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辙的故事 苏辙的文学思想

   2020-02-2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另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辙和苏轼都是苏洵的儿子,两人是亲兄弟,说来苏洵取名字倒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另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辙和苏轼都是苏洵的儿子,两人是亲兄弟,说来苏洵取名字倒是挺有个性,两兄弟的名字里面都带有“车”,都与车有关。“辙”指的是马车行驶过去,车轮碾压留下的痕迹,“轼”指的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看了这两个名字的直观解释,想来大家都和小编一样,对于苏洵为什么会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这样一个名字感到疑问。

名字在古代来说是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父母为自己的子女取名往往都会寄托自己美好的祝愿或者是对其未来的期望,所以很多人的名字多为寓意极好的字。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名字均与“车”有关,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寓意。

对于自己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这么一个名字,苏洵自己是这么解释的。他在《名二子》中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轮、辐、盖、轸都是车的重要部件,缺少不得。轼虽然是车前横木,其作用只是供车上人站立远视时扶手之用,看起来可有可无,但是若是少了轼,“车”却也不能构成为一个完整的车了。之所以给苏轼取名“轼”,就是希望告诫他不要忽视一些微小之物,要重视细小事务的作用。

至于“辙”,所有车马行驶而过都会留下车辙,但是功劳簿上却没有它的份。但车坏马死,祸不会殃及车辙。车辙的存在处于福祸之间,难以受到影响。苏洵为自己的儿子取这么一个名字,实际上是希望他平安免祸。

苏辙的故事

黄州有个疯疯癫癫的人,无论冬夏都只穿一件粗布衣,三十年来从不换,却闻不到臭味,人们都管他叫张憨子。张憨子常常在市集中流荡,人们经常看见他,但是当人们想看看他,他多半不见。

后来有一次苏轼邀请他前去做客,张憨子一反常态的欣然前往。等他到了府上,既不坐下,也不说话,只是打量了一番屋舍,随后默然离去。苏轼搞不清楚张憨子此举有何意味,苏辙却受到了启发。他认为张憨子始终保持静默,却正是悟道体真的表现。随顺自然的脉动,悠然游心於道,其中自有一种简单质朴的快乐。

苏辙之名虽没有苏轼来的声名远播,但是其文学功底却是丝毫不逊色于苏轼的,这一点苏轼自己也承认。在作文方面,苏辙强调:“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余少年苦不达为文之节度,读《上林赋》,如观君子佩玉冠冕,还折揖让,音吐皆中规矩,终日威仪,无不可观。今余观张十二之文,波澜有余,而出入整理,骨胳不足;秦七波澜不及张,而出入劲健,简捷过之。”《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一生受兄长和父亲影响,崇尚儒学,特别是对孟子推崇备至。他认为治学养气,方才是文人的最终目的。

 
标签: 苏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真实的诗人苏轼、苏辙兄弟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
  • 苏洵儿子 苏轼苏辙的名字里为何都有“车”?
    名字,是对一个人的代称。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能够陪伴和影响他的一生。现今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不管是自己挖心掏肺,冥思苦想,还是不惜重金,请风水先生代劳,总想为孩子起个称心如意的名字,希望其带来好运和平安。今人如此,古代文人更甚。他们为子女取名
  • 北宋宰相苏辙的后世地位有哪些 苏辙的眉山三苏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
  • 揭秘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关系 唐宋八大家之三
    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在当时也是相当有名的人物,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在都是全才,不仅在文学上的贡献突出,在政治、史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下面依次来看一下父子三人的主要介绍。苏洵,他是属于大
  • 解密:苏轼弟弟苏辙嫁女为何会嫁得倾家荡产?
    大文豪苏轼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苏门三学士”都考中了进士,一时被传为佳话。宋徽宗初年,苏轼的弟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要嫁女儿。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苏辙特地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mín,古代计量单位)”,
    11-20 苏轼苏辙
  • 苏辙简介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苏辙生平
    苏辙简介: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
  • 千里共婵娟 宋朝历史上真实的苏轼、苏辙兄弟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四十岁的苏轼在王安石如火如荼的新政变法中,被排挤出东京开封,到杭州任地方官。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境遇的改变怨天尤人,苏轼在杭州甩开膀子治理西湖水患,创办救助弱势群体的福利院等一系列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民心
  • 探苏辙为什么没有他哥哥苏轼出名?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人,生于公元1039年,去世于公元1112年。公元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初任大名府推官,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随后历任河南推官、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
    08-24 苏轼苏辙
  • 北宋宰相苏辙的贡献 苏辙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