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隆裕太后为什么愿意选择退位?

   2020-09-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满清王朝。武昌起义爆发后,神

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满清王朝。

武昌起义爆发后,神州大地上各种革命运动已然越演越烈,军阀割据,派系斗争不断,北洋军阀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势力,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大势。彼时隆裕太后带着年幼的溥仪皇帝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表面上虽然依旧是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军政大权一概没有,说得更明白点,不过就是一对可怜的孤儿寡妇,任人摆布而已。由于皇族内阁早已解散,此时大清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身为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一直野心勃勃,欲先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恢复帝制,而当时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由此,经南北议和,双方终于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终究将软弱的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因为,面对虎视眈眈的满蒙王公,面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宫,隆裕束手无策,除了退位,别无他途。亲手断送大清二百余年基业,隆裕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于北洋军阀的重重压力,终于含泪签发了大清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至此,大清朝长达268年之久的统治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隆裕太后也在久病缠绵后郁郁而终。

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后,受到满蒙王公及北洋军阀怎样软硬兼施的逼宫,因而,纵然这个才能资质皆平庸的寡居妇人对亲手葬送大清二百余年的基业有多不甘心,也只得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退位诏书上加盖宝玺。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大清朝的倾覆敲响了丧钟,武昌起义的猛烈炮火摧毁了这个腐朽帝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彼时,手握北洋军政大权的袁世凯急于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上下矛盾重重的满清皇族,迫使无依无靠的隆裕皇太后母子宣布清帝退位,让位共和。1912年1月1日,由辛亥革命核心成员组成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近代史由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在各地越演越烈的革命风潮下,袁世凯再度逼宫,并以内阁总理身份承诺“优待皇室”,隆裕太后在内外重重压力之下,只得妥协,同意签订退位诏书,同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拟定退位诏书并加盖玉玺,正式宣布退位让国,满朝文武无不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清帝退位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大清朝树倒猢狲散,此后的民国迅速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之中。隆裕太后在拟定那份令她抱憾终身的退位诏书一年后黯然离世。

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归为“后党”一类,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光绪便对其更加厌恶,别说男女之间的爱慕,甚至于连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后人虽对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宫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与珍妃作比的论调,既然珍妃是美丽、知性、先进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丑陋、阴暗、守旧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测,珍妃受到慈禧的诸多凌虐,以至于最后将其投井处死,一概都是隆裕出于嫉妒在背后挑唆的结果,这显然是后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结果。

其实隆裕只不过是个封建社会中比较典型的逆来顺受的妇女,她与光绪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顺从,并将她从小爱护的表弟光绪视为丈夫,真心真意地对待。光绪因对这段婚姻的不满与慈禧产生矛盾,转而迁怒于隆裕,在她来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然而她毕竟是皇后,有母仪天下的责任,说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拨离间,实在是冤枉她了。很显然,怯懦如隆裕太后,决计不是这样一个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葬礼

隆裕太后是光绪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之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原名叶赫那拉-静芬,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完婚,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后来三岁的溥仪继位,静芬被尊为隆裕太后。这个时候溥仪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隆裕太后实际上就是权力的实际掌握者。辛亥革命之后,在袁世凯的活动下,1911年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享年46岁,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是袁世凯做大总统,袁世凯为隆裕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葬礼堪称豪华型的。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为隆裕太后穿孝二十七日。袁世凯作为大总统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也纷纷致电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3月18、19两天在大和门前广场举行了全国国民哀悼会,前去吊唁的人达到五万人之多。3月19日国民政府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设置“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隆裕像被摆放在灵堂正中,所有外露的梁柱都采用白布进行了包裹。灵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灵堂的前后左右站立着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军服的仪仗队。国民政府决定为隆裕太后设立铜像,以表彰隆裕太后所作出的贡献,各大报纸也刊载了隆裕太后去世的消息,舆论表示惋惜,各国使馆也前去太和殿祭奠,并且也下半旗致哀,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完工,所以国民政府将隆裕太后的遗体风风光光的运至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暂安。

隆裕太后的葬礼是异常隆重的,那是因为隆裕太后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国民政府得以统一全国,可以说隆裕太后的决定是利国利民的,是在历史上做出了贡献的。

 
标签: 隆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光绪帝不和隆裕皇后圆房是对慈禧太后的反抗?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样
    隆裕太后全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全名叶赫那拉·杏贞,两个人之间同为叶赫那拉族人,而且隆裕太后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太后之所以能够嫁给光绪帝,成为正宫皇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的指婚。两人既然是姑侄,是血缘上的近
  • 大清帝国最后的谢幕者隆裕太后怎么死的
    1912年2月22日,紫禁城还未走出冬季的阴霾。在乾清宫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清帝退位,标志着绵延中国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烟消云散,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正式完结。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隆裕太后拟退位诏书前
    12-29 隆裕
  • 详述中国最后一个皇太后 隆裕皇后的辛酸哀愁
    30岁的年龄,却老成60岁的容颜,隆裕皇后的一生,没有亲情爱情友情,在悲苦凄惨中郁郁而终。或许很多人都说隆裕皇后生性懦弱、缺乏文史研究的价值、更抨击她只能与珍妃争风吃醋,对她的评价始终是贬大于褒。其实隆裕太后虽然身份尊贵、可命运多舛、是满清
  • 清末隆裕太后大婚经过的太和门竟是个赝品
    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凌晨,寒风刺骨,枯木待萌,四野阒然,寒星冷月悬于天中,如水曦光披于大地,大地万物仍然在沉睡之中,狗吠鸡鸣偶有响起。用万籁俱寂形容一点不为过,可是在大清的京城——北京,此刻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整个四九城灯火通明,高
  • 清末最后的勋贵集团 铁良成为隆裕太后的支柱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后,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登基。随着袁世凯下野,北洋系遭到打压,一群年轻的满洲亲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力,掌握了大清帝国最后三年的政治命脉。现在,几乎所有的强力部门都掌握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中,似乎谁也挡不住他们抓权的
  • 晚清末代皇后隆裕太后究竟怎么死的
    隆裕太后怎么死的晚清末代皇后隆裕太后是怎么死的?据历史档案记载,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于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死于紫禁城内的长春宫,死因为长期抑郁,积劳成疾,享年四十六岁。隆裕太后病逝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为其办理后事,将隆裕遗体安葬于崇陵,与
  • 慈禧为何包办 隆裕与光绪的婚姻
    隆裕皇后是清朝光绪帝的皇后,是由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钦定的正妻,但是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皇后,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甚至还不如光绪帝长的好看,据说隆裕性格怯懦,也不善于逢迎,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不会
  • “女中尧舜”隆裕太后 千古帝制收场人
    颁布退位诏书,让隆裕皇后成为大时代中的点睛之笔,也让她获得了死后哀荣。如果说1911年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那么,一纸诏书,让隆裕太后成为了1912年最受关注的人物。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她是末代皇帝溥仪名义
    12-10 太后隆裕
  • 隆裕太后未曾与光绪同房只因其长相丑陋吗
    照片中的这位清装女人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我们看这位隆裕太后看起来还是非常端庄的,容貌虽然说不上非常的漂亮,但是一眼看去却让人觉得这个人性格比较柔软,看起来非常谦恭的样子,没有飞扬跋扈的气场,可能这与其抑郁的生活状态有关吧,1888年隆裕太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