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文字狱的最大牌受害者

   2020-08-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文字狱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不管作者是啥意思,只要你写的文字里面被人百转千回地分析出什么反对朝廷反对皇帝的话,你就完蛋了。更关键的是,中国历来就有这么一批人,专门分析别人的作文,然后找出那些所谓有问题的句子举报给官府,有报酬的叫五毛,没报酬的

文字狱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不管作者是啥意思,只要你写的文字里面被人百转千回地分析出什么反对朝廷反对皇帝的话,你就完蛋了。更关键的是,中国历来就有这么一批人,专门分析别人的作文,然后找出那些所谓有问题的句子举报给官府,有报酬的叫五毛,没报酬的,叫自干五。

一说到文字狱,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想到唐国强。在我的印象中,他扮演过一个著名皇帝雍正,这是个文字狱的行家,事实上,文字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是我们的老熟人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司马迁作为一个割了鸡鸡的人为什么有外孙呢,因为他是生了孩子才被割鸡鸡的)。

杨恽的行事作风很有他外公的风格,虽然他外公就是因为乱说话替李陵辩护才被割掉了鸡鸡,但是杨恽根本就不收敛。杨恽曾经位列九卿之一,但是跟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拿汉宣帝开玩笑,被告发了之后被贬为庶人。成为庶人的杨恽还不老实,跟朋友写信的时候继续讥讽汉宣帝,说他不会治理国家,终于把汉宣帝惹毛了——腰斩。因此,杨恽就成为历史记载的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者。

此后,历朝历代的文字狱都特别厉害,最狠的是以下几个:蒙古人在的时候,不让怀念大宋;大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不让说和尚、贼、秃子等相关的词;清朝比较恐怖,凡是怀念大明的、讥讽北方游牧民族的、对皇帝和朝廷不敬的,统统治罪(一般都是杀全家);还有一个我忘记了的朝代,其文字狱的惨烈程度超过历史上所有文字狱的总和(我又忘记了哪个朝代了,真是对不起我的教授)。

既然我们知道玩儿文字狱哪家强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历史上(我说的是历史上,不包含我忘记了的这个朝代)最大牌的文字狱受害者是谁呢?答案是苏东坡。

众所周知,宋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开放和昌明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对武将和文人都比较宽容,为什么这个朝代还会有文字狱呢?因为苏东坡生活的年代发生了一件大事儿——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朝廷很多人反对,反对派的总头目是砸缸的司马光,苏东坡算是其中的一个二级头目。从变法开始之后,苏东坡就一直唧唧歪歪地唱反调,换到40年前的通俗讲法是“妄图开历史的倒车”。但是苏东坡是文豪啊,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天不写东西就浑身不舒服,所以他发的牢骚都在自己的诗文里面。

他的胆儿很肥,第一个牢骚是发给皇帝的。公元1079年,他调动了工作,按照惯例要给皇帝写调动前的工作总结和调动后的工作计划。一般来说,这些形式化的东西皇帝都不怎么仔细看,主要是看你的态度是不是正确。所以写完了总结和计划之后,他又加了一句牢骚: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意思就是说,皇上你知道我傻不拉几的,跟这些变法之后新提拔的官员不合群。

这里面对新法的不满之情已经显露无疑了。但是皇上没看见!没看见就没看见吧,按照又一个惯例,新任官员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是要在朝廷内部发行的,让大家都来看看。这时候,支持变法的监察御史里行(这个字念形,里行是监察御史里面地位比较低下的职务)何大正就看出其中的牢骚来了。于是给宋神宗报告。宋神宗说:“这点东西也不够治罪啊!“

何大正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于是发动同行们拼命找苏东坡以往的牢骚证据。找啊找,找了四个月(没办法,这家伙写的东西太多了),监察御史里行舒亶终于在一本新出的诗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苏东坡字子瞻)里面翻到了几首读上去像要谋反的诗,赶紧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的分析注解提交给了皇帝,史称《乌台诗案》。

《山村五绝》里面有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是讽刺皇帝按照青苗法给农民发补贴;另一句“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戏子由(他弟弟苏辙字子由)》里面有句“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讽刺皇帝的吏治;《八月十五日看潮》里面有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讽刺皇帝的水利措施。

当然,四个月的辛苦不是白干的,苏东坡的其他作品里面也发现了类似的句子。比如《咏桧树》里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摆明了不相信真龙天子宋神宗,要到九泉去找蜇龙。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舒亶的眼光还是很毒,这句话成为了激怒宋神宗的最后一根稻草。

找完这些句子,舒亶给苏东坡的定性是“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无复人臣之节”。这样一来,苏东坡的罪行就显露无疑了。

但是还不够!一大帮子拥护新法的人站出来,开始深入揭发苏东坡的罪行,一共列举了四项罪行,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这反贼从小就不学无术沽名钓誉、运气好混进了公务员队伍就想着升官发财、升官发财不成就诋毁同僚、不听皇帝的话辜负了皇帝的教诲。”最后的结论是——皇上你把这家伙杀了吧!值得一提的是,揭发苏东坡的人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国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写出了《梦溪笔谈》的沈括。

这么多证据(不管是不是确凿,反正就是证据嘛)在手,这么多人喊杀,宋神宗当时真的动了杀苏东坡的念头。但是现在摆在宋神宗面前有一个巨大的阻碍:宋太祖赵匡胤建国的时候定了一个规矩,不能杀大臣,除非他谋反或者叛逆。显然,苏东坡只是发牢骚,还够不上这两项罪名。想来想去,宋神宗最后把苏东坡弄到御史台狠狠收拾了一番(挨打挨骂是少不了的),然后贬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武装部副部长)。

其他几个受牵连的人的下场也很惨,但是都保住命了:驸马王诜因给苏轼提供调查情报,替他保存罪证(也就是诗文)削除一切官爵;王巩发配西北;苏辙调到江西高安任筠州酒监(相当于酒水专卖局局长)。

这一场轰动大宋的文字狱,就此终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曹操多疑症:被曹操文字狱杀死的六个三国奇才
    曹操有一句遗臭万年的格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让人负自己,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先下手除去,但是做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不能没理由的乱杀人,于是便有了曹操用文字狱杀人的故事。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
  • 他是清朝最会搞文字狱的皇帝 却也毁了一个王朝
    说到文字狱,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清朝,清朝搞文字狱最牛的皇帝,公认的是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人,书本一翻,人头落地。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位皇帝,同样是搞文字狱的高手,前面几位皇帝的文字狱,后世骂声一片;但是这位皇帝,却把文字狱搞出了新模式
  • 吕留良是怎样的人 吕留良是怎样被牵进文字狱的
    吕留良,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在江浙一带极有名声,是受人尊敬的大儒。明清之际是两个分属于不同种族的朝代更迭之际,因而那个时候的朝代更迭远比同族改朝换代要来的惨烈。涉及到这个时期的文人,不是自缢殉节,就是投降清朝,当然还有第三个
  • 文字狱是哪个朝代 一般每个朝代都会有
    文字狱是哪个朝代,可能有些历史小白对文字狱不是很清楚,其实它就是对那些文人的一种冤狱,然而像这种情况历代都出现过,特别是在清朝特别广泛。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文字狱吧,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文字狱历朝皆有,但以清朝最多。据记载,
    12-23 文字狱
  • 道光皇帝搞“文字狱”的妙招
    可以使文字成狱,却不能让文人成名,不但不能让文人成名,而且可使之无比羞愧,使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可以搞文字狱,却不能让文人在书上记录皇上搞文字狱。要达到这双赢效果,有什么办法吗?大臣们纷纷上谏疏举报,左右非君,动辄得咎,弄得道光很闹心。
  • 朱元璋文字狱之谜 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有多可怕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接连不断地出现了文字狱。官员和士生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因为朱元璋常常怀疑他们在文章中讥讪自己。文字狱的血腥味,使大批文人学士吓得胆战心惊。人们认为文字狱是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士人特别猜忌所造成的,是文化专制的
  • 乾隆年间后期停止了文字狱 因已经达到了目的
    文字狱的消失和它的兴起一样猝然。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国的封疆大吏在皇帝的一再鞭打下,集体陷入了亢奋乃至疯狂状态。他们放下日常工作,昼夜不息地审查着帝国内所有的汉字,而皇帝却在这个时候不动声色地转向了。这年年初,河南光州祝万青被人
  • 文字狱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元朝有没有文字狱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案件,在清朝达到顶峰,那么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文字狱在春秋、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都有记载。鲁襄公二十五年齐相崔杼杀了国君齐庄王,史官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却招来杀身之祸。西汉的杨恽因《报孙会宗书》被皇上以大逆不
  • 雍正 乾隆兴起的文字狱就是为了皇帝的政权吗
    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兴起,吕留良等一代大儒及其家族都是受害者;因与政治走得太近,明清大族长洲申氏,太仓王氏,海宁陈氏、查氏,都在政治斗争中不断被绞杀,即使被传为美谈的“杯酒释兵权”也是以皇帝武力为后盾,并非哥们义气的结果。不过,真正造成士族
  • 明君皇帝乾隆 当权64年竟发动文字狱130多次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