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福 是法拉第之后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2020-09-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卢瑟福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出生在1871年8月30日,在1937年10月19日去世,是世界闻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在整个物理学术界,卢瑟福是公认的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这为卢瑟福简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卢瑟福的

卢瑟福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出生在1871年8月30日,在1937年10月19日去世,是世界闻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在整个物理学术界,卢瑟福是公认的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这为卢瑟福简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卢瑟福的家庭情况并不好,他出生在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他的家庭是从事手工业的,父母都是工人。卢瑟福在新西兰长大,之后他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卢瑟福简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他在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学霸,这三个学位分别是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能在这么年轻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他绝对是一个学霸。卢瑟福的重大成就是他的关于电子核的研究,他是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的物理学家,卢瑟福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这项研究奠定了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同时卢瑟福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这项科学研究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这些伟大的贡献,所以在1908年的时候,卢瑟福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的成就是伟大的,所以他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被后人称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幼儿园”。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家,新西兰国家将他的头像印在货币上,作为国家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卢瑟福,人称是在法拉第之后的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是原子核物理学之父。1908年,卢瑟福光荣的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为了感谢他的研究带来的进步,特将第104号元素命名为炉。那么,卢瑟福的主要贡献究竟有什么呢?说起卢瑟福做出的贡献就不得不提起他曾做过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卢瑟福根据这一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次的实验甚至被别人称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另外,卢瑟福还做了放射性的研究,证实了原子内部的变化就是放射性,并且,这种放射性可以让一种原子转变成另一种原子,这是让人所惊奇的地方。这一发现让人民的研究深入到了原子内部,为原子物理学开创了新的领域。

学过物理知识的人必然会知道质子,实际上质子的发现也是卢瑟福为物理学做出的伟大贡献。1919年,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便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这一粒子实际上就是后来被卢瑟福命名的质子。说起卢瑟福,便不得不提及人工核反应的实现,这也是卢瑟福做出的伟大贡献。在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证实之后,人民就曾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达成,元素的人工衰变。但是,最后只有卢瑟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那就是通过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并且这种方法很快便被大家推广使用,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以上介绍就是卢瑟福的主要贡献。

卢瑟福是新西兰最终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出生在1871年,在1937年去世,他是世界闻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在世界学术史上他也是公认的继法拉第后,世界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但是有意思的是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却是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闻名世界是因为他的实验,也就是卢瑟福实验,这个实验是他发现原子核的过程。卢瑟福实验是用准直的α射线去轰击金箔,金箔的厚度是微米级别的。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他发现了很多问题,也就发现了汤姆生模型的错误之处。在卢瑟福实验中他轰击后发现绝大多数的α射线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同时这些射线即便有偏转也是非常小的,但是同时他还发现有少数α射线发生偏转的角度过大,比汤姆生模型所预言的那个角度要大得多,甚至有很多的α射线偏转角大于90°。于是他进行了更为专业的研究,他发现在轰击以后甚至有射线的偏转角度等于150°,这样一来汤姆森模型就更没办法说明了。所以在1911年的时候,卢瑟福认为自己的研究已经成功,所以就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他的研究认为,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在电子核的周围是高速旋转的电子,所以他在进行卢瑟福实验的时候,有些射线是因为碰到了电子核,发生偏转,角度不一样是因为攻击到的电子核的位置不同。

卢瑟福是新西兰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研究为世界研究原子核提供了新的理论,所以他被称为是法拉第之后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样一位科学巨匠,卢瑟福轶事很多,让我们对这位科学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绰号“鳄鱼”。这是发生在卢瑟福轶事中的一个,卢瑟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所以家境贫寒,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最终成功的,所以他有自己最为优良的品质,就是坚持不懈,永不回头。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所以他才能在艰苦研究中坚持下来,卢瑟福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鳄鱼一样。后来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卢瑟福也乐于接受。

物理学家变成了“化学家”。这是卢瑟福轶事中最为著名的,卢瑟福研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于是他被授予诺贝尔奖,但是在授奖的时候他获得的不是物理学奖,而是化学奖,于是他风趣地说:“我竟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化学家了。”还有一个卢瑟福的轶事就是最后一个土豆。由于卢瑟福家庭比较贫困,所以在不上学的时候他必须帮助家里干活,他在考剑桥以后等待通知的时候正在挖土豆,他接到通知以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通过卢瑟福轶事我们能够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科学巨人。

 
标签: 物理学家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物理学家牛顿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谈起牛顿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了。牛顿是剑桥大学的学生,相传在一六六五年到一六六六年之间剑桥大学由于黑热病的流行导致学校被迫停课。所有的学生只能离开学校返还家乡,当然牛顿也不例外。牛顿雕像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他在家学习的这
  • 物理学家吴健雄 以中国人身份参与曼哈顿计划
    吴健雄到达美国加州旧金山,原本计划一周后就继续东行,到密执安大学去入学,不料这一停留,竟使她改变计划安排,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了下来。伯克利分校当时聚集了一批年轻而又具顶尖水准的物理学家,如发明和建造回旋加速器的劳伦斯,还有后来被称为“原
    11-21 物理学家
  •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的个人生活怎么样
    家庭吴健雄出生在江南小镇江苏太仓浏河镇。乃父吴仲裔先生是位思想开明有远见卓识的达观人士。他早年就读于著名的上海南洋公学(上海、西安交大前身),因不满校方禁止新思想的传播,参予闹学潮的行列。学潮之后,毅然退学,转入以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
    10-20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华伦海特发明水银温度计的故事
    华伦海特哪国人?华伦海特出生于但泽,也就是现在的格但斯克,所以华伦海特是波兰人。华伦海特能够成为有名的物理学家,这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华伦海特在小的时候就遭遇了父母意外身亡的命运,这个残酷的事实迫使华伦海特不得不开始学习经商。在阿
    08-28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睡眠时间 爱因斯坦智商是多少
    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中的一切都受到后人的狂热探索,人们急不可待的想知道爱因斯坦的一切生活细节,包括爱因斯坦睡眠时间,但是爱因斯坦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是一个正常人,虽然他的智商超群天赋过人,但是睡眠时间是和普通人完全
  •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有着怎样的人物影响
    吴健雄(Chien-shiungWu)(1912.5.31-1997.2.16),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美籍华人,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原子弹之母、原子核物理的女王、中国居里夫人、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最伟
    08-12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费米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操控核反应堆
    恩利克·费米,他是美籍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还是1938年物理诺贝尔奖得主。据了解,费米领导小组曾在芝加哥大学StaggField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操控核反应堆,也是因为这样,人类开始迈入原子能时代。另外关
    08-06 物理学家
  • 物理学家牛顿疯了到底是因为中毒还是刺激过度
    牛顿是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
  • 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的卓越成就有哪些?他是哪国人
    华伦海特简介是这样的:华伦海特,波兰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于是被迫由他的保护人送出去学习经商。他曾经在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边旅游边学习,也拜访过很多科学家和一些科学仪器的制造者。在1717年移居荷兰后,成为了仪器制作专家。他
    07-20 物理学家
  • 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科学研究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弹之母”。她还验证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
    07-17 物理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