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新政”前后体验香港线下数字资产交易:新增实名认证

   2024-04-19 多特软件0
核心提示:实名认证强化,监管正式施行1. 6月1日,香港《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生效,标志着全新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开始实施,零售投资者获准在持牌平台进行交易。2.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交易过程中增加了人脸识别和

“六一新政”前后体验香港线下数字资产交易:新增实名认证

实名认证强化,监管正式施行

1. 6月1日,香港《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生效,标志着全新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开始实施,零售投资者获准在持牌平台进行交易。

2.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交易过程中增加了人脸识别和手持身份证件拍照环节,凸显了新制度对零售投资者实名认证交易的要求,体现出监管层对香港虚拟资产行业的严格规范。

3. 一位区块链项目投资者对此表示肯定,认为此举有助于加强监管,推动行业正规化发展。

交易限制与高昂手续费引关注

1. 记者在尚未取得新牌照的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交易时,发现平台设置了一些交易限制。例如,购买小额代币后欲出售时,须持有一定数量代币方可操作。

2. 另外,交易手续费相对较高。相较于多数银行跨行转账手续费低于1%的情况,记者最终卖出代币后的到手金额比购买时减少了100港元。

线下交易体验:便捷与困惑并存

1. 5月31日,即新规生效前一日,记者探访香港数字资产交易所实体交易中心。其布局与“加密货币银行”相似,设有咨询台、柜台窗口和加密货币ATM机,部分楼层仅对一楼开放。

2. 当日,投资者以内地游客和香港本地中老年人为主。记者初次尝试通过ATM购买比特币,无需实名认证,过程快捷,仅需3分钟。

3. 交易所工作人员透露,平台正在申请全新牌照,过渡期内可在未获得牌照情况下继续运营至明年6月1日。

4. 新规实施前,内地和香港散户可在此类未获牌照的平台进行交易,小额买币无需实名认证,但赎回加密货币需等待30分钟,并在交易所App上完成实名认证。

新规实施首日:实名认证与额度调整

1. 6月1日新规生效当天,尽管天气恶劣,但交易所门前聚集了众多期待的投资者,尤以内地人士居多。上午10时,交易所热闹开业。

2. ATM机上新增了提示,明确仅供交易所客户使用,显示平台开始遵循《指引》运营。虽然规定持牌平台仅服务于香港本地散户,但实际操作中,未注册账号的内地客户仍能直接在ATM进行链上钱包交易。

3. 实施新规后,ATM交易需进行人脸识别和手持身份证件拍照,体现了实名认证要求的严格执行。同时,买卖币最大额度由原先的100万港元下调至10万港元。

4. 记者尝试卖出前一天购买的比特币,却因持有量不足最小卖出额度(0.001比特币)而无法操作。ATM未明确提示卖出额度要求,给新手用户带来困扰。

新手“入圈”挑战重重

1. 面对卖出难题,记者求助资深玩家,得知可将比特币与现金一并兑换成泰达币,再全部卖出以满足最小额度要求。经过一系列复杂操作,包括人脸认证、手持证件拍照、买币、币种转换,最终成功卖出所有加密货币。

2. 然而,提现过程尤为复杂。在填写转账数额时,需在App中输入比ATM显示交易数量多1的数值,以扣除1泰达币的手续费。在资深玩家指导下,记者最终以600港元购买的加密货币换取了500港元现金。

3. 对于新手而言,首次交易加密货币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难度较大。尽管《指引》强调将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但加密货币交易仍被视为门槛较高、不易理解的领域。

线下ATM:广告噱头还是独特体验?

1. 有投资者认为线下ATM手续费过高,更像是广告噱头,不如选择线上交易所交易,手续费更低。例如,买入泰达币的汇率与卖出汇率之间存在约6%的价差。

2. 不过,也有玩家出于体验氛围或寻求面对面交易的安全感,选择线下交易所进行大额交易。有人抱着“尝鲜”心态参与,但在了解相关风险后迅速回归线上交易。

3. 一位初涉加密货币的中年玩家直言线下体验不佳,交易所缺乏流程指引和工作人员教学,交易限制多,操作不够流畅,最终决定转向线上交易。

4. 有投资者对实名制与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理念的矛盾表示担忧,质疑未来能否真正实现用加密货币购买日常物品。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