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将军是怎样降清的?又是怎样统一台湾的

   2020-03-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不久病逝,其子郑经继位,继续治理台湾,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礼。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故,他的儿子郑克塽继任王位,台湾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决定起

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不久病逝,其子郑经继位,继续治理台湾,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礼。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故,他的儿子郑克塽继任王位,台湾内部发生内讧,康熙帝决定起用施琅攻台。施琅原为郑成功的得意爱将,后来背郑降清。1663年,康熙帝曾命其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征讨台湾。他两次出海,均遇台风,无功而返。朝内一些大臣对他产生怀疑。但康熙帝力排众议,仍然对施琅委以军政全权。施琅于1683年取得海战大捷,台湾收归清朝。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派兵戍守。

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是一件大事,施琅因此立了大功。康熙把台湾的归附看成是施琅为清朝“扫数十年不庭之巨寇,扩数千里未辟之遐封。”他在施琅封侯的“制诰”中称赞他“矢心报国,大展壮猷,筹划周详,布置允当,建兹伟伐,宜沛殊恩。”但从有关史实来看,在平台问题上,康熙帝对施琅的保护和支持显得非常重要,由此也展现了一代明君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父亲被杀,施琅降清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久施琅就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

施琅青年时个性极强,常常与脾性相同的郑成功发生冲突。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因反对郑氏“舍水就陆”的战略方针和强征百姓粮饷的做法,与郑氏产生了尖锐的分歧。次年四月,施琅捕杀了手下一名改投郑成功的清兵,郑成功便将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投入牢中。施琅被捕后不久逃脱,藏在副将苏茂家中,并请人从中调停。但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解,反而派人前去刺杀施琅。行刺失败后,郑成功一怒之下竟将施大宣和施显杀了,将施琅逼上了投清之路。

降清之后,施琅被授为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1665年,封靖海将军。

 
标签: 施琅 台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施琅是怎样突破郑成功船队一举将台湾岛拿下的
    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西北噶尔丹叛乱的同时,还有条不紊地把东南沿海和台湾岛收归了版图。郑成功到台湾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率领郑氏部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沿用明朝年号,坚持反清复明。但是,在清朝已经稳固统治了大
  • 施琅为什么会降清?施琅到底是不是汉奸?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生于公元1621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享年75岁。字尊候,号琢公,最开始是郑芝龙的部将,后来经郑成功招揽,随郑成功一起抗击清朝统治者。先后跟随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
    12-13 施琅汉奸
  • 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降清 父亲弟弟被郑成功冤杀
    施琅第二次降清,属于被逼上梁山,谈不上个人品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郑成功盛怒之下,轻率地错杀施琅的父亲弟弟,才导致施琅这样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投入清军的怀抱。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
  •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
    11-29 施琅台湾
  • 历史上施琅平定台湾的真相 功过是非争议300年
    施琅—一位三百多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再次引起社会舆论关注。有人认为,施琅成功荡除台湾割据政权,将其纳入中华行政版图,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英雄;也有人认为,施琅两次投降清政权,甘愿为外族统治者卖命,是“民族”败类。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拂
    11-27 施琅台湾
  • 英雄还是汉奸: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靖海侯施琅
    真实的施琅: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首先说此人一生反复无常。他自己都承认是“十七岁作贼”,最初在明总兵郑芝龙部下任左冲锋。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进福州,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军,然后被拨归嘉定三屠的屠夫之一的李成栋麾下,从征广东,攻打
  • 解析郑成功与郑和施琅郑芝龙林凤的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促进了大明王朝的经济
  • 名臣施琅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 施琅为何主张武力收台 郑家多次拒绝大陆善意
    施琅(láng),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初著名将领。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
    10-05 施琅
  • 施琅大将军 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
    09-21 施琅台湾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