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聪明绝顶 贞观名相 可为何落得贬死下场?

   2020-05-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扶李治上位,结果却被甩了要说封建时代的顾命大命,荣则荣矣,安则未必,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终养天年?不拿别人说事,就拿唐太宗给李治安排的两大重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来说,结局就很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治为了武则天(当然不全是为她,只是那么

扶李治上位,结果却被甩了

要说封建时代的顾命大命,荣则荣矣,安则未必,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终养天年?不拿别人说事,就拿唐太宗给李治安排的两大重臣长孙无忌和禇遂良来说,结局就很惨。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治为了武则天(当然不全是为她,只是那么一个借口),生生地把老舅给流放到黔州,逼得上吊死了。至于禇遂良,虽然没有这么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也是李治上位的大恩人,只可惜,最终也是孤独死在流放地越南。作为顾命大臣,他们顾了李治的命,可是转身,上位后的李治却要了他们的老命。

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君王固然无情,可他们本身也不是完全被冤屈,玩政治的人,手上可不会那么干干净净,褚遂良也一样。

禇遂良根子不浅。他父亲当过隋朝东宫学士,与杨素的公子杨玄感关系很好,如果杨玄感造反得胜的话,那么禇家无疑是另一番风光。历史是没有如果,杨玄感成了“贼”,禇亮自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

后来,薛举在兰州称帝,他就把名动天下的禇亮给请去担任黄门侍郎,而禇公子遂良则成为薛举的通事舍人,专门掌管诏命及吴奏案章。虽然薛举只是一方割据政权,但隋末乱世,都是这么干的,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是禇家时运未到,薛家的靠山不太牢,薛举死后,薛仁杲的皇帝位子还没坐热,就被李世民给拉下来了,自然,作为薛家班底,禇遂良也被接收,成为李家王朝的一份子。

李世民杀兄上位,逼父退位的举动是不太光彩,但他个人的魅力也不可挡,他对于人才的眼光还是很辣的……褚遂良在众多的铠曹参军中被发现,并得到李世民“忠诚耿直有学术”的考语。

贞观年间,原来的弘文馆“馆主”禇遂良领到了一份新差事,那就是承皇命,将隋末战场改修成庙宇,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件,没有任何风险,怎么做都对。这无疑是李世民送给一向忠诚的禇遂良一份礼。而后,慈云寺新建,禇遂良书碑,又一件功德。

以后不久,褚遂良出任起居郎,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尔后,经魏征的推荐,禇遂良担任侍书;后任谏议大夫;李承乾被废,劝立晋王李治……

辽东一向不平,隋炀帝几乎倾尽全部国力讨伐,结果不但没成功,还把天下给弄丢了。到了李世民手上,他就想着要啃掉这块骨头,所有人都被美好前景乐晕了。只有禇遂良不同意。李世民不听,可结果呢,最终无利而返,印证了禇遂良的看法。从此,李世民对褚遂良言听计从,一路青云也极为自然。

李治能当皇帝,禇遂良和长孙无忌是帮了大忙的。虽然李治嫡出,但是在当时他的兄弟当中,他并没有十足的优势。为了扶他上位,褚遂良和长孙做了不少脏事。

李世民临死时,把他们比作霍光、诸葛,让他们永保李家社稷,不负所托。而对李治则说只要有二人在,国家大事,他就放心了。

李世民能否真能料定武周夺权不清楚,但是李家政权,在有禇遂良长孙二人的情况下的确还算是稳定的。不过,天命未必会如人所愿。李治上位后,禇遂良虽然爬到了人生的巅峰,当过吏部尚书,太子宾客,当过尚书右仆射,修过国史,掌过朝权,一时荣宠无比。但是转身,他就摔进了泥潭,不能翻身。

原来,所谓君臣之间的美好,只是暂时的。热血青年李治强烈希望废王皇后立武后,可两老头禇遂良及长孙,力泼冷水,尤其是禇遂良,甚至耍起无赖——以辞官威胁皇帝。李治翅膀硬了,再不是当初那个要扶上位的年轻人了,顾命大臣老了,已经成了绊脚石了。而武则天,这个强势女人,对褚遂良自然也深深地恨上了。

事实证明,禇遂良扭不过。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也被赶出朝廷,到潭州去当一个都督。以后,又到桂州当都督了,再以后,就是被许敬宗等人给整了个谋反的罪名,贬到越南了。

其实傻子都知道,正当壮年的禇遂良一门心思的扶弱势李治上位,到老了老了,还会想着推翻他亲手扶持上台的君王吗?这也太扯了。但就是这么扯,权斗嘛,只要有个遮羞布就行,反正说你谋反就谋反,就算你不想反,但是你的家人呢?朋友呢?于是,老禇就被谋反了,再难翻身了。

聪明一世的禇遂良不会不明白,自己要前往爱州时,赶紧上疏,大意是说他还在李承乾李泰夺位时就已经效忠陛下,暗示要不是有他力保,东宫之位可未必是李治的。他侍奉先帝一生,先帝也极尽恩宠,他虽然力量小,但为国家耗费了全部,现在老了就如一只卑微的蚂蚁,也没几天活头了。褚遂良打上了最后一张感情牌,自然是希望李治能想起从前的点滴,那些真挚的往事,可惜李治没能见到这奏疏,或者说假装没看见。最后,六十三岁的禇遂良孤独老死。他死后,他的子孙也全部被流放到越南,直到四十六年以后,他才真正被平反。只是于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李治武后之流的确是毫无情义可言,但是性格决定命运,从某方面来说,褚遂良有必死的因由。这么说,有人不高兴了,谁不会必死?是的,谁都会死,但是为人为官,都应该对得起人的本心,而在这一点,褚遂良应该不算合格。

禇遂良很努力,但魏征给的机遇更重要。魏征是唐太宗身边的红人,他推荐了褚遂良,在魏征眼里,禇遂良是正人君子。他临死前,把自己所写的所有奏疏的底稿交给了史官褚遂良,出于什么心思不确定,青史留名也好,保存史料也罢。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魏征把这东西交给他,是出于对褚遂良的信任。但是后来,有人告黑状,说魏征生前党附太子,还把证据都给了史官保存。于是,被魏征压了一辈子的李世民,毁了与魏家的婚约,砸烂了魏征的墓碑,褚遂良没有为恩人说过一句话。

在这事里,褚遂良为了往外摘,不说什么,勉强也说得过去。但是刘洎却的的确确是被他给害死了。刘洎是个大直臣,朝中都知道,但这人有个毛病,说话比较随便。唐太宗还专门提醒过他,身为太子的属官,一定要谨言慎行。但刘洎没改,这怎么改呢?东征失利后,太宗患病,刘洎出来就说:“圣体患痈,极可忧惧。”这刘洎也是嘴大,谁不知道陛下的身体是高度机密,这一嗓子喊出来,让太宗情何以堪?人家还想着万岁万岁的,你就扯个什么忧惧的,这不找死呢吗?于是,褚遂良,把这事就夸张了那么一点点,汇报给太宗听,说:“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这一改,好了,刘洎有异心了,想变李家天下了。马周等人作证无效,唐太宗示意,刘洎自杀。事后,太宗后悔了,拉了一票人马给刘洎垫背。

武则天时代,褚遂良倒霉了,刘洎后人趁势申冤,认为是褚遂良添油加醋乱说话,害死了刘洎。正好,谋逆大罪,诬告大臣,陷先帝于不义,褚大人不死也不行了。平心而论,这事还是李世民的错,可是,身为同僚,褚遂良这样做,不但与君子之风离得远,就连为人本份都差那么一些!

 
标签: 褚遂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褚遂良死后 武则天为何为其平反?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
  • 褚亮和褚遂良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吗?
    《旧唐书》是后晋刘昫等人编撰的,记录的是与离后晋不远的唐朝的人物事迹,与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虽然旧唐书有一些缺陷,但因为时代间隔短,资源比较丰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旧唐书》褚亮的事迹也收藏在其中。《旧唐书》褚亮的大致意思是
  • 褚遂良的宦海沉浮 一百年后其忠诚才得到认可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
    11-06 褚遂良
  • 小吏褚遂良 生性胆小却公开反对武则天称帝
    褚遂良,字登善,是唐朝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与长孙无忌同受唐太宗遗诏辅政;当时在朝担任起居郎,负责当时唐太宗的言行记
  • 褚遂良死谏废立皇后但武则天却为何为其平反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
  • 唐太宗与褚遂良有何关系 “小鸟依人”是怎么来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下面,故事就开始发生了。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
  • 褚遂良如何反对唐太宗的高利贷业务“捉钱令史”
    唐太宗如何做高利贷业务?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害了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吓得他的老爸唐高祖李渊退居二线让出了皇位,躲进大安宫当了太上皇。为了得到实缺官职,“捉钱令史”们借贷情趣盎然,争先恐后。唐太宗的高利
  • 揭秘唐朝宰相刘洎之死 被褚遂良诬陷而死?
    刘洎简介提到刘洎字思道,是荆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担任过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子。刘洎出身在南阳刘氏,隋朝末年,曾担任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后来他归顺唐朝后,担任过南康州都督府的长史、给事中、黄门侍郎等,向来以直言进谏而闻名
  • 武则天当上皇后的第一个牺牲品 褚遂良
    武则天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宠幸后,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和可爱的小姑娘,可惜造化弄人,小女孩刚满月,忽然就死了,在调查死因的时候,王皇后成了嫌疑人,因为最后一个探望小公主的,正是王氏。在是否废除皇后之位的讨论中,政事堂六位成员,四票赞成,两票弃权,
  • 褚遂良死谏废立皇后 武则天为什么还为其平反?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下了道遗诏,里边有这样一句话,特别引人注目:“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相当于给当初因反对自己而遭受迫害的褚遂良等人平反。褚遂良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门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