵犯,他下令重新招募和扩大这支特殊部队,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据说,当时招募的标准是,必须是所谓“强人”,只要是厉害角色,哪怕你从前是啸聚山林的强盗贼子。这部分人经过高强度训练,再优中选优,挑选武艺高强的,到柴荣身边担任殿前侍卫,组成地位高于亲军的殿前军,其首领即名曰“殿前都点检”。这支特殊的武装,装备精良,地位特殊,其统帅权力极其大,陈桥兵变的前一年(957年),赵匡胤担任的正是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这就不难理解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位置,是一个篡夺皇权“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位置。

节度使大家都熟悉,本意是指持朝廷旌节统一调度指挥,事实上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节度使起势于唐末,本来是替天子管理驻守藩镇的,时间长了,发现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自己原来可以说一不二,形同皇帝,帝王梦打这儿做起。藩镇节度使等军阀势力的渐渐崛起,最终导致了整个唐王朝的主弱臣强、枝茂干枯。

毫无疑问,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提示赵匡胤,上述两类人,须严加防范。

赵普提醒时,赵匡胤开始还有些迟疑,哥们们会掀翻我吗?回到后宫一琢磨,情况确实还不容轻视。尤其是他梳理回忆起自个儿黄袍加身的一个个细节,再也坐不住了。随后便上演了那一出颇具传奇色彩的“杯酒释兵权”桥段。石守信、王彦超等一大批高级将领,“主动积极”地交回兵权,而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从此名存实亡,不再有人担任。

说“杯酒释兵权”颇具传奇色彩,是因为在老百姓和我们后人看来,赵匡胤这一招玩得轻松、玩得巧妙、玩得不费吹灰之力。其实,赵匡胤不这么认为,那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朕为了让这些人交出兵权,花费的可不仅仅是几杯水酒的代价。按照太祖在酒桌上承诺的条件,三大项支出是必须的:一是十数个将军人人得一大片良田,得建一座舒适安逸的豪宅庄园;二是许多如花似玉的妙龄美女,皇帝忍痛割爱任凭将军们挑选消受;三是,最他妈让朕心疼的,还得搭上自家儿女,假惺惺跟这伙哥们联姻——委屈孩儿们了,江山重要!

当一切如愿达成,天下逐步平静下来,赵匡胤的心里不平之气,愈发憋闷。天下都是俺姓赵的,凭什么我要拿那么些良田、豪宅、美女来跟你们交换呢?难道俺坐了龙椅,兵权还不名正言顺归朕所有吗?还需要俺掏腰包讨价还价收买吗?你们给我怎么吞进去的,就怎么给我吐出来!

杯酒释兵权之后不久,宋太祖赵匡胤亲手导演的第二幕戏更加精彩,这一招真令人叫绝,姑且冠之曰“灌醉掏银子”。

冯梦龙的《智囊》里记载有这么一段:“艺祖既以杯酒释诸将兵权,又虑其所蓄不赀。每人赐地一方盖第,所费皆数万。又尝赐宴,酒酣,乃宣各人子弟一人扶归。太祖送至殿门,谓其子弟曰:‘汝父各许朝廷十万缗矣!’诸节度使醒,问所以归,不失礼于上前否?子弟各以缗事对。疑醉中真有是言,翌日,各以表进如数。”

艺祖就是太祖,——有文艺范儿的皇帝。赵匡胤花大价钱收回兵权之后就后悔了,老是惦记着这伙人手里的银子太多了。怎么办呢?如法炮制,但这回,朕要给你们玩个更新鲜刺激的。

这一天,太祖邀请昔日的各位将军来喝酒,笑脸相迎,特命各位:不要在朕面前拘束,尽管放开了喝,今天这里没有君臣,只有老哥们聚会,不喝倒不算喝好。圣上开恩,各位受宠若惊,心花怒放,最后,个个喝得五迷三道,不省人事。这时候,太祖让人通知各位的家人来领人。将军们的儿子急急赶到宫禁,扶起瘫软如泥的父亲准备回家。且慢,太祖发话了,各位别忙着走,你们的老爹方才在朕面前答应说,每人向朝廷捐献一个亿(文),可别食言,明日快快送上。

第二天,各位将军酒醒了,头一件事是先问儿子们:昨儿个没在圣上面前胡说八道吧?有没有失礼的地方?儿子们焦急的却不在这儿,张口就问老爷子:皇上说你在酒桌上应承捐献朝廷一个亿,可有此事?

昨天酒宴上都说了些什么,此刻,将军们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君子面前无戏言,兴许说过,如不兑现,岂不是欺君?!又不能去跟皇上对证,没办法,每家赶紧抵押借贷卖房卖地,凑足一亿,照数上缴府库。

收兵权付出的成本,赵匡胤一桌酒菜,又囫囵赚了回来。——天王老子的便宜,从来都不是好沾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