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往今来谁才是“天字一号”的卖国贼?

   2020-06-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起古往今来的“天字一号”卖国贼,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明末的吴三桂或者抗战时期的汪精卫。其实不然,古往今来真正的“天字一号”卖国贼就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千百年来,“天字一号”卖国贼和“儿皇帝”的称号,被历史牢牢

说起古往今来的“天字一号”卖国贼,一般人都会认为是明末的吴三桂或者抗战时期的汪精卫。其实不然,古往今来真正的“天字一号”卖国贼就是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千百年来,“天字一号”卖国贼和“儿皇帝”的称号,被历史牢牢地镌刻在了他的脸上,他也因此成了“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其实,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别部),在他所侍奉过的后唐四任皇帝中,就两次出现了兄弟反目、兴兵夺位的情况。所以,对于他而言不择手段,认敌为父,也就算不了什么了。而让石敬瑭遗臭万年的真正原因是他割让幽云十六州之举,这一举动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至少在此后的四百年间,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命运。幽云十六州自东向西包括了今日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南)侧,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数百里。在冷兵器时代,失去了这片山势险峻的地区,中原王朝的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击敌人的天然军事屏障,直至黄河岸边的一马平川,便无险可守了,中原大地完全袒露于外族的铁骑之下。而北方外族政权在获得了燕云之地后,一方面,掌握了对中原长驱直入的军事便利,另一方面,燕云地区农耕经济与北国游牧经济的互补,极大地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也就使之更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了。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幽云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国家版图。石敬瑭也就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天字一号”卖国贼。

那么,这个“天字一号”卖国贼是天生的么?当然不是,而是后天炼成的。其实,石敬瑭年轻时也是个好后生,他朴实稳重,沉默寡言,喜欢读兵书,非常崇拜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李嗣源对他很器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将他视为心腹之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李存勖转战各地,又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在和刘寻对阵交战时,刘寻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事后李存勖对他大加赞赏,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晋军和后梁军队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虽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但是李嗣源却中了梁军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拼死掩护,李嗣源才得以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是石敬瑭率领他的左射军重整军队,最后反败为胜,将后梁军队杀得落花流水。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过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他又为岳父分析局势,指点迷津。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魏博发生兵变,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前去镇压,但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时,自己的军队也发生哗变,与魏州乱兵合兵,要拥立李嗣源。李嗣源当时并无反心,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但石敬瑭极力反对,他说:“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他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最后,终于像石敬瑭预料的那样,李嗣源登上了帝位。

石敬瑭也因功被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并兼任六军诸卫副使,副使是亲军的最高副长官,可见李嗣源对他是非常信任的。但石敬瑭却不看好这个副职,因为正职是李嗣源的次子李从荣,李从荣骄横跋扈,自认为是父亲的继承人,看不起旧臣。石敬瑭料定他日后必然出事,所以极力推辞这个副职。李从荣后来果然因为急于继位搞政变而被杀。石敬瑭最后担任了河东节度使,并兼云州(今山西大同)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家地区的军政大权。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三子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当李从厚将在陕西的李从珂调任河东节度使时,这位李嗣源的养子不从,于是李从厚派兵镇压。最后,李从珂用眼泪使李从厚派去镇压他的将士归降于他,然后领兵杀向洛阳。当李从珂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时,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双方因隙发生短兵相接,石敬瑭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部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虽然石敬瑭帮李从珂除掉了李从厚,但李从珂继位后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他当成最大的威胁,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石敬瑭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因为害怕李从珂起疑,也不敢提出回晋阳(今山西太原)之事,所以整天愁眉不展,最后竟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妻子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子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晋阳。李从珂没想到,这次放人竟成了纵虎归山。

一次,妻子去洛阳参加李从珂的生日宴会后,想早点回家,李从珂却醉醺醺地对她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妻子回来后告诉了石敬瑭,石敬瑭从此更加小心防范。一方面在朝廷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作打算。李从珂被他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的部下却看了出来,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人就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将士共三十六人杀死。

为防止以后有变,弄得措手不及,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便上书假装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并调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他已对自己起了疑心;如果留任自己,则说明李从珂暂无加害之心。但李从珂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河东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李从珂下令派石敬瑭去他处任节度使,这一下,石敬瑭被刺激得慌不择路了,他勾结契丹主耶律德光,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契丹的支持,做起了“儿皇帝”。也因此留下千古骂名,臭名昭著的“天字一号”卖国皇帝就这样炼成了。

 
标签: 卖国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吴佩孚 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他誓死不当卖国贼
    你对吴佩孚的印象是什么?基本上是留着一小撮胡子的军阀,从照片上看有点狡猾,甚至不像好人。其实吴佩孚人家是读书人,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书生将军”,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干脆称吴佩孚为“学者军阀”。明显学者比书生又高了一个档次。吴佩孚是曹锟嫡系。曹锟
  • 揭秘天津教案为何使曾国藩背上卖国贼的名号?
    清朝同治皇帝年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天津民众为反抗外来教会的压迫,被迫进攻教会机构,最终导致了数十名外国教徒被杀。事件结束后,清王朝受列强压迫,不得不将犯案的民众处死,处置相关官员,这也造成了人民群众的不满,那么这件惨案的究竟是为什
  • 明朝的第一卖国贼竟是洪承畴 吴三桂只能排第二
    明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又一个大统一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至崇祯末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国内发生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关外兴起了满洲人这支新兴军事力量。明朝可谓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之时。正所谓板荡见忠臣,可是此时的明
  • 卖国贼张邦昌简介 张邦昌怎么死的 为何被杀死?
    张邦昌,北宋末年大臣,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生于公元1081年,去世于公元1127年,北宋末年进士及第,历经宋徽宗和宋钦宗两朝,历任尚书右丞、左丞、礼部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后来康王赵构继位登基,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张邦昌前往臣服,
  • 主张“曲线救国”的卖国贼汪精卫死后坟都被炸了
    抗日战争在1937年爆发后,由于中国积贫积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相比日本来说都是相差甚远。于是当时的社会各界,在对待日本侵略的问题上,大致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就是主张抗战到底,誓与祖国共存亡,另一种声音就是主张与日本议和,在对
  • 著名丞相乔行简到底是卖国贼还是大英雄
    绍熙年间,有位出名的丞相,凡事以大局为重,考虑周全,符合民意。他就是乔行简,他有才华,却在晚年才被提拔为丞相,可谓大器晚成。乔行简不仅在文采上书法上大有作为,在政治思想以及用人方面也极为妥当。关于乔行简简介到底如何呢?乔行简从师于吕祖谦的门
  • 梁山好汉中竟隐藏着一个大汉奸卖国贼?
    梁山好汉一向以替天行道的忠义面目示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自是毋庸置疑。不要说以宋江为代表的招安派,渴望为大宋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以晁盖为核心的、貌似与赵家王朝势不两立的“革命派”,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打破旧制,重整山河。二者不论手段方式
  • 揭秘:遗臭千年的“卖国贼”秦桧居然是爱国的
    秦桧,字会之,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后人都认为秦桧是金国奸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史册中留下许多关于秦桧爱国的证据,考究起来,似乎也有那么几分道理!《宋史》记载,1126年,金兵突袭北宋京城成功。在金人未攻破城门前,秦桧一直主张抗金,反对割
  • 梁山好汉中竟然隐藏着一个大汉奸卖国贼?
    梁山好汉一向以替天行道的忠义面目示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自是毋庸置疑。不要说以宋江为代表的招安派,渴望为大宋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以晁盖为核心的、貌似与赵家王朝势不两立的“革命派”,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打破旧制,重整山河。二者不论手段方式
  • 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吗?看国外对李鸿章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代表中国签订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条约,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死后骂声不断,骂他“卖国贼”、“汉奸”,其实这种一面的评论是不对的。难道他很乐意签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