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宝宝的粗大运动技能发展

   2022-06-03 第一宝宝网0
核心提示:宝宝出生后,观察宝宝发育是否正常的一大手段就是看宝宝的粗大运动发展。宝宝出生后,随着月龄逐渐增大,其大动作也渐渐发展起来,宝宝的躯干、四肢、脖子的肌肉运动是由其粗大运动技能决定的,如果这些方面发育不好,会引起妈妈的担心。本来三个月宝宝应该会

  宝宝出生后,观察宝宝发育是否正常的一大手段就是看宝宝的粗大运动发展。宝宝出生后,随着月龄逐渐增大,其大动作也渐渐发展起来,宝宝的躯干、四肢、脖子的肌肉运动是由其粗大运动技能决定的,如果这些方面发育不好,会引起妈妈的担心。本来三个月宝宝应该会翻身了,可是不会怎么办?本来八个月该会爬了,可是还不会怎么办?这些都要看宝宝的粗大运动技能发育了。

0-1岁宝宝的粗大运动技能发展

  粗大运动能力与儿童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正常的婴儿应该是3个月开始翻身,6个月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站立,一岁多会行走,一岁半会自如行走,两岁会跑。试想,一个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肯定是大脑神经出了问题。这就说明,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动作能力是反应其生长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宝动作的发展涉及身体肌肉、骨骼、筋腱等各个部位,在这些部位中,分布许多感觉神经细胞和神经传导装置,通过动作活动,使人的大脑获得许多有关身体各部位的信息,获得身体与外界环境平衡与否的信息,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做出正确反应。从这一意义来看,通过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宝宝智力发展。

  宝宝粗大运动发展的5个关键期

  宝宝1个半月左右是肩颈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宝宝3个月左右是腰背部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宝宝5个月左右是腰部、背部、颈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宝宝6个月左右是腰部、四肢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10-12个月左右是腿部力量综合发展的关键期。

  0-1岁宝宝的粗大运动技能发展

  第一个月:宝宝躺着时会像在子宫里一样蜷缩着身体;像弹簧一样的肌肉反应;头仅能抬起一点点;肌肉偶尔抽搐;双腿不能担负重量。

  第二个月:宝宝四肢放松,出现半伸展的状态;头可以抬起大约45度;抱着坐时,头部还不稳定;肌肉抽搐的现象减少。

  第三个月:宝宝四肢可以完全伸展,能够自由活动;头能抬得比屁股还高,会四处看;双腿能短暂地承受重量;宝宝被抱起来的时候头部很稳,能从仰卧翻身变成侧卧。

  第四个月:宝宝能在有支撑的情况下站着;能用手掌撑着做起来;头能抬起90度;能做180度的环视;能用胳膊肘撑起身体;能从俯卧翻身成侧卧。

  第五个月:能坐在地上或有枕头垫着的高脚椅上;能扶着东西站着,保持平衡;能从俯卧翻到仰卧,俯卧摇摆,像飞机一样晃;能做出类似俯卧撑的动作、胸和部分肚子能抬离地面;能摇晃着向前爬一点;看东西的时候脖子能够向前伸;能够抓住自己的脚趾头。

  第六个月:能够独立坐一会儿,用手臂支撑保持平衡,可能会往前倒;能坐高脚椅;倚靠着家具能够站一会儿;两侧都能够翻身;能手脚并用地移动玩具。(如何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第六至第九个月:不用支撑就能够坐直;身子能往前抓玩具;能够用手和膝盖爬行;能够绕转;能扶着东西慢慢地站起来。

  第九至第十二个月:宝宝能够熟练地两脚交替地爬行;能从爬到坐;能抓着家具站起来;能爬上楼梯,但不会下楼梯;能扶着家具乱走;不需要支撑就能站起来;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走路;第一次自己走路但动作僵硬不稳,两脚分得很开,常常会跌倒。(如何训练宝宝走路)

  温馨提示:人的大运动能力包括12种运动素质,1岁前是婴儿大运动能力中力量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力量素质有5个发展阶段,如果家长抓住这5个发展关键期进行训练宝宝定必会获得最佳发展。

  如何训练宝宝的粗大运动?

  0~1岁粗大运动能力训练原则

  (1)尊重宝宝的个体差异

  妈妈通常对宝宝所处月龄的发育指标十分关心,如果发现宝宝在某一方面的运动技能低于同龄的其他宝宝就会很着急。实际上,宝宝的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只要这种差异在3个月以内,家长就不必着急。发现宝宝哪方面落后了,用游戏的方法每天坚持练习,一两个月之后宝宝就有可能赶上平均水平。

  (2)调动宝宝的运动兴趣

  有目的地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把运动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如果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宝宝肯定不喜欢。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宝宝,宝宝才会积极配合,这一点对低龄宝宝尤其重要。

  (3)合理安排宝宝的运动量

  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太小,身体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究竟多大的运动量合适,需要家长慢慢观察。以运动后宝宝没有明显的疲倦感,饮食和睡眠正常为宜。

  (4)不要拔苗助长

  宝宝的运动发展顺序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从抬头、坐、爬、站到走,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独特发展意义。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快,错误地认为某种技能掌握得越早越好,比如还不会爬就让宝宝学站、学走。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宝宝什么时候会翻身?如何训练宝宝翻身)

  (5)在运动中发展宝宝的综合智能

  宝宝的大运动训练可以和儿歌、歌曲和表演相结合,这样不但可提高宝宝的运动兴趣,还可以让宝宝得到语言和艺术的熏陶,发展综合智能。

  0~1岁粗大运动能力训练方法

  1、宝宝大脑刺激训练

  在婴儿早期,音乐可以锻炼宝宝的节奏感、记忆力和协调性。内耳的神经末梢得到刺激后,会向大脑发送信息,帮助发展婴儿的平衡杆、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和肌肉张力。

  妈妈可以在抱着宝宝颤动、摇摆、旋转和哼歌的时候,注意调低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舞蹈可以训练宝宝的模仿能力、重复和协调能力,并学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及表达的情感舞动身体。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就开始接受颤颠和晃动长达9个月之久,出生后的舞蹈动作,是对胎儿时期运动方式的再现。温柔地紧紧抱住宝宝,注意保护他的头部,这样跳舞的同时宝宝还能得到视觉刺激。

  妈妈可以加入一些集体亲子活动,和其他的父母宝宝一起,围成一个圈跳舞,把宝宝抱在胸前。采用多种方式带着宝宝进入圈子的中央再退回来,例如轻摇、跺脚、举起跑动、摇摆、颠动、摇晃等等,甚至把宝宝斜着往下俯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护好宝宝的脖子。

  2、内耳前庭刺激训练

  人的内耳结构非常复杂,它负责协调人体的平衡感、听觉、地心引力感和运动能力。宝宝内耳前庭系统需要提供刺激,内耳前庭训练对抑制原始反射和发展平衡能力至关重要。内耳的感觉对于宝宝的姿态、运动、空间、移动、深度中的位置感和自我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向两侧晃动宝宝的身体:使宝宝处于坐姿,左右晃动他的身体。注意要抓稳宝宝咯!

  前后和左右摇摆:爸爸和妈妈两个各牵住毯子的一头,做成一个小吊床,把宝宝放在其中,可以来回地摇晃宝宝啦。

  前后晃动:在宝宝2、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前后方向的摇晃了。这种运动可以训练宝宝运用肌部肌肉支撑头部,但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头,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

  3、臀部和四肢练习

  每种单一部位的练习都是为了宝宝以后实现复杂的身体机能打下基础。让宝宝俯卧向前蠕动,可以通过肌肉、韧带、关节向大脑发送更多的信息,并且教会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使用它。

  踢气球:宝宝2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在宝宝腿部上方合适的高度悬挂一只气球,然后微微托起他的臀部,让宝宝能够用脚触球。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自己去做这个动作了。

  腿部练习:跟着儿歌的节奏,弯曲、伸展宝宝的腿部。首先两腿一起进行,再单腿分别进行,上、下,分开合拢。每次换尿布的时候都可以做这个动作,托起宝宝的臀部,双腿分开时,温柔地跟宝宝说一声“蹼”。(3个月婴儿早教方案)

  4、给宝宝做俯趴训练

  俯卧可以鼓励宝宝运动身体,从而刺激大脑通路的形成。老是让宝宝躺着会抑制宝宝的运动,阻碍宝宝对自己双侧身体的运用。只有肌肉和韧带的神经末梢受到足够的刺激,宝宝才能学习和发展。所以,多让宝宝趴着吧,即使每次只有1分钟的时间。(如何训练宝宝翻身)

  照镜子:把镜子竖在宝宝的面前,引导宝宝观察自己和妈妈的形象,这样宝宝就不得不抬起头。但要记住,对于宝宝来说抬头是很困难的,所以哪怕只有几秒钟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给宝宝一个支撑:在宝宝的腋下垫一个圆筒形的抱枕,让宝宝腾出手来玩。这会让宝宝觉得趴着很有意思。

  总之,训练宝宝的粗大运动应该是妈妈和爸爸共同来进行的,当然,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小一点的婴儿,也不能训练强度过大,不然会引起宝宝的骨骼发育畸形。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婴儿早教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