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惠王的有几个 魏惠王谓卜皮曰故事

   2020-10-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国出奇制胜,切断楚国粮草,楚军因其粮草匮

魏襄王,即梁襄王,东周时期魏国第四代君主,姓姬名嗣,魏惠王之子。公元前318年,与韩、赵、楚、燕四国合纵攻打秦国,五国联军各怀鬼胎,都想在战役中保存自家实力,坐收渔翁之利,故而都不敢也不愿做先遣军,秦国出奇制胜,切断楚国粮草,楚军因其粮草匮乏撤退,其他四国也随之撤军,这场战役以不克而返告终。

此番战役后,魏襄王在宰相张仪的建议下,与秦国和解,退出南北合纵。襄王七年,与秦武王嬴荡在临晋会晤;襄王十一年,与秦国联合攻击韩国;襄王十六年遭秦国攻占蒲坂、阳晋、封临;襄王十七年,秦国归还蒲坂;襄王十八年,与秦、韩、齐三国会合大败楚军;襄王二十三年,与齐、韩、赵、宋四国联军攻击秦国,秦国与魏和解,魏襄王薨,太子魏遫继位,即魏昭王。

处于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各诸侯国都在进行联合与进攻,妄图在乱世之中残存一席之地。魏、秦关系复杂多变,既是盟国也是敌国。襄王善用合纵连横之术,意欲在被秦国蚕食的过程中尽力保全,然而大势所趋,大都无功而返。孟子见襄王,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但同时又对他说“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大概希望襄王不要穷兵黩武吧!

齐威王论国宝为什么惠王有惭色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约着一起山中打猎,魏惠王有心炫耀,便问齐威王有何宝物,齐王心里怎会不知惠王是何意图,便回到:“没有”。魏惠王心里得意极了,嘴里还继续说到:“我的国家虽然小,可是我尚且还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你齐国那么大,难道连这样的宝物都没有?”

齐威王听完魏惠王说完,顿了顿,不以为然的说到:“我的宝贝与魏王你的宝贝有所不同,您的宝贝是供人观看的,我的宝贝是用来治国安邦的;你的宝贝是可以估价的,我的宝贝却是无价之宝”。魏惠王一听,不解的问:“是何宝物?”齐王继续说到:“我有大臣檀子,镇守下陲,楚国不敢来犯,泗上诸国皆来朝拜;我有能成盼子,镇守高唐,赵人不敢打渔到黄河以东;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在北门、赵西门祈祷神灵保佑,并且千余户归顺了齐国;我有良臣钟首,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四位忠臣良将就是我的宝物,岂止是能照亮十二辆车子的夜明珠所能比较的?”一席话说完,魏惠王面露惭色。

魏惠王身为一国之君,本想借机炫耀自己的国力,但是实在小气,眼光只是局限于金银饰物,皆是俗物。魏惠王与齐威王对宝物的定义不同,齐王认为,宝物就是可以利用国家的兴旺发达,人才就是无价的宝物。惠王听完齐王一席话,方知自己是多么浅薄,很没有面子,便走开了。

春秋时期魏惠王谓卜皮曰故事

“魏惠王谓卜皮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原文为: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魏惠王问卜皮他在外的名声如何?卜皮回答他,大王仁慈惠爱。魏惠王大喜,认为自己名声很好,便接着问自己的功业会达到什么程度,卜皮却回答他到,将走向灭亡。魏惠王不解,接着又问了一个为什么,在他认为,仁慈惠爱是善行,善行怎么会走向灭亡呢?卜皮给他的回答是,仁慈的人不忍心,而惠爱的人好施舍,不忍心,则不会惩罚有罪过的人;好施舍,就不会等着臣子做出功绩就赏赐。有了过错而不惩罚,没有功劳却接受赏赐,即使国家灭亡,这不是也是应该的吗?

惠王觉得自己名声在外,仁慈惠爱,岂不知,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矛盾有其特殊性,也许仁慈惠爱是好的表现,但是不在事物特定的范围内,反而会弄巧成拙。具体的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和对待,不能不分析利弊,一概而论。为了仁慈而失了法度,为了惠爱而不鼓励建工,这样反而会走向失败。

 
标签: 战国 魏惠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划分的
    春秋与战国怎么划分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划分的
    1、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划分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三
  • 战国时期是哪个朝代 战国时期到底是啥朝代
    战国时期是哪个朝代 战国时期到底是啥朝代
    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
  •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
    1、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
  • 战国时期的商於郡在今哪里?
    商於为古代地名,辖区主要为现在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商於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於被秦国占领而成为秦地,该地后来还成为了商鞅的封邑。秦国占领商於之后,在接近秦
    04-23
  • 哪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哪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1、“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2、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
  •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有哪些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 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资
    1、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
  • 秦国时期有哪几个国 战国时期有哪七大国
    秦国时期有哪几个国 战国时期有哪七大国
    1、秦国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2、齐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3、楚国: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
  • 春秋战国楚国皇帝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春秋战国楚国皇帝列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
    1、熊绎,鬻熊曾孙,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2、熊艾,熊绎之子,西周时期楚国君主。3、熊黵,熊艾之子,西周时期楚国的第三任君王。4、熊胜,熊黵之子,楚国的第四任君王。5、熊杨,楚国的第五任君王,在位期间,主要活动范围,仍限于荆山及古沮、漳河上
  •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本质区
    1、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春秋时候诸侯国内以封地为界,战国时期则把封地全部变成郡县,建立了集权统治。春秋和战国在军事、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不同。2、另外在对周王室的态度上也发生了转变,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还心存敬畏,还不敢
  •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 古代女子最早使用什么画眉的
    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时期 古代女子最早使用什么画
    1、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汉族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