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身世之谜 韩信一生有打过败仗吗

   2020-10-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可以说,韩信为了打胜仗,不惜加深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不肯去支援刘邦,宁愿养精蓄锐,想要抓住一个机会,一举击破敌军,造就自己百战百胜的战绩。为了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韩信在打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尤其是侦查。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是一种社会必然的现象,其

可以说,韩信为了打胜仗,不惜加深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不肯去支援刘邦,宁愿养精蓄锐,想要抓住一个机会,一举击破敌军,造就自己百战百胜的战绩。为了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韩信在打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尤其是侦查。

毛泽东曾说过:“战争是一种社会必然的现象,其带有不确定性,需要为将者根据诸方面因素做出判断。”可见,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要有多方面的侦查。《孙子兵法》中也提到,作战前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为何要侦查?那是因为多次的侦查,可以探悉敌军的部署,才可以做出相应的措施。

韩信用自己实际战争诠释了这个道理,他在每次作战前,肯定会派出很多哨兵前去,进行严密地侦查,做到对敌情有所了解,甚至对敌军主帅的性格等方面都要了解的一清二楚。例如破赵之战中,韩信就因为侦查的仔细,了解到了陈余和李左车的作战特点,并且其二人存在军事分歧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攻打魏国也是如此,韩信对柏直等将领了解的一清二楚,对其部署的兵力分配和临晋关军事部署也进行了严密的侦查。其余的大大小小战争,韩信依旧是如此,这也保证了他打仗的胜利。

侦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探查地形,主帅需要对战前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够驾驭地形,做出巧妙的策略。最为经典的就是破魏之战,韩信先是观察了一下地形,采用木罂,然后在夏阳古渡那个位置,东渡黄河,直取魏国首都。夏阳古渡这个地方,是一个河面很开阔,并且河岸较低,水流缓慢,容易渡河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有平原,可以聚集军队,因此从这里渡河是最正确的战争选择。

韩信身世之谜

韩信虽是汉朝的有功之臣,但也是第一个被杀害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又有何出身呢?目前我们对韩信的了解,都是从《史记》中出发,司马迁曾给他立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

列传一开头就直接提到:“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第一:韩信幼年时是布衣,什么是布衣呢?那就是没有任何的官职,当官的才能穿棉,那时候是没有棉花的,因此这种棉只是麻木,而身为布衣的韩信只能穿布;第二:古代贫的意思是没有钱财,之前说韩信是没有官职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个贫穷的人;第三:他说韩信是带着刀剑,但是我认为是剑,因为古汉语中有一个习惯,刀和剑喜欢连着说,为了好听,第一个往往是虚的,并且司马迁提到,韩信投奔项梁的时候,是执剑从之,可以得出他拿的是剑。而古代拿剑的一般都是高贵出身,因此结论是韩信也许是个破落贵族。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为何就有如此遭遇呢?

韩信的这把剑估计是祖传的,因为韩信买不起,他只是一个混混,常去别人混饭吃,怎么可能会买的起一把好剑呢。幼年的韩信是不得别人喜欢,甚至是讨人厌,大家都喜欢羞辱他。就有了之后有名的胯下之辱。

韩信在风云变化的时代,是如何突颖而出的呢?全靠他的恩人,那就是萧何。萧何是谁呢?就是跟刘邦一起起义,并管理刘邦大小事务的人,就是个管内务的人。并且萧何评价他为“国士无双”,可见对他的重视。之后就拜将,连年打战,展现其应有的军事才能。

信打过败仗吗

不知在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韩信打过败仗,但是在《楚汉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是打过一次败仗,并且败的还是挺惨的。项羽以3万的兵力,打败了50万的诸侯联军,如果说这是谁的错,韩信难以推脱,但也不是他的过错。

刘邦在攻打彭城的时候,项羽的军队被滞留在齐国,留下范增来防守彭城。刘邦所带领的50万联军,大张旗鼓地攻打彭城,致使范增无法防守,但也是有计谋的撤出,并没有损失多少的兵力,退守在萧镇。

刘邦占领彭城之后,就号令三军可以痛快的玩乐,士兵们肆意掠夺,光天化日的强抢民女,军纪极为混乱。刘邦其他的将领都在玩乐中,唯独韩信,他身为大将军,只有他发现了其中的危机,占领了彭城并不是胜利,只是范增有意的退让,而且他深知项羽必定5日内回来,带着精锐楚军归来,必定有一场大战。他先是率领2万汉家军出城驻扎,然后跟刘邦说明缘由,但是自信满满的刘邦,却丝毫不放在心上,认为韩信是危言耸听,继续玩乐。

没想到的就是,项羽果真在5日内,聚集了3万楚军,兵临彭城。本来韩信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重点守护南北城门。没想到项羽先是派2.5万的兵,由季布和钟子期来带领,去吸引韩信的主力兵,自己率5千士兵,连夜渡过沼泽地,直接攻破东门,东门是汉军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韩信所没想到的。导致城内一片混乱,诸侯联军只不过是滥竽充数,没几下,就四处逃亡,就这样韩信在跟项羽的第一次交锋中就落入下风,可以说是他拜了。

韩信名言

伟人往往能够说出名言,并且受后世流传,而韩信作为汉代的一个有名的人物,他作为一名大将军,他对战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达到百战百胜的地步。但是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智者一千虑……必有一得”。

智者千虑名言

这句话出自于《史记》,是司马迁对他写编撰的一个传记文。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无论你多么的聪明,甚至考虑了一千遍,或者更多,但是你依旧会犯错误;而愚蠢的人也许在多次考虑中,想的不是很周道,但是他依旧能够获得一次收获。这种说法极其是一种朴素辩证法,有着一定的哲学思想,说明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聪明的人不可能事事都想的周到,而不聪明的人总会有一次能够聪明。

这句话适用在韩信身上,因为他替汉王立下的功劳可谓是功标青史,但是聪明的他,在政治上却屡次犯错误,致使他的晚年,受到了刘邦的猜忌。如果说他在政治上的才能能有他军事才能一半的话,他也不会死的如此之惨,可谓是人无完人。虽然在他的身边有着一些谋士,可以替他出谋划策,但他本性就那样,不是常人所能改变的,注定会有一失。

还有一句就是“狡兔死……谋臣亡”,虽然说韩信的政治才能比较低,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这么一个功臣,甚至于功高盖主,无论是哪个君王,都会对自己有所畏惧,深知自己的未来是凄惨的。只要自己功成名就,那就是自己灭亡之时,这句话在他晚年有所应验。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