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以爱妾肉赏士卒 安史之乱究竟有多少人被吃

   2020-12-1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张、许大获全胜,且收获车马牛羊。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张、许大获全胜,且收获车马牛羊。而且睢阳城内存粮本有六万斛之多,当时一斛约等于现在的60升,六万斛即合现在的360万升。

但虢王李巨坚持要将存粮的一半分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虽据理力争,卒无济于事,因此睢阳只剩下一半存粮,相当于现在的180万升。就算多了张巡的3000人后,即使支持不了半年,也应可支持五个月。

故粮尽之日,应在七八月之间。但是七月的解围尤其重要,当时尹子奇被射瞎一目,仓皇败退,而睢阳粮尽,正可乘机调粮。中原城邑众多,宁陵等地仅数十里之遥远,野麦已苞可食,皆应有得粮的希望。而七月六日尹子奇重新围城,同时即发生“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的惨状。

我认为此时的主要问题已不在粮食,而在疾病。杀戮太甚,死者枕籍,又值盛夏,极可能发生疾疫流传。且守军接战数十场,常主动出击,而未闻败绩。守军远远少于叛军,若主动出击导致自己死伤严重,则张巡岂敢如此?故守军由6800锐减为一千人,疾疫应起了更大的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疾疫而只是饥饿,则一千兵,吃上万人,天天饱餐人肉,会疲惫至此?

张巡杀妾则在七月粮尽之时。当时“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张巡便献出爱妾。我认为此处,当高度注意“痍伤气乏”四字。唐军与叛军大小数百战,战事非常频繁,死人自应无算。饥饿难耐,尽有尸体可食,何必生杀侍妾!然人肉治病之说,早有源流。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张杲《医说》,谓唐开元中,明州人陈藏器着《本草拾遗》,载人肉疗羸瘵。

张巡所杀之妾,许远所杀至僮,皆生人中之尤为鲜活者,与死尸截然不同,此必与起将士之羸病沉疴有关。则其杀人之心,固有愚昧之嫌,但一则出于对士卒的热爱,二则绝非以人肉充军粮,自古以来对他的非议和诟病,实非公断。

然而“凡食三万口”之说,又从何说起呢?闰八月后,一千多守军,有贼牛战马垫肚子,若还不够,哪里需要吃那么多人。就算上七、八两月,善藏腌制,也决计吃不到三万人!我认为,城中百姓原有五万余,尹子奇两次退兵时,若干百姓逃难而去是极有可能的,剩下的三万百姓赶上七、八、闰八这最艰苦的三个月,士兵以贼牛战马自飨,尚难自给,绝不会分口粮与百姓。

故百姓“人相食”是一定的。实际上,睢阳存粮不足,最初就有预估,上半年能否公平分给百姓,都是个极大的未知数!张巡的第一宗旨是守住睢阳,认为睢阳是“江淮保障”,故直到最后都不愿放弃睢阳而“东奔”。因此,张巡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士兵,而不是睢阳百姓。对士兵的热爱,让他献出了爱妾,但要说他带头吃掉了三万百姓,这殊不足信。

爱妾也是生命,不过妾实际上是高等奴婢,中国在20世纪前,从未根除奴婢传统,奴婢几乎就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张巡的“人”的观念欠缺,后人如王士祯就编了一个爱妾转世报仇的故事来批判他,这是很中肯的。但是如王夫之等人,非要说张巡不应该吃掉满城的人,就有些失察了。

 
标签: 张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张巡智破令狐潮简介 唐朝张巡人物评价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
    12-24 唐朝张巡
  • 唐朝张巡的是谁?张巡和许远是什么关系呢?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
    12-22 唐朝张巡
  • 张巡 他改变大唐历史却为守城池杀妾食肉留骂名
    张巡,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唐朝名将,战败被俘遇害,谥号大都督、邓国公。张巡年轻时就博览群书,通晓兵法,作为开元年间的进士,本可以在朝为官,可他却说:“如今朝纲不振,为什么要在朝廷做官?”就因为这句话被杨国忠排挤出朝廷,到真
    12-16 唐朝张巡
  • 杀妾吃妾的朝代高官张巡为何被称为忠烈之士
    《新唐书》的传文,也只提杀妾食妾,不提食尽城中妇孺,大概是作者觉得,妾是自家人,杀也罢吃也罢,近于以私奉公,无可厚非。什么事是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做的?或者,有没有无论如何也不能做的事?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可惜不曾
    12-15 张巡
  • 揭秘唐朝安史之乱中的血战 张巡死守睢阳
    黑压压的叛军似蝗虫扑向睢阳的城头,满地是横七竖八的尸首,断裂的战旗,及至接近城头,杀声震天的队列却疑惑的放慢了脚步,这个使他们付出惨重伤亡的小城,此时死一般的沉寂,隐约立起几个面有菜色的守军身影,吃力的拉开弓弦,摇晃了几下又倒了下去。公元7
    11-25 唐朝张巡
  • 食人肉充当军粮 张巡杀妾分肉吃人三万
    食人一般会出现在大灾或战乱之年,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现象。唐末曾有人杀掉自己的且与人分食这是怎么回事呢?唐至德二年(757年),安史之乱始作俑者安禄山被刺死后,他的儿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当时,著名将领张巡与太守许远
    11-17 张巡
  • 张巡吃人死守睢阳拯救大唐帝国是大义还是大罪?
    一片死寂的睢阳城头,竟然飘出了肉香。睢阳城上仅存的士卒,每个人都冷冷的盯着城头的那锅肉。“都愣着干什么?过来吃!不吃,拿什么来打退明天安贼的进攻”。张巡嘶吼着。扯着脸上的伤痕,文弱的脸变得狰狞。还是没有动静,南霁云看着近似疯狂的张巡,这位开
  • 安史之乱张巡守睢阳时到底吃了多少人?
    张巡首先要保障的,是他的士兵,而不是睢阳百姓。对士兵的热爱,让他献出了爱妾,但要说他带头吃掉了三万百姓,这殊不足信。尹子奇率13万叛军,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五日进攻睢阳。张巡得睢阳太守许远告急,旋率将士3000余赶赴睢阳。宁陵
  • 安史之乱 张巡嚼齿杀妾在人性角度非豪杰?
    张巡祠座落在河南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了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安史之乱时,叛将围攻睢阳,张巡率领将士保卫睢阳,并和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使敌军遭受重创。可惜最终因没有后援,城破殉难,他为平息叛乱,保护江淮黎民
    10-16 张巡
  • 张巡借箭破敌:安史之乱中一次重要的以弱胜强
    唐玄宗一路西逃,但忠于朝廷的官员们却纷纷带领军民,奋起抵抗叛军。其中,最早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和他的堂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颜真卿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初期的学者颜师古的后代。早在安禄山谋反朝廷的迹象越
    10-04 张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