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泉之战的来源 炎黄部落与九黎部落的纷争

   2020-11-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中华民族创造远古文明的艰难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著名英雄人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炎帝和荒地。而在炎帝和黄帝的事迹中,最著名的则莫过于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了。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先祖,而华夏民族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

在中华民族创造远古文明的艰难历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著名英雄人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炎帝和荒地。而在炎帝和黄帝的事迹中,最著名的则莫过于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了。

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先祖,而华夏民族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自称为“炎黄子孙”,即由此而来。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身世,《国语》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贞对“黄帝为少典之子”的说法做了特别的解释:“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少典和大业虽然都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人物,但两人的年代相差几百年,如何大业又能娶少典之女?所以,这里的少典也只能是国号或氏族的名称。由此类推,可以认为,有娇也应是一个氏族称号,黄帝、炎帝既是氏族名称,也是氏族首领的名号。在那个时代,氏族、部族名称与其首领名字合二为一是比较常见的。所谓少典生黄帝、炎帝,实际上就是从少典部族中又分化出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

炎帝部落是华夏部族早期的骨干部落,他从祖族分化出来后就居住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姜水沿岸,因“长于姜水,因以为姓”。传说炎帝有火德之瑞,故称炎帝。又因其善农耕稼穑五谷又称神农氏。随着炎帝部落胜利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从渭河流域沿着黄河不断地向东扩展,一直扩展到黄河下游的山东曲阜和河南淮阳一带,其中黄河中游特别是地处河东的晋南地区,呈了炎帝活动的中心区域,以至于若干年之后,在这里还有炎帝族后裔建立的黄、姒、蓐、沈等方国。

皇帝部落从少典氏族分化出来之后,最初居住在泾水流域的姬水沿岸,因而姓“姬”;传说黄帝始发明造车作为舆乘,故又称选院士,又因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泛黄,遂称黄帝。当炎帝作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之时,黄帝部落也参与了这个联盟并接受炎帝的领导。此时,各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财富经常发生侵伐征战,黄帝部落在征战中日益崛起,而炎帝部落则日渐衰落。当黄帝部落也从泾水流域沿着黄河向东扩长时,就不可能避免地与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阪泉之战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汉代贾谊《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罢、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罢、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黄帝和炎帝分别还使用了水攻和火攻,但炎帝最终还是被打败了,黄帝便取而代之做了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不久,九黎族的首领蚩尤率师北上,一场大战又迫在眉睫。早在黄帝部落崛起之际,九黎族的势力就已相当强盛,其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蚩尤。相传蚩尤也是姜姓,还是炎帝的后裔。宋代罗泌所著《路史》云:“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现代学者徐旭生也认为蚩尤属于炎帝扩展到黄河下游之后的分支——东夷族属集团,其领导的九黎族活动的范围即今鲁西南连接冀南、晋东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而且,蚩尤在对黄帝进攻时,太昊和少昊也都参与了蚩尤一方,也从另一侧面证实了蚩尤与炎帝及东夷族属集团关系非同一般。传说蚩尤号称战神,以勇敢善战而著称,有许多兵器就是他发明并制作的。《路史·后纪四》中注引《世本》云:“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分析当时的局势,天下洪水泛滥,九黎族活动区域也遭了水灾,蚩尤北上的目的主要是争夺地势较高而土地又肥沃的河东敌区。抑或蚩尤又是炎帝的后裔,对黄帝打败炎帝并夺取其部落联盟领袖的职务深怀不满,才迫不得已地挥师北上了。

这次战争的战场即在阪泉附近的涿鹿,故文献遂称之为“涿鹿之战”。还有的学者遂认为阪泉和涿鹿就是一回事。关于阪泉、涿鹿的地望,后面还将着重论述。《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今山西河北两省以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这段文献的大意是:蚩尤讨伐皇帝,黄帝遂派一员名叫应龙的大将迎战,在冀州之野对蚩尤大军实施阻击。蚩尤很快请来了风伯雨师,风停雨止,黄帝才擒杀了蚩尤。对于“涿鹿之战”的经过,各种上古典籍记载并不相同,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述的:“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蚩尤不听从黄帝的号令,而且兴兵作乱。黄帝乃号令诸侯,在涿鹿与蚩尤大战一场,很快俘虏并杀了蚩尤。由此可见,蚩尤所率领的九黎族势力很大。正因为如此,黄帝才不得不号令与之联盟的诸部落出兵相助。在彻底击败蚩尤部落之后,黄帝方才巩固了他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关于阪泉和涿鹿的地望,历来有多种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阪泉和涿鹿相距不远,或者说两地其实就在一处。一种意见认为阪泉或涿鹿在今河北省的涿鹿县。《史记集解》云:“阪泉,地名。在上谷。”《扩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为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为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按此说法,阪泉与涿鹿都在今河北省北部的涿鹿县。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涿鹿应在今山西南部的运城地区。今运城市下辖的解州镇,春秋晋国时称解梁,汉代置为解县。据《解县志》记载,解梁古时曾称作涿鹿,所以唐代诗人王翰在其咏解州盐池(又称河东盐池、运城盐池)的诗作《盐池晓望》中才有“涿鹿城头分曙色,素池如练迥无尘”之句。宋代罗泌在其所著《路史》中,不仅肯定了解梁就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而且进一步考据出此地之所以后来改称解梁,“解”又解杀之义,其起因就是黄帝在这里解杀(即身、首分别置于异地)了蚩尤。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还有这样的记载:“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宋代其他文献中。更重要的是,晋西南地处河东,是当时黄河中游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炎帝特别是黄帝活动的中心区域,所以,阪泉和涿鹿就在今运城市的解州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经历了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两次战争之后,黄帝终于巩固了其首领地位,而中原地区的各部落也纷纷加入或依附了黄帝的部落联盟,众部落之间的相互融合,为后来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炎黄二帝以及蚩尤的文献记载,其中有许多使明显的神化附会或者夸大,如果能在以考古资料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考订,就能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历史轮廓。

黄帝所处的历史时代,其社会性质无疑是发达的父系氏族社会,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4200年)大体相当,当时的中原特别是晋南地区正值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已发现的大量考古资料来看,其文化面貌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无论是农业、畜牧业,还是手工业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粮食种植不仅能满足人们食用,而且有了较多的剩余,在这一时期的聚落遗址中经常发现储藏粮食的窖穴和陶制酒具即是有利的证据。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家畜家禽种类的增多,如牛、马、猪、羊、狗、鸡所谓六类家畜已经都有了,而且数量也大大增加了,其中的一些家畜在主人死后是作为财富的象征随葬在墓葬中。手工业除了传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之外,人们已经能制作成套的玉器、木器和陶礼器,小件的铜器也已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二是社会财富已经明显集中于少数权贵手中,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现象已日趋严重。从许多大型氏族墓地中各类墓葬墓圹的大小、葬具的规格、随葬品的多寡都说明此事在氏族内部已经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观念。三是这一时期遗址和墓葬中所发现的矛、镞、枪、戈等武器数量骤然增多,武器形制也日趋锐利,这自然是战争频繁的必然结果。而在遗址废弃的灰坑中,也常常发现死于非命的人的骨骸,有的被砍掉了头或者脚、手,还有死者的股骨上保留着深深嵌入骨内的石箭头。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中原地区已出现了许许多多具有明显军事色彩的城堡,如河南淮阳平粮台、山东章丘龙山镇城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座。

上述考古资料不仅与炎帝、黄帝所处的时代吻合,而且与其活动的范围和历史事件也是比较一致的。由此可知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财富的相对剩余和贫富分化的日趋严重,部落与部落之间、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之间,旨在争夺土地和财富的战争此起彼伏,连接不断。如果再遇上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一些部落原来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毁坏,就被迫向别处迁徙,那么战争就更加残酷、更加频繁。阪泉及涿鹿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从古代文献中剔除那些夸大和附会的成分如“天神”、“风师雨伯”、“天女鬼”等,这些记载还是大致可信的。

 
标签: 上古 阪泉之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希腊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上古希腊是怎么灭亡的
    古希腊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上古希腊是怎么灭亡的
    1、希腊灭亡是因为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 2、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
  • 古罗马怎么灭亡的 历史上古罗马怎么灭亡的
    古罗马怎么灭亡的 历史上古罗马怎么灭亡的
    1、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 2、
  • 古希腊怎么灭亡 历史上古希腊怎么灭亡的
    古希腊怎么灭亡 历史上古希腊怎么灭亡的
    1、希腊灭亡是因为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
  • 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的简介
    上古八大姓 上古八大姓的简介
    1、互联网上流传的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则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妊。实际上先秦时代的姓氏并不只有八个,比较古老且著名的姓还有商代王室的子姓,楚国公室内的芈姓等等。2、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氏族社会时
  • 上古大神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又做什么去了呢?
    宇宙最早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是灰蒙蒙的混沌一片。在这片混沌之中什么都没有,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只能隐隐约约听到沉重的呼吸声。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原来是盘古。那这盘古又是谁呢?他是宇宙存在的元神。盘古已经睡了很久很久,直到上神将他唤
    12-30 盘古
  • 中国古代历史上古人们都吃什么油?
    油脂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给人提供热量和必需脂肪酸,更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可口。现在市场上食用油口味和种类都非常丰富,我们的先人他们是吃什么油呢?他们是如何获取油的?动物油脂最开始的时候,油
    12-28
  • 中国上古时期的歌谣是什么样的?上古文学简介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最初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锻炼发展,有节奏的呼喊逐渐为有意义的语言所代替
    12-28 上古
  • 黄帝炎帝蚩尤三圣为何相互死掐 中华民族起源新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炎帝和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首领。据《史记
  • 上古四大凶兽 最后一位竟惹得后羿出手?
    中国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让很多后辈为之惭愧,单是《山海经》一书就为后辈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而在山海经之外的有关于上古时期的描述也同样十分具有想象力,在民间传说中,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生活着很多的异兽,有些异兽生性十分凶猛。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
    12-23 上古后羿
  • 蛇年解蛇:远古图腾 伏羲女娲均是人首蛇身
    《楚汉传奇》里的刘邦(左)和项羽,他俩都属蛇,刘比项大24岁。这两人的性格与命运可谓判若云泥,可见,属相并不是人生的决定因素。农历蛇年就要到了。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为了好听,被一些人称为“小龙”,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属蛇
点击排行