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党首顾宪成 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2020-04-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张,以及文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京官六年一考察,逢巳、亥年进

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张,以及文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

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种考核制度。京官六年一考察,逢巳、亥年进行,京外官员三年一考察,万历十五年的京察史称“丁亥大计”。考察由吏部和都察院共同主持。五品以下由有司考察,不称职的降罚有差;四品以上的自己述职,去留由圣意决定。这当然是项好制度,至今对干部的考察仍然如此,但好的制度在帝制时代的人治环境下,很容易变味,最后演变成各派系互相攻击互相揭短、有权者报复政敌的把戏。

顾宪成是无锡人,在一个亦商亦农的小康之家长大,兄弟中行三。万历四年二十七岁时中应天乡试第一名,也就是俗称的“解元”,万历八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他请了三年家回乡奉养老母,直到十四年下半年才假满回朝,升任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做到了副司长,这个司分管的是官员的勋级,人事档案以及因丧守制等事务,虽不如文选司权力大,但也很重要。尽管当时顾宪成文名已满天下,但在政坛上还没多大的动静。

这年二月,京察开始,都察院左都御史将工部尚书何起鸣列入“拾遗”的名单中,京察“拾遗”指的是原来的考核有遗漏,不准确,让专司监察的科道官再议。显然,这是不给何尚书的面子。大凡工部尚书,必须要搞好和内宫太监的关系,因为工部主管工程建设,而宫内的建设项目是最多了,往往是工部官员和宫内管工程的太监一起勾结分肥。何尚书和大太监张诚很铁,张诚替何尚书运作,给事中陈与郊在授意下,上书将何起鸣和主持京察的辛自修放在一起评论,实际上是攻击辛而替何开脱,辛自修被攻击后托病辞官。御史高维嵩等人气不过,上疏弹劾何起鸣。正好万历帝听信了张诚的话,相信何起鸣怀疑辛自修,便责备高维嵩,说“朝廷每用一人,言官辄纷纷排击。”将高等人调出京外,一些官员又立刻上疏为高御史抱不平,遭到处罚。

顾宪成的上疏应当说是立场比较公允的,他主张这场风波的当事人“各务自反”,即每个人都反省,大家来找找自己的毛病。可万历帝看完大为生气,要求内阁拟票重重处理顾宪成和一起上疏为高维嵩鸣冤的王德新。首辅申时行开始还想和稀泥,票拟为罚俸——扣发薪水。万历帝认为处罚太轻,亲自起草处理意见,顾宪成被连降三级,贬为桂阳判官。

顾宪成曾经碰到同乡、内阁学士王锡爵,王锡爵对他说出自己的疑惑:“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反之。”顾的回答是:“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两人都看到了朝廷和民间意见的尖锐对立,但顾宪成认为责任在上面,是朝廷罔顾民意,和民间满拧。

这次贬官只是顾的一次挫折,几年后他又回到吏部担任要职。七年后他彻底得罪了皇帝,削职回家,完全淡出了政坛,一心一意讲学,成为东林士人的领袖,用舆论的力量影响朝政。此乃后话。

 
标签: 东林党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史上东林党如何从信仰集团变为利益集团
    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再次回到朝廷权力中心的东林党人,已经没有了视死如归的杨涟那样的真烈士。那么,东林党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看看东林党当时头面人物钱谦益、侯方域,这两个一老一少的表演。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钱谦益出任礼
    12-17 东林党
  • 两分钟读懂明朝党争的来龙去脉 如何评价东林党
    明神宗时期,神宗长时间不上朝理政,久居深宫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的生活,身边的侍者办事稍不称意"辄毙杖下"。且又极其贪婪,恨不得把天下财货都搜刮进宫中供其挥霍。把大批太监派作"矿使”、"税监”前往各地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他
  • 东林党争起因 东林党争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东林党争是指明朝末年东林党与阉党等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东林党争在明朝延续了很多年,甚至是清政府统治下东林党争还是继续存在着,可以说东林党争对明朝和清朝时时期的政治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东林党的势力是最大的时候,正是因为
  • 东林党争的背景:东林党到底是如何兴起的?
    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
    11-29 东林党
  • 天启不昏庸魏忠贤也没误国 只为了打压东林党
    天启皇帝心灵手巧,善于机械设计,精于建筑家具的制造,喜欢做木匠活,具有这方面的天才是事实,这极有可能跟魏忠贤对他从小的教育有关系。因为老魏并非从小进宫,而是在成年以后才当的太监,对世俗间的的事很了解,社会经验极为丰富,所他不但经常给朱由校讲
  • 揭秘:明朝的东林党首因何慨叹“读书无用”?
    世所共知,东林党领袖杨涟惨死于阉党党首魏忠贤手下。他在明知必有一死时,对子孙发出“读书无用”的遗言(原文:“吾儿,从速回去。切记!往后万莫再读书,当以我为戒”)。东林党,明代中晚期知识分子精英群。作为东林党领袖,杨涟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谁搞亡了明朝?东林党“君子”疯狂“偷税漏税”
    经济观察网 特约作者 图门巴雅尔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三十五岁的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东林党,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
  • 大明王朝灭亡东林党和阉党谁的责任更大?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先明白什么是东林党,什么是阉党。东林党指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阉党指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至于,明朝灭亡东林党和阉党谁的责任大,个人觉得是东林党。东林党是一个社会毒瘤。个人觉得,东林党和唐朝
    11-16 东林党
  • 大明朝亡于所谓正人君子之手:东林党误国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
  • 东林党争简介:东林党针对朝中其他势力的斗争
    东林党争概指明末东林党(及其骨血——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
    11-08 东林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