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奖励教育 究竟好不好

   2020-12-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不少八零后回忆童年时光,可能会记得,如果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些奖励——可能是一个变形金刚,或者一顿肯德基。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一些中国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这样做。尽管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成绩的奖励,但是直接

不少八零后回忆童年时光,可能会记得,如果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一些奖励——可能是一个变形金刚,或者一顿肯德基。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一些中国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家长们这样做。

尽管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成绩的奖励,但是直接的物质奖励一出现,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家长不仅用奖品奖励学习成绩,还把孩子的良好行为和零花钱挂钩。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有报纸就这些话题组织大讨论。

现在回望这些,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对物质奖励能否帮助孩子改善行为、提高成绩缺乏足够的了解。最近,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福莱尔(Roland G. Fryer, Jr)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他跑到学校里,给学生发钱督促学习。

美国的教育质量一直广为诟病,作为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其学生阅读、算术等基础能力的水平却排在世界的十五名以外。另一方面,是那些基础薄弱的社区,其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更差。在这些地区居住的美国人很多是非洲裔或西班牙裔,糟糕的教育往往和社区中的其他问题互为因果,造成了当地孩子学习成绩上与其他孩子的差距。

福莱尔是一名年轻的非裔经济学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对上述问题有着深切的体会。他的童年经历了父亲的家庭暴力,学习成绩也不好,通过体育特长才进入大学,为了不被同学看不起,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学者。这样的经历,让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选择了不平等这样的问题展开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福莱尔讨论了黑人孩子受到同伴压力等社会现象。而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问题。

工作刚刚开始时,福莱尔团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他首先来到的是纽约,因为2005市长选举,教育这类公共政策问题非常敏感,任何改动都可能引起非议,更别说在学校中给学生提供物质奖励了。直到2007年,福莱尔才成功争取到基金会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这一次,他决定用经济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用严谨的数据说明问题,这也意味着一个更大的计划,需要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虽然有媒体的负面报道,福莱尔还是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研究计划最终在四个城市得到展开——华盛顿特区、纽约市、达拉斯和芝加哥。这样的研究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福莱尔和那些希望改善教学的老师们一样,拭目以待。

按键的老鼠

提到奖励,不能不提行为主义心理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说——胡萝卜加大棒说法的学术版本。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上世纪三十年到的一个经典实验中,使用了被称为斯金纳箱的装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盒子中,有着一个按压后就会滑出食丸的压杆。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入盒子中,一开始,它只会漫无目的探索,按压压杆会得到食物后,之后,老鼠会学会将按压行为和获得食物结合起来,不断的按压压杆,记录器记录下来老鼠按压的频率越来越高。

斯金纳就一系列实验提出,要想强化一种行为,让这种行为不断发生,就需要给与奖励,或者减少消极刺激;而如果想让某种行为的频率下降,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减少奖励,或者给与惩罚。例如,想教会孩子好的行为,就要在他们做对了时奖励他们,而要想消除不良行为,就要避免强化这些行为,还要予以惩罚。

这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单,实际上,斯金纳等学者将这一理论做了很多推广。例如,在教育中,可以用孩子喜欢的行为强化他们不喜欢的,用“更多的体育时间”,强化孩子更好的完成作业。这些方法我们一直熟悉,但是斯金纳的研究更为细化。例如他发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无效。而更好的方法,不是每次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就给与奖励,而是将奖励按照比例或者时距给与。而在教授新知识时,立即的强化则能让孩子表现的更好。对于那些淘气希望得到家长关注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可不是惩罚他——那正是他所需要的关注——而是不理睬他的胡闹,而回应他好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他明白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和成人的交流。

这些思想在今天难免让人想起思维控制之类,确实,二战时期,斯金纳曾经帮助盟军训练战鸽,有人嘲笑行为主义说,他们将老鼠身上获得的理论用在了人身上。但是,斯金纳等人的研究,将我们对行为的认识从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进步到能够定量分析,在福莱尔的研究中,定量分析仍然是重中之重。

斯金纳的理论随着科学的进展,已经不是主流,对于人类心理更为复杂、精巧的研究,没有简单地推翻他,而是发现我们的行为远比老鼠复杂。那么,向学生提供金钱奖励来让他们学习,这能成功吗?

爱上学习

对于金钱奖励,一个重要的疑虑来自英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的研究。在他七十年代进行的经典实验中,德西要求大学生被试解决一些趣味智力题,之后,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每解一道题就能得到一点金钱奖励,而另一组则得不到奖励,当然,两组互相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之后,给他们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通过观察发现,没有奖励的一组学生仍然尝试解题,而另一组则不怎么在自由活动时间做这件事了。

七十年代,德西在斯坦福大学开展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学生被分为两组画画,一组可以得到一些奖励,比如一颗金星等,另一组却没有奖励。几周后,通过单向观察发现,没有奖励的学生平时仍然喜欢画画,而那些获得奖励的学生却不怎么画画了——没有奖励拿,为什么还要画呢?

德西的研究围绕这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动机。他的理论之处,当外部动机很强烈,内部动机就要受到压制。对于归因理论的研究也在从侧面证明:当进行一项恼人的任务时,如果给与奖励,参加者就倾向于把任务评价的更难以忍受。因为那些得不到奖励的人倾向于将自己做事的原因归结为任务有吸引力,而那些得到奖励的人则把原因归在了奖励本身。

这样的研究,福莱尔自然知道,而反对者所援引的证据也来自这些研究,但是他表示,如果在那些学校中,已经找不到爱学习这种品质,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此,很多学校的教师看法也是更为实际,总要试一试,如果金钱奖励真的能把厌学的孩子拉回课桌的话。

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

到了2007年秋天,福莱尔的研究逐步展开了。这是一个设计复杂的研究,需要详细证明哪种奖励最有效因此,四个城市的学校参与的方式是不同的。这项研究历时两年,来自二百六十余所学校的三万八千余名学生参与。在四个城市中,芝加哥和纽约城按照“产出”给与奖励,这两个城市的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获得奖励,考试由教育部门制定,相应的成绩可以获得一定的美金;而华盛顿特区和达拉斯的学生则是依据“投入”给与奖励,达拉斯的学生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而华盛顿特区的学生则是根据上课投入、作业完成之类的行为指标给与奖励的。作为一项严谨的科学实验,每个地区的学校都被分为两组,一组有部分年级参加这样的奖励计划,而另一组是对照组,这些学校则按过去正常的方式教学。

在研究进行中,也有着不同的声音。有部分对照组学校想福莱尔要求参加到实验组去,认为那样确实能改善学生的学习,而另一些学校也有老师表示,那些本来学习就很好的学生还是很好,而那些学习欠佳的学生,即便有着实实在在的美金,也没能改变。福莱尔对此的态度和每一个学者一样:不要通过简单的观察下结论,等到结果出来再说。

随着研究结果浮现,我们看到了很有趣的结论,孩子不是大人的宠物,他们不会像小老鼠一样,靠着食物就随你的意思前进。在四座城市中,纽约的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有限,而芝加哥的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有提高,但是在学年末的标准测试中却和没有奖励的学生没什么差别。

但是另两座城市的结果令人振奋:华盛顿特区依据学生行为的情况予以奖励,结果在标准测试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而达拉斯的效果就更好,学生靠读书获得奖励,结果不但在标准测试中的阅读一项成绩突飞猛进,不少学生在停止奖励的第二年,仍然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

这样的结论来自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如何取得好成绩,尽管他们现在有了强烈的主管愿望。芝加哥的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发现,当问及一个学生如何取得好成绩时,他回答要在考试时认真看题,而不知道学习和复习的关键。

目前的结论告诉我们,尽管成人可能了解取得成绩的关键,孩子却不是这样。但更为重要的是,金钱的奖励确实能够起到作用。一直以来,很多教育组织都在通过奖励学生的方式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成绩,但是主要奖励的是文具、甚或听ipod的自由,现在,很多教育学家把目光投向了新的方式。

尽管还有来自文化或者方法的巨大争议,福莱尔的研究还是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他关注的很多地区教育质量比较差,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国人地孩子学习困难,而这次,可能有一种方法真的能帮助到他们。

福莱尔的研究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有教育部门的工作者希望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也许对于我们,除了教育工作的启示以外,另一个启发是,要奖励那些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孩子胆小自卑怎么办
    如何帮孩子摆脱自卑?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的自卑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大人们教育不得法造成的,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估计不恰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的行为横挑鼻
    12-31
  • 幼教专家建议小宝宝学手语
    那么,宝宝手语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呢?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和爸爸妈妈沟通就会有障碍?宝宝手语Ba-by Signs的创始人苏珊·古德温博士却不这样认为。经历了长达25年的研究调查后,她告诉年轻的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父母们可以尝试用宝
    12-31 宝宝
  • 父母教育严厉有度 BB更易接受
    花花家长来信: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我对一岁多的女儿花花,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12-31
  • 宝宝早教到底教什么?
    早教到底教什么?现在的爸爸妈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早教,各种早教班也非常火爆异常,有各种理由吸引父母为孩子的早教支付不菲的金钱。教育?启智?还是其他?对孩子的早教,家长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真正的早教立足点事怎样的?这是本期讨论的话题。早教,早教
    12-31 宝宝
  • 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 爸妈第一句话请一定说这句
    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等待着妈妈来接,孩子看到妈妈来了,嘴巴嘟嘟很委屈的样子。妈妈故意忽视孩子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跟妈妈描述她跟一个小同学如何将积木堆成了一个小山……其实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大哭一
    12-31
  • 好父母的九项“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一:交流职责说明:少说多听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你交谈,怎样才能跟他开始愉快地交流呢?那就先试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吧。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谈话演变成你滔滔不绝的说教,这可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
    12-31
  • 孩子骄傲自满 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拥有谦虚的品德,这对于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正面的帮助。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想教导出谦虚的孩子,父母能否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面
    12-31
  • 儿童性教育七个常见问题
    在现代生活中,最令父母头痛的事情那就是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即使一些很自信的父母也会觉得尴尬。但是,父母们也都不应该逃避这个话题,一定要正确的回答孩子问的性问题。那么,儿童性教育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孩子什么时候
    12-30
  •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
    父母比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则越大花花4岁多了,活泼可爱,喜欢画画,于是妈妈给她报了绘画班,跟同事的女儿欢欢一起上课。每天上课结束,接花花时,妈妈总爱把她的画和欢欢的进行比较:“花花,你画的云彩怎么不像啊?你看欢欢画的花朵多好看。”“花花,你
    12-30
  • 5类小游戏不适合小宝宝玩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捏鼻子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危害性: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
    12-30 宝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