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

   2023-01-22 互联网0
核心提示: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两宋以后学四书“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南宋朱熹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两宋以后学四书

“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南宋朱熹为儒家弟子按照从易入难排序,研究儒学义理精神的四本教科书。朱熹为这四本书作注,《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称为“集注”——因为注释太多,所以引用了很多前人注释。

后来因为篇幅长短,利于刻印的原因,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四书顺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

《大学》其实是一篇文章,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后来单独成“书”。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际上应该是秦汉时期儒家作品。它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耳熟能详的励志句子,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又如“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等等,不胜枚举。

它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孟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四书中篇幅最长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它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中庸》

《中庸》和《大学》一样,原本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从南宋朱熹对这四本书的作注排序,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儒家在宋朝发展为理学的思想脉络。

首先是为儒生确定人生目标——治国平天下(《大学》)。

然后讲解儒家根本——仁(《论语》)。

再学习领会儒家进阶——义(《孟子》)。

最后引导儒生进入高级义理思考——格物致知,追求大道(《中庸》)。

四书的编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朱熹,在他手中,儒学这间哲学土屋终于开始搞装修,然后可以堂堂正正地住人了。从此,四书成为官书,成为中国文人必读之书。

当然在那些反感儒学,以发现朱熹黑点为乐的人心中,正是这几本书“祸害”了中国好多年。

两汉以后学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这些书都是经过孔子编著,所以在汉代儒学兴起,随着孔子成圣,这些书也就成为经书。至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这几本书的儒家圣典地位就确认了。


《诗经》

这个不必多说,是个中国人就知道。我们讲个常识性的误解,《诗经》被称作“诗三百”,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诗歌的起源,其实《诗经》中的诗歌已经是完全成熟的诗歌形态,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还是精神意境,都不是诗歌最初的那种原始状态。我们现在觉得它古朴,只是相对魏晋浮华而言。

《诗经》是春秋时期的诗歌大成,并非中国诗歌的起源。

《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尧舜,下至东周,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当然,书里面自然也有后世伪作。

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我们平时夸一个人,饱读诗书,就是指的《诗经》、《尚书》。


 
标签: 孟子 儒家 朱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闵鹿蕾怒斥沈梓捷_闵鹿蕾指着沈梓捷:你别骂人!CBA冲突还原:冯欣打到孟子凯脸部
    闵鹿蕾怒斥沈梓捷_闵鹿蕾指着沈梓捷:你别骂人
    近日闵鹿蕾怒斥沈梓捷_闵鹿蕾指着沈梓捷:你别骂人!CBA冲突还原:冯欣打到孟子凯脸部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闵鹿蕾指着沈梓捷:你别骂人!CBA冲突还
  • 痒字去掉两点念什么(学校教化之意孟子)
    痒字去掉两点念什么(学校教化之意孟子)
    痒字去掉两点念xiáng,庠古代称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古人将学校称为“庠”,是取其“教养教导”、“培养教化”之意。从“庠”字本身
  • 遁词是什么意思(遁词其所公孙孟子)
    遁词是什么意思(遁词其所公孙孟子)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示例:1、《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2、宋朝张载的《语录钞》:“遁辞者无情,只是他自信,元无所执守。”3、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但不知讲学家见之
  • 取之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之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之不尽中尽字的意思是:完、穷尽。取之不尽:释义:拿不完,用不完,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郑兴裔《郑忠肃公奏议遗集,请罢建康行宫疏》:“天地之
  •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最近看到一段话刷屏了,主要是某发言人在公开场合用了这句话,而很多国人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
  • 静心而明智学高以致远(静心致远元气明智)
    静心而明智学高以致远(静心致远元气明智)
    一般都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果是静心而明智,学高以致远大概可以解释为心情平静可以通达事理,学问水平高可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寡欲而静心,才能明确志向,努力学习以养元气,此处元气当指孟子所谓浩然之气。
  • 入则无法家拂士(人恒过的恒是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人恒过的恒是什么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人恒过的恒是什么意思) 不得不承认,我这是在明目张胆的蹭高考的热度!惭愧惭愧! 首先还是预祝考生们:考试顺利,个个都能考出好成绩! 其次, 今天看到了一篇关于“成功押中《岳阳楼记》”的文章(说实话就是看了下标题),想
  • 科普下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翻译
    科普下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翻译
    关于到现在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翻译这个话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翻译,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翻译相关的信息,那么下
  • 孟母三迁出自那本书(妇女孟子贤明也有)
    孟母三迁出自那本书(妇女孟子贤明也有)
    《列女传》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
  • 描述父亲与母亲的成语
    描述父亲与母亲的成语
    1、父母恩勤:原指父母养儿育女的恩惠和勤劳。以后则泛指父母对儿女的慈爱之情。出自明归有光所著《招张贞女辞》中,父母恩勤,养我身兮;2、含辛茹苦: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出自宋苏轼所著《中和胜相院记》中,佛之道难成,言之使人悲酸愁苦;茹苦含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