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统领刘锦棠是和左宗棠一起收新疆的吗?

   2020-02-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刘锦棠别称毅斋,1844年生于湖南湘乡,当时中国刚经历完第一次鸦片战争。刘锦棠的父亲叫刘厚荣、叔父叫做刘松山,他们两个曾经是湘乡的军官。在刘锦棠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了。长大后,刘锦棠投靠他的叔父,并且随同叔父一起去抗

刘锦棠别称毅斋,1844年生于湖南湘乡,当时中国刚经历完第一次鸦片战争。刘锦棠的父亲叫刘厚荣、叔父叫做刘松山,他们两个曾经是湘乡的军官。在刘锦棠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了。长大后,刘锦棠投靠他的叔父,并且随同叔父一起去抗击太平军。此外,刘锦棠收新疆是和左宗棠一起,还获得“法福灵阿巴图鲁”的称号。

清朝时期,新疆的大部分区域处于阿古柏的统治之下,阿古柏不断的蚕食新疆的领土,对中原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威胁,只有部分地区是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被阿古柏控制的新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常被阿古柏统治集团压迫。此时,新疆人民对于清政府收复新疆、驱逐外敌的呼声越来越高。

正直31岁的刘锦棠,被任命为湘军统领,西征阿古柏,收复新疆失地。刘锦棠根据左宗棠的收复方针,指挥湘军及其他的军队,开展收复新疆的失地。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刘锦棠雷厉风行,毫不留情地驱赶阿古柏出境。刘锦棠在收复新疆的战场上,运筹帏莫,步步为营,快速的打败阿古柏政权。当时阿古柏对刘锦棠的军事行动之快速感到很惊讶,并称之为“飞将军”。刘锦棠收新疆后,刘锦棠还帮助新疆人民重建家园。刘锦棠一生都在保卫祖国,他英勇善战,不畏权贵。年老后,他退隐家乡,但是最后是抱病而终。

刘锦棠与左宗棠

刘锦棠与左宗棠都是清朝时期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1844年,刘锦棠生于湖南湘乡,其父亲和叔父都是湘军,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因参加镇压太平军牺牲了,长大后,刘锦棠投靠叔父的湘军队伍,一起参加抗击太平军和捻军。刘锦棠还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的主力。左宗棠是号湘上农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晚清政府中担任重要的职位,是带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之一。左宗棠在平定回族暴动和收复新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世纪60、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内政,使得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统治地位也岌岌可危。此时,清政府的主要军力都在围剿太平军,无暇顾及陕甘地区的回民暴动。陕甘地区的暴动一发不可收拾,变得越来越严重,清政府不得不对他们开展围击。刘锦棠和左宗棠就是参加收复西北和新疆的主要大将,他们在收复疆地时,全力出击、神机妙算,把叛军白彦虎和阿古柏驱赶出境。

刘锦棠与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在新疆实行民族政策,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新疆地区和平发展的政策,使得新疆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民族政策不仅使得刘锦棠和左宗棠在收复疆地的时候得心应手,还有利于新疆人民的团结。刘锦棠和左宗棠为收复新疆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新疆人民的爱戴。

刘锦棠故居

刘锦棠是清朝历史上的著名功臣,是民族英雄。他的最主要活动就是跟从左宗棠西进新疆,镇压了当时的反动政权,并且组织了外国势力向新疆延伸,守住了清王朝的大后方,同时帮助新疆发展生产,新疆建省等功绩。后来因为挂念卧床的母亲,便辞官回家回到湖南湘乡。刘锦棠故居之前一直没有被找到。因为经历了文革的灾难,很多的古代将领的故居都被捣毁一直没有重建。

在2007年,经过数名湘军文化研究者的考证,在湘乡市发现了刘锦棠故居“公保府”,但是由于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多好的保护,所以刘锦棠故居比较破败。但是根据旁边的邻居回忆,公保府之前原有房屋108间,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十分气派豪华。后来陆续搬进来四五户人家,但是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并且岁月的更替,公保府保存的并不完整,主体部分逐渐拆除,仅仅留下后花园的一处偏房,不过研究者发现,根据门框的材质和房檐的瓦当来看,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公保府的往日的辉煌。

刘锦棠故居重见天日固然是好处,但是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对于湘军文化极具历史意义的遗存已经岌岌可危。在历史文物保护方面做得还很不足,很多的民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于文物更多的是据为己有加以破坏。在文物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左宗棠拜见偶像林则徐,一时激动竟失足落水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名臣,二人相差27岁。当林则徐功成名就、官至封疆大吏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多次科举考试均止步京城的会试。左宗棠科举失意后,回湖南老家隐居,精心研究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经常评议时政,说一
  • 慈禧为何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少数派收复新疆?
    慈禧为何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早在清朝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喜欢别出心裁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其实,新疆一点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清同治三年,即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
  • 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生平事迹简介
    在早些年以前,对于左宗棠与新疆,给的判定是新疆人民起义,因此学术界并没有肯定左宗棠的功绩。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史料的出现,才终于认可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为现在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功劳。晚清之际,是
    12-26 左宗棠
  • 左宗棠为修水利挪用军费 南洋水师从此一蹶不振
    1874年日本企图入侵台湾,引起清政府警惕。年底,洋务派恭亲王奕开始筹议海防,决定由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为上海、南京。南洋水师的军舰多数为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所制造,只有少量购自英
  • 左宗棠后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后代名医辈出
    早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治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良医辈出,清白家风令后
  • 左宗棠比联招亲 左宗棠的崛起有赖于妻子的资助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战功赫赫,位列极品,赢得“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美誉。左宗棠大器晚成与一位恭端贤良的好女人——清末才女周诒端的鼎力相助分不开,他们的婚姻并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一段“比联招亲”的浪漫佳话。道
    12-21 左宗棠
  • 左宗棠口才过人善编故事 可谓是第一炒作高手
    今日网络时代,炒作无处不在,其实古人也很重视炒作。唐代的杜甫就是一位炒作高手,他一生给李白写诗数十首,以显示自己与名人不一般的关系,而李白只回了他一首打油诗。到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更是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
    12-19 左宗棠
  • 左宗棠长期的心病 自己的学历只是举人
    曾国藩论涵养论能力论韬略论成就,都可说是人中之杰。但这位人中之杰的“最高学历”仅是在道光十八年殿试中入围三甲最末,成了“同进士”。虽然他人可以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相当于“进士”的“学历”,可是一件让这位大人
  • 解密三次落榜的左宗棠如何能成为晚清股肱重臣
    科场失意,使左宗棠不能沿着“正途”进入社会上层,进而实现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干,得到了当时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今年9月5日,是清末一代名臣左宗棠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年轻时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因为诸多原因,
  • 世人对名臣左宗棠的评价为何总是时好时坏
    左宗棠为晚清中国建立不朽功勋。左宗棠逝世后,清朝官方给予高度评价,朝廷称其“东平浙水,南靖闽都,西极昆仑,北清畿甸”,“伟烈长垂青史”,“为一代之伟人”;命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立功地建纪念专祠,饰终之典备极哀荣。其同僚、部属、亲友撰写
    12-15 左宗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