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别让“NFT”成为炒作新宠

   2022-05-19 巴比特0
核心提示:来源:半月谈半月谈评论员 兰天鸣在我国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趋严的背景下,不少资本和币圈投机分子又瞄准了新方向——非同质化代币(NFT)。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也被称为非同质化通证。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NF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评论员 兰天鸣

在我国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趋严的背景下,不少资本和币圈投机分子又瞄准了新方向——非同质化代币(NFT)。

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也被称为非同质化通证。作为一项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NFT作为凭证用来标记特定数字资产,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其中,数字藏品领域是NFT落地最快的应用场景之一。

半月谈:别让“NFT”成为炒作新宠

近年来,看似普通的马赛克头像、图片、视频等数字藏品NFT频频售出“天价”。全球最大的国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累计销售额已超百亿美元,单件数字藏品被卖到数百万美元已是屡见不鲜。

但“天价”频现、风靡一时的背后,NFT出现金融化证券化倾向,暗藏大量“对敲”“老鼠仓”的行为,炒作交易、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始冒头。

在国外,数字收藏品NFT往往使用虚拟货币交易,流转没有限制。一些投机分子则利用即将推广的NFT产品牟利,通过“天价”拍卖或与“内部人士”多方对敲、炒高价格。部分NFT交易平台为赚取高额手续费,利用社交媒体炒作,诱导用户持续交易,演变成“割韭菜”的骗局。

最近,就有国外购买者试图将数百万美元买进的数字藏品NFT再次拍卖,却出现了无人问津、报价缩水近万倍的现象,最终成了“接盘侠”。

当前,国内NFT生态圈中大大小小的平台各自为营、疯狂“拓荒”,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参与其中。这些国内NFT交易平台基本使用人民币交易,不少平台对NFT二次流通也不做限制。

随之而来的风险不可小觑。一些数字藏品被拆分交易,打破了NFT的非同质化特性,可能促使NFT相关业务演变成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等非法金融活动。

同时,国内NFT发行方和交易平台尚未被强制要求对发行、售卖、购买主体进行实名认证,为NFT领域洗钱问题埋下隐患。

如何引导NFT在国内健康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是正道。需要加大对该领域监管,提升相关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化解处置能力。

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会员单位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三家协会从发行金融产品、提供交易服务、公开发行融资、计价结算、实名认证、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对会员单位参与NFT项目做出要求,旨在斩断NFT的二次交易链路。

尽管国家对虚拟货币风险防范有明确规定,但对于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及衍生品的监管规则仍有不足。相关部门亟须加大对NFT监管的探索和研究,尽早出台相关法规,规避NFT产品恶意炒作、借用NFT概念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

一方面,需要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明确NFT作为数字藏品的业务规范。另一方面,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险苗头,监管部门要果断出手、明确表态,及时对公众发出风险提示。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生态链各方切不可只盯短期“天价”利益而无视长远健康发展,谨防创新业务“脱实向虚”只剩炒作,别让“蓝海”变“死海”。

《半月谈:别让“NFT”成为炒作新宠》本文来源:巴比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