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兵圣孙武是如何导演“以少胜多”经典战例的

   2020-11-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

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

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越军事才能,已使楚军陷于疲于奔命之境地,直攻楚都的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可笑的是,就在吴军准备大举伐楚之时,中原及北方十八诸侯在召陵举行声势浩大的会盟,扬言要南下伐楚。可惜晋国优柔寡断,诸侯各存私念,会盟无果而终。吴王阖闾问孙武、伍子胥:“现在伐楚如何?”孙武与伍子胥都认为,要伐楚,还要做一件事,即联合在召陵会盟中态度坚决的蔡国和唐国,一起兴兵。蔡国和唐国长期受楚国欺侮勒索,早已忍无可忍。听说吴国伐楚,当然很高兴,皆答应出兵相助。阖闾大喜,遂任命孙武为伐楚部队的总指挥,伍子胥为副将,作为孙武的助手,准备大举攻楚。进军伐楚的路线,孙武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将吴军分为两路,主力经青苔关、松子关,从荒无人迹之处潜行至郢。此乃“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第二路,则先至蔡国,与蔡军联合后,再会同唐军向汉水地区进发,准备在汉水一带配合潜行而至的吴军主力与楚军决战。

公元前506年,三万吴军倾国而出,拉开了伐楚的序幕。

吴军经过充分地准备,于公元前506年秋举师伐楚。吴军按孙武的既定线路,从难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余里直奔汉水,威逼郊城。吴军的行动,完全出乎楚国的意料。楚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戌调集军队在夏州(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西汉水南岸布阵防御,与吴军夹汉水对峙。左司马沈尹戌感到敌军来势汹汹,便向令尹囊瓦建议说:“你依托汉水阻击吴军,不使其渡过汉水,以保证郢都的安全;我立刻去郢城,调集那里的主力部队偷袭吴军的后路,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到那时,你再渡过汉水从正面进攻吴军,我率军从侧后袭击,一定能大败吴军。”

囊瓦同意了他的意见派尹戌北上调集援军。自己在汉水与吴军对峙,等待援军到来,可是,在沈尹戌出发后,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的一番话使囊瓦改变了主意。武城大夫黑指出,吴国多水军,楚军则多用皮革包制的战车,因而不宜在水中久浸,我军利在速战。

大夫史皇也认为,如果沈尹戌把淮河吴军船只毁掉,回军阻塞三关隘口,截断吴军退路就会独得战功,声望也会盖过令尹您了。如此他也劝囊瓦速战。囊瓦听了两位大夫的话,利欲熏心,便置既定战略于不顾,开始指挥楚军渡过汉水与吴军作战。

孙武开始见楚军与自己的军队对峙不战,便推测到楚军将调集军队夹击自己。当他正在策划如何行动以诱使敌国过河决战时,手下向他报告说楚军即将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孙武大喜过望,指挥军队先摆出决战的架势,在小别山交战一场。

吴军与楚军刚一交战,孙武就指挥吴军佯败后撤,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孙武指挥吴军边打边退,引诱楚军一直追到了预定的决战地——柏举。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当吴军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准备决战时,随军作战的吴王阖闾对于决战时机是否成熟突然产生了怀疑。这时,阖闾的弟弟、吴将夫概认为,此时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一直处在勉强应战的地位,而且楚令尹囊瓦一向不得人心,如果这时发起进攻,楚军必然溃逃,那时吴军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将大获全胜。但是,吴王阖闾仍不同意发起进攻。

夫概以孙武十三篇兵法所言“料敌制胜……上将之首也……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孙子兵法·地形》)为依据,认为做属下的应把握时机,伺机而行。于是,夫概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向囊瓦的军队发起了猛攻。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楚令尹囊瓦弃兵逃奔到郑国,史皇等人战死。

柏举决战以吴胜楚败而告结束。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郢城方向溃退。孙武指挥吴军实施战略追击,到清发水(即汉水)追上了楚军。

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吴将夫概又以孙子兵法所言的“半渡而去之”来阻止了阖闾。阖闾接受了夫概的建议,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攻击,因而大败楚军。楚将苏延率领残兵败将马不停蹄的西逃,而连连获胜的吴军亦在孙武的指挥下紧追而来,吴军在雍地区追上了楚军,将囊瓦的余部彻底击溃了。这时,孙武向西望去,只见汉水绕城而还,渡过汉水,郢都就近在眼前了。然而,就在这时,楚军右司马沈尹戌率军南下驰援,赶到了雍地区。原来,沈尹戌从郢城外调出楚军主力后,依先前商定的作战计划率军抄袭吴军的后路。途中,他得知了囊瓦率军贸然渡河决战的消息后,临时改变计划,想率军南下,以便抢在吴军前面守备郢城。

在距离郢城不远的地方,两军相遇。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吴军士卒身陷死地,拼死作战;楚军在沈尹戌的指挥下,也挺戟挥戈,浴血奋战。双方经过三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吴军获胜,楚军主帅沈尹戌阵亡,属下大败而逃。这一仗结束后,吴军已基本消灭了楚的主力,攻陷郢都可以说已是毫不费力的事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陷了郢都。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孙武指挥的这场破楚入郢之战,历史上亦称之为“柏举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孙武事先创造了大举袭楚的有利条件,选择了有力的进攻方向,成功地避开了“攻城”这一最大的难关,因而能使吴军最终得以顺利进入郢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标签: 孙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迹。伍子胥和孙武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后来
  •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军争篇写了什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家族世代是楚国的高官,因为受到小人的设计陷害,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平王所杀。最开始伍子胥逃到了郑国,后来投靠了吴国,见当时还是吴国公子的阖闾有大志,便帮助
  • 春秋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两位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行!没问题。
    12-08 孙武春秋
  • 孙武为何能受到后世的称赞 后世对孙武的评价
    孙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写有非常著名的《孙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对他的事迹并不清楚。孙武有着统领三万军队却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被后世尊称为孙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并称。他本是齐国人,后来在挚友伍子胥的推荐下,带着当时已经有所成的孙子兵法觐见
    12-03 孙武
  • 孙武的传奇人生 名将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孙武戎马生涯30年。司马迁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人们对这些功绩都能认同无疑义,但是,却在孙武究竟指挥过几次战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据对《史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作综合分析,也参考
    11-27 孙武名将
  • 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两位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行!没问题。
    11-26 孙武
  • 孙武与鬼谷子是什么关系 鬼谷子到底是谁
    孙武,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兵圣,也有人称呼他为孙子,当然也有称他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写过一本被后世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鬼谷子,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他
  • 兵圣孙武故里 揭秘兵圣孙武的故乡具体在何处
    孙武故里: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那么孙武的故里究竟是在何地呢?惠民说1987年,为编纂《惠民县志·人物志》,县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
    11-22 孙武
  • 孙武的死因之谜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名传千古的军事家,他被后世尊奉为兵圣,尊称为孙子。孙武一生的军事兵法其著述为《孙子兵法》,是后世军事家必读的兵家经典。孙武在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孙武最后是怎么死的?孙武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逝
    11-21 孙武
  • 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当街被杀究竟凶手是谁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武元衡的成就武元衡从小就天资聪明,才华横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