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明成祖用朝鲜神秘女子陪葬的动机

   2020-06-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赶到一间小偏殿。地上放着

明朝被选定的后妃们,大多数不仅要忍受寂寞的苦楚,还要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恐惧自己即将为已死的皇帝殉葬。

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赶到一间小偏殿。地上放着一排小凳子,上面的横梁上悬着一条一条的白绫,这些是为后妃们上吊准备的。

据《明朝小史》卷3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为他伺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成祖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则由10名宫人“殉节从葬”。

妃嫔殉葬时,其状甚惨。明成祖死后,宫人殉葬者30余人,全部逼其上吊自杀。为明宣宗生殉的10位宫妃中,有一人名郭爱,进宫不到一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

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就被迫作了殉葬人。”

后妃们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绝食,这在中国正史是很少记载。不过朝鲜《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自杀”的过程。

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余名被挑选出来殉葬宫女嫔妃先在殿外用餐,后被带到殿内,这个时候,宫女“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自缢的绳子,“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宫女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临近自缢时刻,韩氏突然跪倒在地,向与她们“辞决”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国赡养老母,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

韩氏临死时,向她的乳母道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这些殉葬的妃嫔死后,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建树,反而一生都受制于人。他九岁登基,三十八岁去世,他经历了“土木之变”,被掳去做俘虏,后艰难归国复位。

但是他在临终前,却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这样,最终废止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英宗幼年登极,曾与为他父亲明宣宗殉葬的宫人诀别,这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刺激和可怕的回忆。另一方面,这跟周宪王朱有炖有一定的关系。周宪王朱有炖是太祖第五子朱橚之子,死于正统四年,死时没有孩子。

他死之前,上秦折表示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谁料未等圣旨传到,王妃巩氏和施氏等6夫人已经同日自经殉身。英宗无奈,只能表彰她们的“贞烈”、“贞顺”。

最重要的原因,明英宗是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最大程度上排除自己死后妻子被逼殉葬的可能性。妻子钱皇后与明英宗患难与共,久经磨难,这些都是饱经磨难的明英宗无法忘记的。

尽管如此,可是因为皇后没有生儿子,在错综复杂的内宫斗争中皇后处于极为不利的下风。当时,周贵妃之子立为皇太子。周贵妃非常嫉妒皇帝对钱皇后的宠爱。

明英宗没死的时候,就有太监建议废除皇后,这虽然被他否定,但他知道其背后的玄机。明英宗临终时,意识到再也无法保护皇后,可又不忍心让皇后被逼殉葬,于是就“口占遗命,定后妃名分,勿以嫔御殉葬,凡四事,付阁臣润色。”

这样,明英宗就事先规定好了钱皇后的名分。有大臣得知明英宗废止宫妃殉葬制度的消息,竟然感动到流泪。

明英宗死后,周贵妃果然对钱皇后发起进攻,幸亏得到一些大臣根据遗诏和情理进行力争,才使得周贵妃的意图没有得逞。除开钱皇后之外,其他曾经与英宗共患难的妃嫔,应该也是英宗考虑的因素。

明英宗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标签: 明成祖 陪葬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 明成祖朱棣建大报恩寺塔四大谜团
    历史上,大报恩寺曾经过多次重修复建。如康熙三年五月,即重建过寺的正殿,塔也多次修葺。近二十年来,南京一直计划恢复这个标志性建筑,重建大报恩寺塔。据方案主持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潘谷西先生介绍,不是在原址,而是在原址的西侧建塔。从朱棣决定兴建塔,
  • 敢灭人十族的明成祖朱棣为何不敢公开承认生母?
    朱棣是“朱三多”,即说不清楚的谜团多,干出的大事多,遭受的争议多。他的出生,就属于“三多”里面的“谜团多”。元朝末年的至正二十年(1360)的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当时的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关于他出生的现场情况,被后人描述十分神奇——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捕捉天下所有的尼姑?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女教徒,讲求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捕。永乐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统统逮捕送到京师逐一审问,验明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索
  • 明成祖朱棣屠杀宫女之谜:朱棣为何屠杀3000宫女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不完全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
  • 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间的功与过有哪些?
    朱棣明成祖是也,有明第三位皇帝。从其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到驾崩一共当了22年皇帝,年号永乐,因此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其轰轰烈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是非功过。有人说朱棣是个大流氓,既然有这个说法那么就说明朱棣生前所做的事肯定是让后人不齿的。大
  • 朱棣的妃子 揭秘明成祖朱棣的后宫妃子列表介绍
    朱棣的妃子: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后宫又有多少佳丽呢?.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
  • 明成祖为何要把皇位从侄子身上抢过来?
    明成祖统治期间曾经让明朝的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民生以及对外联合和战争等方面,他都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他五次亲自征战让明朝的版图变得更加稳定和牢固,大运河的疏通则有利于交通和民生,而他的改革制度不仅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而
  • 明成祖朱棣的“跨国之恋” 揭开帝王的“洋情人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多次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圣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
  • 明成祖朱棣第三女安成公主简介
    安成公主(1384——1443),明成祖朱棣第三女,母亲是徐皇后,徐达的女儿,好读书,知礼仪。朱棣即位后,于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十一月封为安成公主,十二月下嫁西宁侯宋晟之子宋琥。宣德初年加号为安成长公主,正统初年加号为安成大长公主。公主
  • 为什么说明成祖朱棣是工作狂魔?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工作狂魔的话,小编觉得如果明成祖朱棣排第二的话没人敢排第一了。自从1402年7月17日朱棣登基,执政22年约八千多天,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凌晨起床上朝,中午看书,下朝后和大臣一起吃着工作餐,讨论政事,到了晚上听着大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