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 换来东亚地区300年和平

   2020-03-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对于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的8年抗战,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关于抗日战争的出版物,无论是通俗性的,还是研究性的,皆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发生在4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另一次长达7年之久、影响和奠定了东亚格局的抗日战争——— 万历援朝抗倭战争

对于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的8年抗战,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关于抗日战争的出版物,无论是通俗性的,还是研究性的,皆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对于发生在4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另一次长达7年之久、影响和奠定了东亚格局的抗日战争——— 万历援朝抗倭战争,国人却淡忘了,不仅相关的通俗性读物付之阙如,而且相关的学术专著也是少之甚少,偶有言及这段历史者,或语焉不详,或批评指挥失误,耗费银两,久战不决等等,鲜有详细描述这场战争且对其给予客观评价者。

万历皇帝毅然派遣明军,倾尽全力投入援朝抗倭战争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历史,明朝的抗日战争同样也不能忘记!好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随着“正说”历史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小小的 “明史热”,一些民间史学爱好者开始加入对历史真相的探究中,一些被遮蔽的历史开始浮出水面,柯胜雨先生的《大明帝国抗日史》就是一部详细深入地探究明朝援朝抗倭战争的一部通俗性历史著作。

在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中国和朝鲜半岛世代友好。日本对于朝鲜半岛和中国觊觎已久,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孱弱的朝鲜不堪一战,政府军几乎被歼灭。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走投无路,被迫退往中朝边界的义州。为了复国,李昖力排众议,向宗主国大明帝国万历皇帝乞求援兵。在明廷中,虽然对于是否出兵朝鲜有着争议,但很大一部分大臣都有远见卓识,认为应当出兵援朝,尤其是掌握最终决定权的万历皇帝毅然决定派遣明军入朝参战。经过艰苦卓绝斗争,中朝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日本被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对于这场长达7年之久的援朝抗倭战争,明朝可以说是倾尽全力,正如作者所说:“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白银战争”,“耗费饷银千万两以上”,“其投入经费之浩大,史上少见”。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史称“明朝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据此,后世经常有人甚至是学者批评万历援朝抗倭政策,有的还质疑明朝出兵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时,日本占领的虽然是朝鲜,但其野心相当大,始终念念不忘入侵大明。作者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及这点。

援朝抗倭战争影响和奠定东亚格局

因此,万历援朝抗倭战争,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且御敌于国门之外,使中国本土免受倭寇蹂躏,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影响和奠定了东亚的格局。此后,日本虽然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但始终没有能实现其占领整个东亚的野心。这不能不说与400年前的那场战争有关。作者认为,万历援朝抗倭保证了东亚300年的和平,他还认为其中的某些战役已经具有了现代战争的性质和特点,这些都是前人较少言及的。

《大明帝国抗日史》是一部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但是和时下一些通俗读物不完全相同。该书虽然语言和叙事方式是通俗的,但在对史料的运用上相当严肃,作者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写实的手法去揭示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并非凭空臆测。同时,作者又不拘泥于史书上的记载,而是用细腻、丰富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和战争场景,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仿佛一阵阵震耳的枪炮声就在耳边荡响。

对于400多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朝鲜半岛的人民没有忘记。朝鲜以神宗之主设于“大报坛”,数百年祭祀不绝。2005年5月,韩国政府重修位于泗川市的朝明联军战士军冢,并每年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愿《大明帝国抗日史》能唤起国人对40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记忆,能够促使更多人客观地评价那场战争,客观地评价万历皇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不再重演,也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邻国的关系。

 
标签: 万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万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万历是什么朝代的皇帝
    1、万历是明朝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
  •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的资料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庆皇帝 关于明朝的万历和嘉
    1、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万历这个年号也经常用来代指明神宗。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
  • 万历皇帝是谁 谁被称为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是谁 谁被称为万历皇帝
    1、万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翊音同翌,汉语拼音:Zhū Yìjūn)(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代皇帝。2、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死,十岁的朱翊钧登基做皇帝,是为明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
  • “病夫”万历帝二十年不上朝,仅是因为自卑?
    “酒色财气”四字已成了神宗朱翊钧的历史标签。人们多拿色、财二字数落他。如色,说他如何溺爱郑贵妃,又如何与“十俊”(十名年轻的宦官)亲近,好像他是一个疯狂的双性恋。有双重性取向。如财,里里外外都说神宗好财,不要说他晚年派出许多太监到各地去当矿
    12-29 万历
  • 万历怠政简介:万历皇帝长达30年不理朝政
    万历怠政指的是在清朝人编纂的《明史》中万历帝在位期间长期不理朝政的事情。万历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20岁的万历帝正式亲政。在最初的几年,年轻的万历帝还兢兢业业、恪职尽守。如万历十二年八月至十三年五月京师大旱,万历帝决定亲自祭天祈雨。祈雨
    12-28 万历
  • 万历首辅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事
    张居正作为万历的首辅其责任重大,明朝的首辅其实行的是之前旧历宰相的职权。这样的高官还曾与大内红墙中的太后娘娘有所瓜葛,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燕飞,两两玉交辉。生商传帝命,送喜傍慈闺。有时红药阶前过,带得清香拂绣闺。”两只成双成
  • 解密:万历皇帝为何成朝鲜最尊敬的外国君主?
    400多年前,倭国入侵朝鲜,明朝发兵救援,经过前后近七年的战斗,成功赶走了侵略者。朝鲜半岛人称之为“壬辰倭乱”。然而对于这段历史,当代韩国却在进行着不一样的解读,在韩国《不灭的李舜臣》等影视剧中,明军被刻意塑造为军纪涣散,烧杀抢掠,而且战斗
    12-25 明朝万历
  • 揭秘万历朱翊钧三十年不上朝都做了什么?
    在其长达48年的皇帝职业生涯中,万历朱翊钧竟几十年不上早朝,而后人对其也是褒贬不一,因为其做的一些事情确实颇有手腕,但是荒诞程度不低,以至于甚至之后有学者将其称之为昏君,那么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皇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光从这件事就能看出:
  • 万历皇帝掌权后“大伴”冯保被万历皇帝赶到哪里
    冯保,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明朝著名的改革家,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提督东厂,御马监。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自署官称“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
    12-16 万历
  • 攘外之后安内 大明朝万历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役,是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叛乱的“播州之役”。首先解释一下这一战役中,叛乱的中心词——“土司”,土司是自元朝以来所设置的地方官职,最初是为了安抚、封授西北、西南部分少数民族首领,给他们在这些边陲地区一定自治权力的安排,但
    12-14 明朝万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