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如何“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2020-04-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36年2月,红军东渡抗日。阎锡山将晋绥军所有七个师的兵力编为四个纵队,沿黄河一线设防阻击。在关上村一战,晋军周原健全军覆没。阎连忙电请蒋介石救援。早想把自己的势力伸向山西的蒋介石,随即答应阎的请求,迅速派嫡系第十三军汤恩伯部、关麟征第二

1936年2月,红军东渡抗日。阎锡山将晋绥军所有七个师的兵力编为四个纵队,沿黄河一线设防阻击。在关上村一战,晋军周原健全军覆没。阎连忙电请蒋介石救援。早想把自己的势力伸向山西的蒋介石,随即答应阎的请求,迅速派嫡系第十三军汤恩伯部、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孔令恂部、李仙洲部,渡过黄河入晋。另派三十二军商震部沿正太路赴太原救援,一共十五万中央军。在太原成立了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陈诚任总指挥。

中共为了避免内战扩大,回师陕北后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号召全国各界人士和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按道理,这时蒋的十五万中央军应该撤出山西,但蒋仍赖在山西不走,企图趁机削弱阎锡山的势力,进而把阎挤出山西。

阎锡山为了“解除”最大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威胁的蒋介石在山西的驻军了,不得不与中共以及进步人士进行一定限度的合作。

阎锡山曾说:“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哪一颗也不能踩破”。所谓“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就是说和走钢丝绳一样,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所谓“哪一颗也不能踩破”,就是说他哪一方也惹不起,哪一方也要反对,但又对哪一方也得应付一下,搞点关系。

为争取中共的支持,阎锡山曾表示:只要红军能撤回陕北,他就要使蒋介石的中央军离开山西。他答应中共可以派代表、带电台到太原谈判。

阎认为只要他能打出“联共抗日”口号,取得中共的支持,这样既可以利用中共的力量与威信,动员群众来对日作战,暂保他的全部财产,又可以逼迫蒋不敢干涉山西的“内政”。

实际上,这时的阎锡山是既要联共,又要在暗中防共、反共;既要抗日,又要在暗中和日、亲日;既怕蒋、拒蒋,又要依靠蒋。

为此,阎锡山先于蒋介石提出了“守土抗战”、“牺牲救国”的口号。

同年“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纪念日,阎锡山在太原海子边召开万人大会,宣布:“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正式成立。“赢得”了各阶层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好评。

牺盟会成立后,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号召力都很大,报名参加的人也很多,但由于阎锡山的属下竭力反对,受到的阻力也很大,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

为了通过牺盟会发展自己的势力,阎锡山请薄一波回晋。1936年10月下旬,薄奉中共指示,从北平回到太原,以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秘书的名义,到牺盟会任常务秘书,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自此,牺盟会快速发展起来。

“七七事变”爆发后次日,中共发出通电,号召“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制日寇的侵略!”赢得全国人民热烈拥护。

之后,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了《国共合作宣言》,希望由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并派周恩来等同国民政府谈判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在中共的呼吁下,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的各党派第二次谈话会上,宣布对日抗战,宣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

抗战初期,当时由于日军步步紧逼,短短几个月,阎锡山的十几万旧军队,损失了七成,仅剩下两三万人;山西半壁河山陷入日军手中,一些未沦陷的地区,政权也已处于瘫痪状态。

迫于形势,阎锡山为求得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不得不改变策略,变“防共反共”为“联共抗日”,与中共和进步人士合作,希望利用中共的力量与威信,动员群众对日作战,以维持其政权。

但形势的发展,远远超过他的估计。翌年2月28日临汾失守,阎锡山退到陕西宜川县桑柏村。

为了扶植其统治支柱——旧军,为日后的反共、反牺盟会、反新军在军事上做好准备,他从陕西回到吉县后,于1938年6月上旬,把他的各军、师主要军官秘密召集到吉县古贤村开会,专就统驭方法和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与配备力量等问题,作了布置。阎锡山把联共抗日路线变成了联日反共路线。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为了利用日军力量,抢夺地盘,抢占太原,继续反共反人民。8月30日,阎锡山在日军的迎接下,回到太原。

 
标签: 鸡蛋 阎锡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道光皇帝竟抠门到新年大餐荤菜只是鸡蛋炒肉
    清代的诸多皇帝之中,过年最忙的,当属雍正无疑。其实,雍正的忙,不只是过年,平常更是如此。不说清代,哪怕和其他朝代相比,雍正的勤政也是罕有敌手的。哪怕过年,这位勤政的皇帝都忙得团团转。还在登基的第一年,雍正就没闲着。照理说,熬了这么多年,才如
    12-29 鸡蛋道光
  • 清朝后期皇帝为什么常常会吃不起常见的鸡蛋?
    说起“昂贵”的鸡蛋,大家也许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的皇宫里。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先说其中一个。光绪年间,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
    12-22 清朝鸡蛋
  • 清朝的内务府有多贪?一个鸡蛋,报账30两银子
    清朝自乾隆年间开始,吏治越来越败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普通的“知府”是多大官呢?仅仅是从四品,比正五品高半级。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府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一二品大员了。比如从一品的户部尚书,他给各部府拨款的时候,公然拿回扣,而且数额
    12-16 鸡蛋清朝
  • 皇帝都吃不起的天价鸡蛋 30两一枚光绪也吃不起
    光绪帝喜欢吃鸡蛋,是个责任心很重、忧患意识很强的皇帝,有一次他同老师翁同龢闲聊,说到“鸡蛋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翁老师你能吃得起吗?”翁同龢是个贼精的世故老手,一听就明白皇上给人蒙了,宫里头有人吃黑吃到了皇上头上,但是他丝毫不露声色,谎称
  • 道光皇帝的除夕晚餐 四个菜荤菜只有鸡蛋
    你知道历史上最能省的皇帝是谁吗?——道光帝。道光是出了名的节俭,不信从过年就可以看出。看历代皇帝,不说过年,就连平常也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就拿乾隆帝来说吧,根据清宫的膳食档案记载,光是各类鸡鸭,就得三十几只;猪肉,上百斤;其他的肉类,如羊
    12-07 道光鸡蛋
  • 宫廷天价鸡蛋背后的猫腻 一枚鸡蛋要30两银子
    《中国历史的教训》近日登上中纪委网站的推荐书目,作者习骅是“反腐第一线纪检干部”。此书特别之处主要是鉴古知今,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提供看问题想事情的新角度。近日记者联系到习骅,他表示,写这本书的一大动力来自风生水起的反腐现实
    12-06 鸡蛋
  • 考古发现汉朝陪葬鸡蛋 推测距今有2000多年
    鸡蛋能保存至今?小编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内心是疑惑的。一个鸡蛋在今天技术这么发达都不能长时间的保存。在贵州发现的汉朝鸡蛋推测其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惊叹之余一起来看看这汉朝时期的鸡蛋和今天的有什么区别。8月24日,考古队员在赤水河边的黄金湾
  • 光绪帝早餐每个鸡蛋耗银八两半
    据《宫廷琐记》载,慈禧、光绪的份例大体如下:盘肉(猪肘子)五十斤、猪一头、羊一只、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两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约四两半)、芝麻一合五勺(约二两二钱);白糖两斤一两五
    11-27 光绪鸡蛋
  • 御膳房鸡蛋进价一枚30两银子 皇帝都喊吃不起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00多年,从康熙步入鼎盛时期,到乾隆后期开始衰败。乾隆为人重奢靡,游山玩水,重用贪官和绅,他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内忧外患都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到了后几个皇帝,清廷的官场腐败
    11-26 鸡蛋
  • 民国吃货袁世凯 1天吃4.8斤馒头、18个鸡蛋
    袁世凯在当大总统期间的一天:(一)每日早上都是6点起床;(二)洗刷;(三)吃早饭,吃一大碗鸡丝汤面条、4个四两重的大馒头、6个鸡蛋;(四)正式上午办公;(五)在十一点半吃午饭,4个四两重的大馒头、6个鸡蛋;(六)正式下午办公;(七)吃晚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