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3-04-01 多特软件0
核心提示:正文摘要:公务员省考成绩放榜了!今年2月25日,20余省份举行2023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一个月之后,多地于近期密集公布了本次笔试的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同时,一些省份公布了本次考试中查处的考生作弊情况。近日,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发布了一份涉及1

正文摘要:

公务员省考成绩放榜了!今年2月25日,20余省份举行2023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一个月之后,多地于近期密集公布了本次笔试的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同时,一些省份公布了本次考试中查处的考生作弊情况。近日,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发布了一份涉及140余人的公考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公告。近日,辽宁、宁夏等省份也发布了类似公考作弊处理公告。当然,作弊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2015年11月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包括公务员考试在内的法定国家考试中,组织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被列入刑事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公务员省考成绩放榜了!同时“上榜”的还有作弊考生。

今年2月25日,20余省份举行2023年公务员招录的笔试,一个月之后,多地于近期密集公布了本次笔试的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同时,一些省份公布了本次考试中查处的考生作弊情况。

资料图:考生进入福建省2023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考点。张斌 摄

有人禁考5年,有人得了“-2”

近日,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发布了一份涉及140余人的公考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公告。

公告显示,在陕西2023年公务员省考中,90名报考者被予以“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包括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且未按要求放在指定位置、坐错座位、未用规定的答题用笔作答的和考试结束后继续答题等。

公告还介绍,对本次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信息高度雷同,属同考场作弊情形的2名报考者予以“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对在考场内有作弊等行为的4名报考者,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五年内限制报考公务员”的处理。对在考试期间及考后未能按规定核准身份的52名报考者,相关科目成绩记0分。

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还在公告中称,对有违纪违规行为的报考者已在成绩查询窗口标注了违纪科目,相关科目成绩标注为“-2”。

近日,辽宁、宁夏等省份也发布了类似公考作弊处理公告。

宁夏的公告中还晒出了作弊考生的准考证号码。辽宁的公告显示,对在考试现场有“查看、偷听违规带入考场与考试有关的文字、视听资料的”和“违反规定将试卷、答题卡(答题纸)等考场配发材料带出考场的”等严重违纪行为的2名考生,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五年内限制报考公务员的处理。

资料图:江西南昌,国考考生在察看考场。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公务员考试作弊,将被如何处理?

对于公务员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2021年9月中组部、人社部发布的新版《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有详细规定。

其中,以“所涉科目(场次)考试成绩为零分”处理的行为包括,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经提醒仍未按要求放在指定位置,未在指定座位参加考试,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等。

“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五年内限制报考”的违纪行为包括,抄袭他人答题信息或者协助他人抄袭答题信息,查看、偷听违规带入考场与考试有关的文字、视听资料,使用禁止携带的通讯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等。

也有终身限制报考的行为,包括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参加考试,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非法侵入考试信息系统或者非法获取、删除、修改、增加系统数据等。

相较于其他作弊行为,上述各地公告中,“雷同卷”的认定颇受关注。

按照这份文件的规定,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经阅卷专家组确认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给予其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为零分的处理,录用程序终止。作答内容雷同的认定方法和标准由省级以上考试机构确定。

当然,作弊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2015年11月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包括公务员考试在内的法定国家考试中,组织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被列入刑事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多地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相关阅读:

努力不够作弊来凑?考场上利用无线设备传送答案,31人被抓!

周考、月考、升学考

考研、考公、考证书

……

一生中我们要经历

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

在考场上

有的人脚踏实地以实力取胜

有的人却找到了“成功的捷径”

企图靠非法手段获取答案通过考试

只是当“作弊者”与“组织作弊者”

“强强联合”

最终的结果不是“双赢”

而是“团灭”

付出金钱只为投机取巧

铤而走险只为获取暴利

2020年,云南昆明、曲靖警方查处两起组织考试作弊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已被移送起诉。

案件涉及的18名考生因参与作弊均已被取消考试成绩,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

案件一

2020年8月23日,昆明警方接报案,有人在某酒店利用无线设备组织考试作弊。昆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在网安部门的协助下,将正在组织考试作弊的犯罪嫌疑人姬某某当场抓获,随后将该团伙组织人张某及其他团伙成员等共5人一并抓获。

(嫌疑人姬某某指认现场)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团伙组织人张某与谢某达成协议,由谢某发展介绍考生。通过考试之后,考生向该团伙支付25万元报酬。

谢某考试前将接收设备分发给参与作弊的考生杨某某等7人。在考试时,姬某某负责摆放发射设备,王某以考生的身份进入考场发送考题,再由张某将答案发到作弊学生的接收设备上。

(作弊设备)

目前该团伙5名成员因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已被逮捕,其中4人已被移送起诉。

7名参与作弊的考生均已被取消考试成绩,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

案件二

2020年8月22日,曲靖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称,有人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笔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并且携带专业的作弊设备。

(作弊设备)

网安部门协同办案民警以案发的“考生”为线索,抽丝剥茧、梳理案情,最终查获以张某曦为首的组织考试作弊团伙。经过审讯,该团伙如实交代了通过网络购买作弊设备、组织多次多人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作弊的违法犯罪事实,对安装作弊器组织公务员考试作弊的行为供认不讳。

(嫌疑人抓捕现场)

目前该团伙26名成员因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已被移送起诉。

11名参与作弊的考生均已被取消考试成绩,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

作弊“产业链”

近些年考试作弊犯罪活动大多呈现出“多人对多人”的集团式作案形式,形成了“术业有专攻”的利益链。作弊行为一般通过“传出试题”和“传入答案”两个主要过程来实现。整个作案流程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多人配合,共同牟取暴利。

网上招募,线下培训

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散发“考试必过”的广告信息,招募一些具有作弊倾向的学生。学生确定参与作弊并缴纳欠款后,组织线下会面,并分发作弊设备以及进行作弊设备使用培训。

流程严密,设备齐全

组织考试作弊团伙有一套固定作案流程,即“网上招募-作弊考生进入考场-使用微型摄像机获取考题-借机输送考题场外答题-使用无线通讯设备将答案传入考场”。

他们有着齐全的设备,包括微型摄像机、信号接收、发射器、考生贴身存放的信号接收器,以及显示器、微型耳机等。

团队协作,分工明确

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专人专职。从上述两起案件中,就可看到,在组织考试作弊过程中,有人负责发展客户,有人负责架设设备,有人负责拍摄试题,有人负责场外答题……总之每个流程都有专人对接与执行。

组织考试作弊罪

组织考试作弊罪 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破坏考试秩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按照《刑法》第284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考试不是游戏

不需要团队合作

好成绩不是偶然

而是脚踏实地付出的收获

那些

看似轻松的“捷径”

往前走其实就是深渊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

“诚信”比“成绩”更重要

千万别一时糊涂

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