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轶事 宁愿下台也要推行北洋政府关税自主

   2020-12-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

1925年7月,法国政府批准九国公约,中国召开关税特别会议的障碍至此得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关税是签订辛丑条约时所定,税率为值百抽五,这么低的税率不仅史无前例,而且为世界各国所未有,本身就带有如庚子赔款一样的侮辱和惩罚性质。

中国参加一战并成为战胜国后,中方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了关税自主问题,理由是战败国尚无协定关税特例,中国是战胜国,更不应受此约束。各国代表无词可驳,于是决定在九国公约收效后,中国可召集各国来参加关税特别会议。

关税会议在国内赢来的多为叫好声和掌声,段祺瑞本人更把召开关税会议作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始终全力以赴。在关税会议筹备期间,有一天段祺瑞在和幕僚曾毓隽谈及一些有关会议的主要问题时,曾毓隽不无忧虑地说道:“关税会议各国未必能顺利通过,即使如愿以偿,内部纠纷势必甚于今日。”

段祺瑞甚为惊讶,立刻问他:“何以见得?”

讨论自主关税,必然涉及到近代中国一个很特殊的税收制度,即厘金制度。厘金最早产生于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当时是为筹集兵饷所临时设置,后来便成了一种新税种。这是一种非常杂乱,无法度可守的税制,而且从清末开始,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为地方所自由处置,被认为是地方擅专和割据的经济基础。

各国要求中国将裁撤厘金与海关加税同时进行,即“裁厘加税”。曾毓隽所提到的“内部纠纷”就跟裁撤厘金有关,他对段祺瑞说:“大家一向所争的是地盘,不完全集矢于中央,一旦决定裁厘加税,各地在争权夺利时,势必把矛头全部集中在老总一人身上。”段祺瑞听了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内部纠纷可由内部解决。”

段祺瑞对关税会议寄予了无限期望,他认为开幕式关系到国家主权和财政税收,因此决定亲自出席,以示重视。为了听取各国代表的发言内容,他需要配备一个会多国语言的翻译。这种人才在国内非常稀缺,段祺瑞想到了被喻为“清末怪杰”的辜鸿铭,就让曾毓隽的叔父、时任执政府外交次长的曾宗鉴出面邀请。

曾宗鉴是辜鸿铭的学生。他认为由自己突然邀请老师担任翻译不够礼貌,还不如让曾毓隽代为约请。曾毓隽是辜鸿铭的小辈,但与辜鸿铭却是忘年交,朋友说话反而比师生更好措辞。他也因此向段祺瑞建议:“约他(指辜鸿铭)参加关税会议不难,不过最好给以高等顾问的名义,每月馈赠数百元的车马费。”

取得段祺瑞的同意后,曾毓隽第二天就前去拜访辜鸿铭。见面之后,他首先代段致意,随后拿出了高等顾问聘书和两个月共一千元的车马费。辜鸿铭为人非常机敏,不待曾毓隽开口说明来意和要求,就说:“段执政想利用我当关税会议场中的喉舌吧?”

在得到曾毓隽的确认后,辜鸿铭答应得非常爽快:“关税会议关系到国家主权问题,这是我义不容辞的,到时我一定参加。”

1925年10月26日,关税特别会议在中南海居仁堂如期召开。除九国公约的参与国外,美国还介绍了瑞典、挪威、丹麦三国加入,从而由九国变成了十二国。段祺瑞亲自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辜鸿铭也随段祺瑞出现于会场。他身着长袍,套上大袖口的马褂,脑后拖一根辫子,神态怡然,随听随记随译,举止格外拉风,引起了会场上中外人士的一致注目。

开会第一天,中国政府即按普通品至奢侈品的不同规格,提出要加征值百抽五至值百抽三十的临时附加税。各国代表对中国的开价如此之高表示惊讶,认为已经超过九国公约的范围。经过谈判,中外商定在裁厘未实现之前,先设一个为期三年的过渡期,在此过渡期内,关税依照九国公约,对进口商店一律按普通品值百抽二点五,奢侈品值百抽五的办法征收附加税。

 
标签: 段祺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段祺瑞为何在一战将要结束时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段祺瑞早年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德国人的认真、办事的高效率十分了解,所以段祺瑞坚定地认为德国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但随着战局的变化,段祺瑞渐渐改变了看法,并预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以德国的失败而
    12-24 段祺瑞
  • 民国佳话:堂堂总理段祺瑞将姨太太拱手送情敌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无疑是一个“走马灯”一样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六天,最长寿的也不过一年半载。据说,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就有二十六人出任过内阁
  • 段祺瑞曾四任总理一任国家元首 晚年靠救济度日
    提到段祺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段祺瑞在北洋军阀里飞扬跋扈,很会晚政治手段,曾经与国内多个军阀厮杀。但是,就是这样的军阀首领,他一生清贫,拒绝贿赂,以至晚年靠救济生活!他曾经是中国的国家元首!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
    12-23 段祺瑞
  • 日本医生来华趣闻 段祺瑞爱生气 冯玉祥羞辱军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段祺瑞生气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
  • 谁见过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三一八
    12-12 段祺瑞
  • 北洋军阀吴佩孚:段祺瑞的头号敌人兼头号知己
    奉军进入北京后,段祺瑞的政治能量终于丧失殆尽。1926年4月20日上午,他在外交总长胡惟德不知情的情况下,特任其兼署国务总理,摄行临时执政职权。当天下午,他乘坐专列离开北京,前往天津。这是段祺瑞第三次到天津过寓公生活。他在天津没有房产,以前
  • 段祺瑞的早年生活 曾留学德国学习火炮技术
    段祺瑞早年经历显赫,称得上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读过七年私塾,熟知经史,有较好的国学根底,说起“子乎者也”毫不输人。成年后考入了每期只招收百人的天津武备学堂,这所学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中国二十
    12-04 段祺瑞
  • 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 段祺瑞和徐树铮
    与袁世凯一样,段祺瑞也喜欢罗致人才,其中最得他信任的,莫过于徐树铮。徐树铮是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他和老段是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原本只是老段手下的一名司书,不知怎么就给老段赏识上了,送他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小徐回国以后立刻扶摇直上,成为老段
    11-26 段祺瑞
  • 段祺瑞什么原因坚不愿让儿子和张学良结拜兄弟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 日本特高课曾策动皖系军阀段祺瑞组建“华北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接着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为了配合军事侵略行动,日军在华北各地建立了特务机关,一时间日本特工人员遍及华北城乡。他们指使一批政坛失意的军政要人及其他三教九流组成“第五纵队”,公开支持日本侵华,为日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