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为何把西施送给夫差?西施与范蠡有何关系

   2020-12-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她凭借美貌在战乱的春秋,给整个灰暗的时代都增添了几分绮丽的色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早已经被历史的洪流掩盖,谁都无法得知过去的真假是非,斯人已逝,她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变成了小说、诗歌、戏剧,变成了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她凭借美貌在战乱的春秋,给整个灰暗的时代都增添了几分绮丽的色彩。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早已经被历史的洪流掩盖,谁都无法得知过去的真假是非,斯人已逝,她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变成了小说、诗歌、戏剧,变成了众人 眼里的一个传说。

西施原名夷光,是战国时代越国苎罗山施姓樵夫的女儿,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称浣纱女,因家住西村,所以又叫西施。她天生丽质,面若桃花,长得惊世骇俗。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就连水里的鱼儿看到水里西施的倩影都忘记了游动而沉到了水里。西施因此而闻名,于是后世常常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成为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因为西施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她的妆容被众人模仿,就连她的一颦一笑,走路的姿态都被其他女子模仿,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刚浣洗完,站在岸边觉得胸口隐隐作痛,便用手轻捂着胸口,皱着眉头。村民们见到西施这个样子比她平时的时候还要美,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长得很丑,但听闻村民都在夸赞西施捂着胸口皱眉的姿态,她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慢慢走,以为会得到村民的称赞,没想到她的装腔作势却引来了众人的厌恶,东施不仅没能惊艳一世,反倒留下了千古的笑柄。

越王勾践三年,浣溪女西施全然想不到,有一天会参与到政治争斗中去。“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一个平凡的浣纱女又为何能够成为吴宫妃?跟范蠡又有什么关系?西施又有没有丈夫呢?一切都要从一个阴谋说起。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归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雪洗耻辱光复越国。范蠡和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后认识的,范蠡根据夫差好色的性格,献上美人计,并在民间海选美人,最后寻得西施,范蠡将越国复仇的计划一一向西施道来,希望西施能够舍身救国,西施没有半点怨言,答应了范蠡,后来西施被带到吴国。

作为一个美人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还不足以打动帝王,还需要一点身段,曼妙的舞姿出众的琴艺,都是美人该具有的属性。于是,范蠡花了三年时间,教给西施这些东西。西施发愤苦练,三年后早已经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宫女,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飘逸、温婉、灵动。越王将西施打扮得漂亮极了,给吴王送去,吴王得到了西施就跟得到了宝贝一样,喜欢得不得了。在姑苏建造春宵宫,修筑庭院楼阁,天天和西施寻欢作乐,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终使得吴国走向了灭国。

吴国亡国之后,西施的使命就算完后了,但是她的最后归宿却成为了一个谜团,大家都在猜测西施到底去哪里了。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由此,引出了两人真真假假的爱情故事。唐朝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皮日休也有诗《馆娃宫怀古》:“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或多或少都提及到西施的事迹,这么多诗人都没有提及到她和范蠡有什么关系,而在《越绝书》有这样的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 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分析下当时的范蠡跟西施其实是没什么机会在一起的,西施当时正值妙龄,而范蠡也四五十岁了,年龄上范蠡都是西施的叔叔辈的,当然感情不分年纪,就算年龄差距大也不是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其实是没有太多机会见面的,范蠡心中装着国家,正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去谈情说爱。范蠡与西施泛于江湖,只不过是后人怜惜西施为她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已。

 
标签: 夫差 范蠡 西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别名叫什么
    勾践 夫差就是名字。吴王夫差简介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
    12-23 勾践夫差
  • 吴王夫差缘何最终失败?其战略重心产生偏差
    最要紧的战略未必是最要命的战略;战略有重心,未必等于战略全面,夫差的成败是一个典型的经营案例。吴王阖闾在征战越国时受伤而死,嘱咐儿子夫差要报仇。夫差没有忘记父仇,后来灭亡越国,实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但接下来,他似乎陷入了骄傲自满的境地,成
    12-23 夫差
  • 西施一心只爱吴王夫差 何曾爱过范蠡?
    中国历朝历代美女如云,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人来领袖群芳,那就非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莫属。西施本命施夷光,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因居于村西,当时人们习惯称她为西施。关于西施的美丽有很多的典故,如西子捧心,“沉鱼”等。如果不是生逢乱世,西施可能就在苎
  • 吴王夫差为何要赐死伍子胥?伍子胥生平简介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在逃亡的途中
  • 矛之番外篇 越国吴王夫差自用青铜矛现世
    1983年,在湖北江陵马山5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吴王夫差自用青铜矛,全长29.5厘米。器身与剑身相似而稍短,中线起脊,脊上有血槽,两面血槽后端各铸一兽首。骹中空,骹口扁圆,口沿内凹。矛体满饰菱形几何暗纹。基部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
    12-13 夫差
  • 吴王夫差在黄池九年 为什么不反攻越国复国?
    吴国已经没有机会了。黄池之会后的吴国堪称千夫所指,诸国之间只有敌人而无盟友。西侧楚国虎视眈眈,南侧越国秣兵历马,而北部,中原诸国的心中恐怕吴越比楚国好不了多少,蛮夷之国。诚然如题主所言吴国毕竟国力还在,可这种国力已经无法再支撑吴国对外扩张了
    12-12 夫差
  • 揭秘古代最早美人计 妖艳西施如何迷惑吴王夫差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如果说施妹喜和苏妲己是迫不得已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那么施夷光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 夫差与西施故事传说 西施爱夫差还是原夫君范蠡
    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
  • 越灭吴之战背景:夫差一度成为春秋时代霸主
    吴国和越国是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两个诸侯国。 公元前514年,阖闾(又作阖庐)登上吴国王位,任用逃亡到吴国的楚国贵族伍子胥和齐国人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12-03 春秋夫差
  • 《卧薪尝胆》吴王夫差反胜为败的原因是什么
    吴王夫差终被越灭的原因是: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蒲松龄诗曰(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范成大诗曰(夫差):“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千龄
    12-03 夫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