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也得讲学问 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台前幕后

   2020-02-1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国旅行引起了政变上台的军方总理巴育的强烈不满,据说泰国政变次数众多,而且军校还开设了专门的“政变课程”。但不得不承认,其手段并不高明。不信,看看咱们中国的皇帝们是如何政变的。皇帝自然要当,名声也不能不要,这些胸怀大志且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国旅行引起了政变上台的军方总理巴育的强烈不满,据说泰国政变次数众多,而且军校还开设了专门的“政变课程”。但不得不承认,其手段并不高明。不信,看看咱们中国的皇帝们是如何政变的。

皇帝自然要当,名声也不能不要,这些胸怀大志且有谦逊异常的准皇帝,纷纷投身艺术行业之中,上演出一幕幕形形色色的历史活“话剧”。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由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亲自操刀制作的,自导自演的传奇大作“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的台前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正月初一,年仅8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在辅助宰相范质、魏仁溥、王溥的簇拥下,接受了文武百官以及藩属国的朝贺。然而一封从河北镇、定两州疾驰而来军报,震惊了整个朝野,据奏报后周的宿敌北汉联合契丹大举南侵。当日三位宰相决议,派遣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御敌。

正月初二,殿前司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前锋部队率先出发。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领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开封,军中有一位善于观察星象的人的看着,太阳下面仿佛又有一个太阳,而且耀着黑光,就对赵匡胤的亲信小吏楚昭辅说,”此天命也!”当晚大军驻扎在陈桥驿,赵普与众将士密谋,赵匡胤因酒醉卧,凡事不知。

正月初四,黎明的时分,帐外呼喊之声四起,赵普、赵光义入帐禀报,众将披坚执锐一拥而入,言道“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时任检校太尉),赵匡胤还没来得及答复,一件黄袍就披在了他的身上,众将跪倒在地山呼万岁,随即扶持他登上战马,要求杀回开封府。考虑到兵变可能会伤及无辜,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与将士们约法三章,答应即位。

当天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开封,赵匡胤退居府邸,面对前来的三位宰相,痛哭流涕的说道:“我违背天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违负天地,今至于此),宰相们还没应对,旁边的将领不耐烦的按着手中的宝剑对宰相们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万般无奈之下宰相们只得跪称万岁。最终在当日下午,赵匡胤在众将的劝进下登基即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事情真的是如此巧合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还怎么管赵匡胤叫“赵导”?

“陈桥兵变”幕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陈桥兵变实际上是赵匡胤精心谋划、自导自演的一场“话剧”。之所以能够如此“偶然”的成功,主要在于他通过十几年年的努力以绝对的优势掌握了后周最精锐的军事力量——禁军。后周的禁军主要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

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是通过军事手段登上帝位的,为了维护自身中央的统治地位,通常挑选精锐组成一支强大的禁军,军事上维持对地方方镇的绝对控制力。往往谁掌握了禁军,谁就能控制的整个政权。

书归正传,年轻时的赵匡胤应募于郭威帐下,与先后应募到郭威帐下的九个人结为兄弟,称为”义社十兄弟”(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郭威建立后周,这些人先后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其中赵匡胤从自殿前都虞侯升迁到都点检,掌握殿前司的军政大权长达六年之久,在禁军中有广泛的人脉。

禁军高级将领中除了石守信、王审琦是义社十兄弟外,殿前司的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与赵匡胤为布衣之交,即使后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还称呼慕容延钊为兄长;侍卫司的韩令坤则是赵匡胤的发小,两人小时候一块捉麻雀,长大了一起从军,关系之近更胜诸人,此时驻扎在河北一带;同时马军、步军指挥使高怀德、张令铎一直赵匡胤的忠实追随者,兵变的直接参与者;而此时侍卫司的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着几千人驻扎在千里之外的扬州,所以陈桥兵变的唯一敌人只有一个韩通。

通过上述介绍,再粗浅的还原一下历史的真相。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死后,小皇帝柴宗训即位。禁军的兵权掌握在韩通和赵匡胤两人之手,但韩通掌握掌握着调兵大权(通与帝同掌宿卫,军政多决于通)。没有禁军的调兵权赵匡胤相当于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于是960年的大年初一一封来自镇、定两州的伪造军情送达开封,宰相们仓皇之际,调遣赵匡胤率领禁军出兵。

正月初二,慕容延钊率军先前出发,奔赴真定,其真实目的应该是与担任戍边任务的“发小”韩令坤一道稳定北部边疆的局势,因为驻扎在真定的成德军节度使郭崇以及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均非赵匡胤一派。同时两人资历远在赵匡胤之上,且与后周皇室有姻亲关系,很有可能是对兵变有异议。兵变成功之后,赵匡胤对慕容、韩二人加官进爵,授予便宜行事的特权,而对郭、杨二人严密监视。

正月初三,也正如陈桥兵变台前一段所描述的,赵匡胤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出兵之后先是装醉假眛,然后与赵普、众将演戏(戏很有可能都没演),再派人暗暗回城与驻守京城的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络,然后派出一支精兵由号称“王剑儿”的王彦升率领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最后大军开拔。

此时京城里早朝未散,兵变的消息就已经传来。宰相范质紧紧的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说道“仓卒遣将,我辈之罪也。”文臣一筹莫展之际,身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迅速回衙,准备调兵抵抗,实际上此时他已经成了“光杆司令”,走到半路遇见了王彦升的“特种行动部队”,王彦升率人一直追杀到韩通的府邸,最后将韩通满门尽诛。

兵变成功的消息传到赵匡胤母亲杜氏的耳朵里,这位英雄的母亲从容的说了一句“我儿子一向胸怀大志,今日果然实现了!”(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如果说没有提前预谋,恐怕连他的母亲都不信。

故事还没有结束。万事俱备,当天下午举行禅让大典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还没有禅位诏书。众人正乱作一团的之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笑着从袖中拿出周帝禅诏。如果大臣们以前还蒙在鼓里,那么此时都应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开国后,宋太祖对禁军指挥系统进行了调整,晋升了直接参与兵变拥立他的的六员主要将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同时也封赏了对兵变起着保护作用的韩令坤、慕容延钊两人。而曾经侍卫司的第一把手、身在扬州的李重进,则在赵匡胤的步步紧逼下,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身亡。此后赵匡胤将禁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重用文官,抑制武将,维护政权稳定的同时,却造成宋朝“积弱”的局面。

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赵匡胤是由小皇帝的父亲后周世宗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特别是临终前将他破格提拔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都点检,对他的忠诚丝毫没有怀疑。一方面赵匡胤不愿意承担这种道义上的谴责,另一方面,基于对现实局面的考虑,最终才自导自演导演这场大戏。

千百年过去了,不论后人年来如何评论,赵匡胤都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夺得皇位,开创了大宋三百年的历史,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现在那些号称以政变擅长的泰国军方永远也难以企及的。

 
标签: 赵匡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匡胤上位经过
    1、当时的王朝是后周,赵是一员大将,很受周世宗的信任,在一次远征时,战胜后喝了很多酒,几个谋士把皇袍披在他身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2、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
  •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的唯一被强迫者?兵变的起因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
    12-31 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
    虽然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但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如何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避免重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覆辙,一直是他深思的问题。宰相赵普屡次进谏,请宋太祖撤去石守信等人的禁军职务,宋太祖总是不答应。赵普抓住机会
  • 一代明君宋太祖为何要怒责宋白 宋白做错了什么
    宋太祖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人,更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可以说对于很多事情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想要欺骗一个这样的君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宋太祖属下的臣子们都忌惮宋太祖,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出格,《宋太祖怒责宋白》就讲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达成目标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初年。赵匡胤是发动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统一天下以后,赵匡胤觉得手下的武将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被部下拥戴黄袍加身。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赵匡胤导演了杯酒释兵权一幕。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国君主
  • 忘恩负义 赵匡胤对救命恩人竟然痛下杀手
    后周时,张琼隶属于赵匡胤的帐下,以骁勇闻名,曾冒死救过匡胤的性命,因此甚得赏识。太祖即位后,擢典禁军,累迁为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光义迁开封尹臣,代为殿前都虞侯,迁嘉州防御使。当时军校史珪、石汉卿正逢受宠,但张琼却屡次折辱他二人,因
    12-31 赵匡胤
  • 史上亡国之君后周恭帝柴宗训 本无赵匡胤什么事
    若说起后周,大家最熟悉的只怕不是柴荣而是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柴进乃是皇族后裔,仗义疏财,能文能武,宋江与之比起来,其实就算是土鳖。不过,这些都是小说家言。想怎么编怎么编,硬要让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的宋江做老大,读者也没办法是不是?只是,咱今不
  • 赵匡胤改造强抢民妇好色官员的惊人手段
    最后,赵匡胤问道,被抢民女所嫁的丈夫是干什么的?百姓如实回答说,是乡下种田的农民。宋太祖说:“她原来的丈夫只是个农民,李汉超是朝廷重用的显贵大臣,因为喜欢你女儿才娶她,你应该高兴,虽然只是做小老婆,但是,跟了他,你女儿一辈子荣华富贵,不比嫁
  • 宋太祖遭顶撞怒砸大臣门牙 怕写上史书忙道歉
    ●【北宋】 张霭:“但有史官在耳!”——《夜航船·卷六·选举部》【背景介绍】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而宋太祖手下有个大臣叫张霭,性格刚直倔犟,经常直言劝谏皇上,有时还把皇上弄得下不来台。一次,宋太祖正在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