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吸毒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沾毒品后果可悲

   2020-12-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每当提及“毒品”二字的时候,人们都谈虎色变。因为经常吸食毒品会给人造成一种精神上的依赖,久而久之,吸毒者不仅会自我毁灭,而且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和危害,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东西绝对碰不得,只要沾上,便很难逃脱它的魔爪。但是今天

每当提及“毒品”二字的时候,人们都谈虎色变。因为经常吸食毒品会给人造成一种精神上的依赖,久而久之,吸毒者不仅会自我毁灭,而且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和危害,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东西绝对碰不得,只要沾上,便很难逃脱它的魔爪。但是今天文中的这位就引火上身了,其下场也着实可悲。

此人不是旁人,他正是北魏时期的道武帝拓跋珪(gui平声)。拓跋珪,又名,涉珪,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的开国皇帝,也是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他年仅十六岁就建立了北魏王朝,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年少皇帝,他沉着勇敢而富有智慧。即位初年,他积极拓展疆土,励精图治,为北方的统一奠定了雄厚而又牢固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在他的后半生,却沾上了毒品。他常服食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补药”,因此致使这位年龄还不到四十岁的皇帝频频病发,或数日不食,或数夜不眠,整晚地自言自语,精神郁闷不安。

寒食散,也叫五石散,其中的矿物质提成物对人体有害,食用以后,全身发热,气色红润,精神异常兴奋。据说它比现在的毒品还要厉害呢,如果服的时间越长,中毒就越深,许多人会因中毒而丧命。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慢性的自杀,与吸毒的道理是一样的。三国时的魏国人,曹操的乘龙快婿何晏就经常服用此药,在他被司马懿所杀之前,就已是“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了。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这样说过:“宁食野葛,不食五石”,野葛是一种足以让人致命的极毒野生植物。可想而知,寒食散该有多么的毒呀!其中,药王还警告人们:“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看来,这是古代地地道道的毒品啊!

道武帝的后遗症:在白天上朝时,他喜怒无常,时时刻刻怀疑别人,有事儿没事儿就思想臣子们的前恩后怨,或见到大臣脸色异常,或呼吸不调,或言语失措,马上大叫而起,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亲自殴打致死。然后就把所有的尸体一字排开摆在眼前欣赏。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无不恐惧。

这样的病态行为,其实要比抑郁症更为严重,他几乎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分裂的地步。尽管服用寒食散后,在短期内给他带来了一种快感,但这种短期效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服用者产生一连串的不良的中毒反应——烦躁不安、疑神疑鬼、极度亢奋,最后到达崩溃的边缘——激情杀人,道武帝即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409年的时候,有那么一天,性情反复无常的道武帝公然大骂贺兰妃,骂过之后,又把她关在宫里,嘴里还不停地叨念着杀掉她之类的话。贺兰妃非常害怕,急忙派人向儿子拓跋绍求救。拓跋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清河王拓跋绍,从小就极其凶狠,喜好打劫行人,而后再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并且常常干些杀猪剁狗的事儿,不务正业,恶劣成性。拓跋珪也因此感到头痛,为了教育他,曾经把他的头朝下吊在井里,快没气儿的时候才将他放出来,但仍然毫无效果。

再说拓跋绍接到他母亲的求救信号以后,便在夜里与宦官密谋里应外合之事,他跳过宫墙冲进了天安殿。当时的拓跋绍只有十六岁。道武帝周围的服务人员见到了一条黑影,连忙惊叫了起来:“有贼!”道武帝听到声音以后,四处摸黑,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防身之物。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拓跋绍一个箭步冲上去,手起刀落,一下子就把他老爸给杀死了。这位威名显赫的戎马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时年三十九岁。

道武帝,本是个遗腹子,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在代国灭亡的前五年,什翼犍的大臣长孙斤谋反,想要刺杀他。当时身为嫡子的拓跋寔(同“实”,后来谥号为献明帝)徒手与长孙厮杀保护他老子,结果让长孙用刀刺中了他的肋部,不治而亡。到代国灭亡的时候,道武帝拓跋珪还小,多亏了他的母亲足智多谋,才连连躲过了刘显及他舅舅等人的杀戮。可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过自己儿子这一劫。

或许也正是因为他诸多的坎坷经历与人生磨难,才让他在辉煌的时候,感到害怕,害怕死亡,害怕失去美好、优越的生活,所以他想长生不老,他以为寒食散是他的救命稻草,是长命的仙药。哪知就是这“仙药”把他变成了一个心理、性格残缺的真正寡命的“寡人”。

当然,无论是从表象上来看,还是事实上来说,拓跋珪都是死于他的不孝子手中。但是真正的直接原因还是由于他经常服食毒品,从而造成他性格暴虐,精神恍惚,或说精神分裂,使得众叛亲离,人人自危,才导致了那惨不忍睹、可悲的一幕。假如他是一个正常人,也不会把贺氏逼急,也不会使儿子的性格变得那么扭曲没有人性,归根结底还是毒品惹的祸呀!

 
标签: 拓跋珪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拓跋珪能够称为雄主应该归功于哪个女人的帮助?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氏原来是代国皇室,后来代国被后秦皇帝苻坚打败,于是被要求全体迁往长安。但是代国的大臣为了保住年幼的拓跋珪,向苻坚进言,希望拓跋珪留在部落之中,最后附件被说服。之后为了活命,拓跋珪被他的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在拓跋珪成
    12-11 拓跋珪
  • 拓跋珪简介 北魏开国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生平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
  • 拓跋珪政治上的贡献有哪些 拓跋珪为政举措有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11-07 拓跋珪
  • 孤注一掷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头——代国的建立与灭亡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称代王。此人生而奇伟,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长发委地,相貌英伟,经过三十多年苦心经营,兼并邻近诸部,击高车,破没歌部落,攻伐刘卫辰部,节节胜利。他至此自称代王,并与同属鲜卑族的前燕慕
    11-01 拓跋珪
  • 拓跋珪的父亲是谁 拓跋珪父亲拓跋寔简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10-25 拓跋珪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
    10-05 拓跋珪
  • 拓跋珪怎么死的 拓跋珪真是被自己儿子杀的吗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
    09-06 拓跋珪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 遇刺身亡 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
  • 拓跋珪的母亲是谁 拓跋珪母亲献明皇后简介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
  • 拓跋珪怎么念 拓跋珪怎么读 拓跋珪是谁
    拓跋珪怎么读拓跋珪—tuo(第四声) ba(第二声) gui(第一声)拓跋珪简介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
    08-05 拓跋珪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