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结构 阎锡山亲自任会长

   2020-06-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36年10月,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工作后,经过改组,从组织领导、人事配备、工作任务到活动范围,都与初期有很大的不同。 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的工作以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又增派了杨献珍、韩钧、董天知、周仲英、王鹤峰、傅雨田、李力果、侯振亚、刘

1936年10月,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工作后,经过改组,从组织领导、人事配备、工作任务到活动范围,都与初期有很大的不同。

薄一波同志主持牺盟会的工作以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又增派了杨献珍、韩钧、董天知、周仲英、王鹤峰、傅雨田、李力果、侯振亚、刘有光、廖鲁言、冯基平、唐方雷、刘亚雄、谷景生等10几位在白区工作有经验的党员骨干。同时为了适应阎锡山在用人问题上的特点,北方局又挑选了一些山西籍的同志回到太原。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原先在北平清华大学学习。曾在清华大学的党支部、西郊区委、北平市委组织部工作过。1936年12月,李雪峰同志(当时他是我的党内直接领导人)对我说,要挑选一些对山西情况熟悉一点的同志回山西工作,而且最好是山西人。因为阎锡山不信任外地人,而薄一波带回去的10多个同志又都不是山西本地人。所以这一次你也要回去。于是,我就和武新宇、梁寒冰等同志一起回到了太原。

我离开北平的时候,是市委书记安子文和我谈的话,由安写的介绍信。我和薄一波接上组织关系后,薄对我说:“你要自己找职业。能到牺盟会工作更好,不到牺盟会去别的单位也可以。然后我再给你安排党的工作。”随即我便找到原来在清华大学的同学牛佩琮同志,由他介绍我到牺盟会。这时,牺盟会的骨干就多起来了。如在山西本地参加牺盟会工作的宋劭文、戎子和、牛佩琮等同志,都是牺盟会的重要领导成员。

领导

会长:阎锡山。常委:薄一波、雷任民、冯基平、牛荫冠、宋劭文、傅雨田、梁化之,共7人。

执行委员:张隽轩、杨贞吉、刘玉衡、刘岱峰、戎子和、郭挺一、梁膺庸、张文昂、董天知、周子贞、顾永田、李力果、杜春沂、张干臣、徐宏文、王永和、智生元、薄右丞、楼化蓬,共19人。

阎锡山指定的牺盟会具体负责人是梁化之和薄一波。当时,牺盟会的负责人称为秘书。但对梁与薄都没有人这样称呼过。

在牺盟会总部下面,设有以下几个组织:组织训练委员会。负责牺盟会的组织工作、干部训练和干部分配,负责人是李力果、雷任民。主要干部:吕调元、楼化蓬。干事:王仲义、亚苏。在组织训练委员会工作的有二 三十人。

宣传训练委员会。负责牺盟会的宣传工作。在委员会工作的大约也有二三十人,负责人是裴丽生。主要干部:张稼夫、侯振亚。

太原市委员会。是在总部直接领导下的工作单位。它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工作。有时也和总部一起做一些上层人员的工作。负责人(秘书)牛荫冠。

市委委员:傅雨田、梁膺庸、冯基平、黎颖。干事:王耿人、王世益、赵辉。

市委会下属5个区。各区负责人:一区张国声。二区顾永田。三区谷景生、高晋才。四区牛荫冠(兼)、王兴让。五 区李涛。

抗敌救亡先锋队(简称“抗先”)。队长:董天知。在总队工作的有:陈平、纪毓秀、凌则之、陈永年、王竟成、陈大东、陈颉学(陈岱)、叶其瑾。

总务负责人:戎子和。

机构组织

1.军政训练班

最初有5个连队,后来扩充为12个连队。其中有几个连队的学员较特殊,如六连和七连,都是红军东征时被俘的红小鬼,还有政治犯和进步青年。十一连学员为女生。训练班指导员的来源分三个阶段:1936年8月至10月主要是由自强救国同志会派遣的阎锡山的政工人员担任;1936年10月至1937年4月,主要是由薄一波派遣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担任;1937年8月以后,各连队原有的指导员都被调往国民军官教导团工作,就从原来连队的干事中提升继任。曾在各连队担任过指导员的人,大约有:一连杨贞吉,二连童克明,三连崔道修,四连周新民,五连牛佩琮、韩钧,六连周仲英、杨献珍,七连雷任民、戎子和、周仲英,八连张韶芳、张汝俊,九连谷景生,十连王鹤峰、智力展、周仲英,十一连刘亚雄,十二连韩钧、廖鲁言。

2.民训干部团

成立于1936年底,是专门训练民运干部的机构。总负责人是牛佩琮和张隽轩。牛佩琮兼政训主任。

民训团共有7个队:一队指导员张隽轩,政治工作员刘有光。二队指导员牛佩琮。三队指导员李一清、刘有光。四队指导员王鹤峰。五队指导员王耿仁、智力展。六队指导员杨献珍。七队指导员雷任民、徐荣。

3.国民兵军士及军官教导团

1936年11月在祁县、太谷成立了两个国民兵军士训练团,训练班级军士干部。1937年4月,又成立了8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培训中下层军事干部,在全省招收学员。原计划训练6个月,实际上七七事变后即告结束。各团军事工作人员均由晋绥军官教导团和军士训练团中调来。其中团、营级军官由阎锡山警卫旅旅长杜春沂提名,经杨爱源同意后由阎锡山委派。各级政训干部由军政训练班和民训干部团中的政训人员或学员中选拔。

在教导团中任团长的有:陈纯汉、贾毓芝、徐纪璋、武玉山、李挺秀、李冠军、刘鸿英赵世铃、朵珍等。

在教导团中任政治主任的有:韩钧(军训二团)、张文昂(教八团)、李一清(教五团)。刘玉衡、傅雨田也在教八团待过。

4.村政协助员训练班

成立于1936年10月。学员来源,主要从太原各校招收,也有来自外省外县的中学学生。集中训练10天到半月,就很快分配到各县去了(一县3至4人)。至1937年3月左右又集中回来,到训练班总结经验,其后,一部分人又到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继续学习。

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分两部分:在太原的一部分归军政训练班负责;在省城以外的一部分由宋劭文负责。

5.牺盟会特派员训练班

成立于1937年4月间。是由军政训练班的七队扩大组成的。训练班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军训班和民训团的原班人马。

以上两个训练班也是军政训练班的一部分。

 
标签: 阎锡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治晋日记 可媲美曾国藩家书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几经沉浮,始终不倒。蒋介石称阎他是“晋文公”之类的人物。“中原大战”失利后,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做学问”,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因而诞生了“只记理”的日记,在此后的岁月里,“记理”成了他的习惯。
  • 山西新军简介 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产生的新军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又称新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合作在山西组织的一支新军。给当地的抗日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 决死队下设四个纵队: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决死队——1936年12月,薄一波着手训练1
    12-23 阎锡山
  • 阎锡山为山西作出了哪些贡献?
    说到过去的山西,始终绕不过一个人,此公便是掌权山西三十八载的阎锡山先生!外省人称阎老西,有人说他特小气,请客吃饭,一盘豆芽,一盘花生豆。修建的窄轨铁路,蒋介石和日军的火车也没办法开进来,人们谈论阎锡山时的关健词,不到翁、保守守、旧机者、军阀
    12-13 阎锡山
  • 宁愿在山西战死也绝不流亡于异乡的阎锡山
    全国最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是哪的人?那不用说了,肯定是山西人,山西人会理财名遍天下。那说到山西你会想到谁?不知道您各位会给出什么答案,反正对中国近现代史敏感的小编第一反应,当然是那个山西大军阀,阎锡山啊!山西人,不仅精打细算,而且非常重视传
    12-10 阎锡山
  • 蒋介石警告阎锡山 若敢投日剿共我亲帅中共灭你
    1941年夏,蒋介石决定派徐永昌往二战区“视察”。8月25日,回到重庆的徐永昌向蒋介石汇报了以下几点:一是阎“通倭之事实防万一”,当在我抗战御共失败后;二是晋对中央误会甚,排除之方惟有不妨害其政权;三是阎“恶共恶到极点,日盼中央除共”。8月
  • 玩转山西的阎锡山怎么把日本鬼子忽悠得团团转?
    阎锡山,山西人,外号阎老西儿。统治山西三十八年,是名符其实的地方军阀。在抗战之前,阎锡山在山西的治理还是不错的。山西经常被评为模仿省份。而且阎锡山也不参与老蒋的事情。以德服人不打仗,所以山西也过了些太平日子。抗战暴发之后,阎锡山统治的山西成
    11-27 阎锡山
  • 中原大战阎锡山为何败给蒋介石 爱钱如命
    国民党军阀中,阎锡山最吝啬,几乎到了一毛不拔、爱钱如命的地步。1930年初,阎锡山决定和冯玉祥联手反蒋。为了取得军阀石友三的支持,这年3月,他派参谋长周玳赴河南新乡去拉拢石友三。周玳临行前,阎锡山笑着对他说:“周参谋长,石友三这个人见钱眼开
  • 国民党上将阎锡山是如何一招独霸山西数十年?
    吴佩孚的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给了他个上校副官。王不满足,称自己“文武兼资尤富于政治常识”,申请去河南当县长。昊批示:豫民何辜?然后原件发还。此公居然不识时务,又梦想着当旅长,请示说:“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解甲归田,以种树自
    10-31 阎锡山
  • 一代军阀阎老西阎锡山名录 唯有教育不能省钱!
    被人戏称为“阎老西”的阎锡山其实是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风云人物。他从1912年出任山西督军,到1949年离开山西,主政山西30多年,一度把山西建设成了民国时期全国的模范省。从当时全国看,“同侪之中鲜有出其右者”。阎氏一向以小气抠门精于算计
  • 阎锡山的另一面 依靠有限财力迅速发展地方经济
    抗战初期,太原是国统区内抗日氛围最浓烈的一座城市,是一盏抗日明灯。可以说,这盏灯是阎锡山和共产党共同点亮的。当然,燃料就是当时弥漫在山西沟沟岭岭间特有的浓厚的民族抗日气氛。虽然,这盏灯后来燃成了熊熊烈火,把阎锡山烧得焦头烂额,但我们不能否认
    10-06 阎锡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