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简介 国民党高官阎锡山为何叫山西土皇帝

   2020-03-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阎锡山有山西土皇帝之称,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奉行“中道”的处世哲学。阎锡山历任国民党政府高职,解放前期,解放前夕去台湾,病逝台北。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

阎锡山有山西土皇帝之称,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奉行“中道”的处世哲学。阎锡山历任国民党政府高职,解放前期,解放前夕去台湾,病逝台北。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字百川、伯川,号龙池。

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入山西武备学堂,90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1909年(宣统元年)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返国,出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监督。不久应清朝行省乡试,中举人。任山西陆军第二标教官,后任标统(相当于团长)。

辛亥革命后,率部起义,占领巡抚衙门,任山西都督,开始掌握山西大权。以后便看风使舵,先投靠袁世凯,表示支持他当皇帝。袁死后又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

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兼省长。

1917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他秉承段祺瑞的旨意,派兵赴湖南同护法军作战,遭惨败。在北洋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朝秦暮楚,进行政治投机,并乘机将部队扩充为12个旅。

1927年6月,在北伐战争取得很大胜利的形势下,他自称北方革命军总司令,悬挂青天白日旗,随即将军队扩编为8个军。7月,在山西进行“清党”,迫害共产党人。

1928年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对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队的作战。3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北平(今北京)分会代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势力范围扩展到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北平、天津。

1929年又兼任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930年,蒋介石借“编遣”之机,剪除异己。阎锡山同蒋介石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8月联合冯玉祥反蒋,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任主席。9月,张学良在沈阳通电拥护蒋介石,出兵进山海关。在蒋冯阎大战中,冯、阎战败。阎锡山逃往由日军占领的大连。由于山西军政要人都是他培植的亲信,他仍可控制山西局面并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1931年8月,乘日本飞机秘密回山西,隐居河边村,遥控太原。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统治山西和绥远两省。他采用保境自守的策略,着重搞好本省建设,充实力量。

1935年日军进窥绥东,他提出了“守土抗战”的口号。

1936年2月,红军东征,由陕北过黄河进入山西,阎军大败。蒋介石乘机派五个师进入山西。红军撤回陕北后,蒋介石仍不撤走。随后,他面对日军步步进逼,而蒋介石也想将他吞并的形势,初步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后,曾在代县组织所部积极对日军作战,并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在忻口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郝梦龄军长壮烈殉国)、阎锡山晋绥军(姜玉贞旅长等将领壮烈牺牲)与共产党八路军曾通力合作,并互相配合打出了抗日战争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但由于双方装备、战斗力差距较大,以及一系列战术、战略失误,日军最终攻占了娘子关、雁门关等一系列要塞,并于1937年11月侵占太原。太原陷落后,日军的进攻逐渐停息,在中日双方战线相对稳定后,阎锡山接受了蒋介石的密令,开始制造反共摩擦。

1939年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后,他于12月制造“晋西事变”,进攻抗日决死队和八路军。后来又暗中同日本侵略者联系,在抗日和降日之间进行投机。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内战。

1940年到1945年期间,因为一度对抗战前景失去信心,并且为在蒋介石的挤压下保存实力,阎与日本军队及汪伪方面展开谈判多次,包括1940年12月赵承绶与日本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参谋长楠山秀吉少将的第一次白璧关谈判,1941年3月赵承绶和日方高级参谋官内中佐参加的第二次白璧关谈判,1941年8月赵承绶与日方田边盛武、楠山秀吉在汾阳签订《晋绥军和日本军基本协定》和《停战协定》,1942年5月阎本人与日方山西派遣军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参谋长花谷正少将进行的安平谈判(由于阎方在军火方面要价太高未取得结果),1945年6月阎本人与日军华北派遣军参谋长高桥坦有进行的瑶圃谈判以及1945年8月初阎与日方山西派遣军参谋长山冈道武进行的司马村会谈。抗日战争后期,阎锡山为了所谓的保存实力,与日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并且进行了互换控制地盘、配合进攻抗日根据地以及经济上互相协作等一系列不光彩的举动,但在抗日民族大义面前,再加上蒋介石的牵制与拉拢以及其部属、亲信赵戴文等的坚决反对,因此始终未迈出公开投敌这一步。

1945年9月派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侵犯上党解放区,三万余人被歼。随后,在解放军的打击下,他的部队不断被歼,所占地区日益缩小,到1948年7月,只剩下太原和大同两座孤城,但仍继续顽抗。

1949年3月,逃往南京。6月在广州任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2月到台湾。

1960年5月23日病故。

 
标签: 阎锡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治晋日记 可媲美曾国藩家书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蒋介石称阎他是“晋文公”之类的人物。“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做学问”,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因而诞生了“只记理”的日记,在此后的岁月里,“记理”成了他的习惯。
  • 山西新军简介 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产生的新军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又称新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在山西组织的一支新军。给当地的抗日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 决死队下设四个纵队: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决死队——1936年12月,薄一波着手训练1
    12-23 阎锡山
  • 阎锡山为山西作出了哪些贡献?
    说到过去的山西,始终绕不过一个人,此公便是掌权山西三十八载的阎锡山先生!外省人称阎老西,有人说他特小气,请客吃饭,一盘豆芽,一盘花生豆。修建的窄轨铁路,蒋介石和日军的火车也没办法开进来,人们谈论阎锡山时的关健词,不到翁、保守守、旧机者、军阀
    12-13 阎锡山
  • 宁愿在山西战死也绝不流亡于异乡的阎锡山
    全国最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是哪的人?那不用说了,肯定是山西人,山西人会理财名遍天下。那说到山西你会想到谁?不知道您各位会给出什么答案,反正对中国近现代史敏感的小编第一反应,当然是那个山西大军阀,阎锡山啊!山西人,不仅精打细算,而且非常重视传
    12-10 阎锡山
  • 蒋介石警告阎锡山 若敢投日剿共我亲帅中共灭你
    1941年夏,蒋介石决定派徐永昌往二战区“视察”。8月25日,回到重庆的徐永昌向蒋介石汇报了以下几点:一是阎“通倭之事实防万一”,当在我抗战御共失败后;二是晋对中央误会甚,排除之方惟有不妨害其政权;三是阎“恶共恶到极点,日盼中央除共”。8月
  • 玩转山西的阎锡山怎么把日本鬼子忽悠得团团转?
    阎锡山,山西人,外号阎老西儿。统治山西三十八年,是名符其实的地方军阀。在抗战之前,阎锡山在山西的治理还是不错的。山西经常被评为模仿省份。而且阎锡山也不参与老蒋的事情。以德服人不打仗,所以山西也过了些太平日子。抗战暴发之后,阎锡山统治的山西成
    11-27 阎锡山
  •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 爱钱如命
    国民党军阀中,阎锡山最吝啬,几乎到了一毛不拔、爱钱如命的地步。1930年初,阎锡山决定和冯玉祥联手反蒋。为了取得军阀石友三的支持,这年3月,他派参谋长周玳赴河南新乡去拉拢石友三。周玳临行前,阎锡山笑着对他说:“周参谋长,石友三这个人见钱眼开
  • 国民党上将阎锡山是如何一招独霸山西数十年?
    吴佩孚的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给了他个上校副官。王不满足,称自己“文武兼资尤富于政治常识”,申请去河南当县长。昊批示:豫民何辜?然后原件发还。此公居然不识时务,又梦想着当旅长,请示说:“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解甲归田,以种树自
    10-31 阎锡山
  • 一代军阀阎老西阎锡山名录 唯有教育不能省钱!
    被人戏称为“阎老西”的阎锡山其实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他从1912年出任山西督军,到1949年离开山西,主政山西30多年,一度把山西建设成了民国时期全国的模范省。从当时全国看,“同侪之中鲜有出其右者”。阎氏一向以小气抠门精于算计
  • 阎锡山的另一面 依靠有限财力迅速发展地方经济
    抗战初期,太原是国统区内抗日氛围最浓烈的一座城市,是一盏抗日明灯。可以说,这盏灯是阎锡山和共产党共同点亮的。当然,燃料就是当时弥漫在山西沟沟岭岭间特有的浓厚的民族抗日气氛。虽然,这盏灯后来燃成了熊熊烈火,把阎锡山烧得焦头烂额,但我们不能否认
    10-06 阎锡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